首页 >滚动 >正文

“爸爸,好久没见你了……”九旬老人与父亲“相遇”,泪目了

来源:人民日报官微2024年01月09日

“爸爸,好久没见你了。爸爸,我亲爱的爸爸,我老惦着你……”


最近一档电视节目中,这一幕感动了许多人:年逾九旬的常沙娜走进常书鸿美术馆,望着父亲的雕像,她一声声轻轻呼唤着爸爸,哽咽地回忆起曾经守护敦煌的点点滴滴。



常书鸿被称为“敦煌守护神”,常沙娜是人们口中“永远的敦煌少女”。父女两人如何与敦煌结缘?


因偶遇一本敦煌画册

一家人踏上回国的旅程


1931年,常沙娜出生在法国里昂,常书鸿用当地河流的谐音给她取名“沙娜”,但如今,很多人为这个名字赋予了另一种意义——沙漠里的婀娜多姿。


常沙娜小时候与父母的合照


常沙娜能走进沙漠,与父亲一次偶然的经历分不开。那时候,常书鸿闲逛时看到了书摊上的敦煌画册,翻看中他才知道,原来祖国竟有这样一座艺术宝库。大受震撼之余,他也下定决心,一定要回国,一定要去敦煌。


当时,常书鸿在绘画界已小有名望,有人断言,只要他继续在法国待下去、画下去,一定会成为世界级的大画家。但他顾不得这些,毅然选择回国。


常沙娜清晰地记得,那时候父亲常对她说:“沙娜,我们中国有5000多年的文明,我们要去看一看。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不能数典忘祖。”


常沙娜与父亲


但前往敦煌的路途并不平坦。那时,国内战火纷飞,一家人几经辗转,还不幸遭遇日寇发起的大轰炸,家当、画作全被炸毁,他们沦为了“货真价实的难民”。


在常沙娜的记忆中,父亲坚持用画笔去对抗这些逃难的日子。在一幅肖像画中,8岁的小沙娜坐在温馨舒适的儿童房内,被各种玩具环绕,表情恬淡美好。常书鸿用这种方式,为女儿“构建”出了一个“乐园”,让她暂时忘记了战争的阴影。



踏进大漠后

她从丰富的壁画中汲取养分


“我应该是幸运的,我有一个被称为‘敦煌守护神’的父亲,他把我带到了佛教艺术的圣地——敦煌。”


12岁时,常沙娜追随父亲的脚步,终于踏进了敦煌的大漠,第一次看到了石窟。她回忆,“莫高窟那个时候破破烂烂的,得用梯子爬上去,一会儿摔下来了,洞窟门口也是乱七八糟的。”


常书鸿带着自己两个孩子(沙娜和嘉陵)在莫高窟洞窟内


在他们到来之前,敦煌莫高窟已经满目疮痍:不仅遭到自然的侵蚀,还有土匪、逃兵躲进去生活、做饭,还有外国探险家带走经卷、剥下壁画……


这让常书鸿十分痛心,他下定决心要在这里守护这些瑰宝。他开始忙着清理洞窟的流沙,将洞窟编号,对壁画进行美术临摹……



与贫乏的物质生活相对的,是敦煌艺术的丰饶。常沙娜在父亲的感染下,每天兴致勃勃地登着蜈蚣梯,爬进洞窟临摹壁画。“洞窟都没有门,早晨的阳光可以直射进来,照亮满墙色彩斑斓的画面。我如醉如痴地沉浸其中,画得投入极了,兴致上来就放开嗓子唱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这段经历,让常沙娜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常沙娜在为莫高窟的石膏模型上色


她将敦煌元素融入创作

参与设计新中国第一份国礼


由于在敦煌壁画的临摹上颇有天赋,20岁时,常沙娜被选中参与设计了新中国第一份国礼。


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会议,“和平”是不二的主题。林徽因是当时的主持设计,她对常沙娜说:“你看看毕加索的和平鸽,你也试试用敦煌的鸽子做设计。”


在林徽因的启发下,常沙娜采用敦煌隋代石窟藻井的样式,并在上面穿插敦煌的和平鸽图案,设计出了新中国的第一块丝巾国礼。当时苏联的芭蕾舞蹈家乌兰诺娃对此赞不绝口:“这是新中国最漂亮的礼物。”



常沙娜还参与了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天花板的装饰设计,将敦煌元素与宴会厅的功能相结合。她回忆,当宴会厅的灯打开的那一瞬间,大家都感动得直掉眼泪。



“沙娜,无论走到哪里,请记住你是敦煌人!”父亲曾经的叮嘱在她耳边依旧清晰。她沿着父亲曾经走过的路,几十年如一日,用画笔将敦煌之美带出了沙漠,让更多人看到它的绚丽。


常书鸿


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守护者”来到了敦煌,把根扎在了这里,被称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就是其中一位,她穷尽毕生精力与莫高窟的毁灭抗争,并因此与常沙娜相遇相知。


去年10月,常沙娜和樊锦诗在敦煌重聚,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打趣着彼此的身高“都缩了”,还约定“下次再来,保重”。两人都为钟爱的事业倾尽青春与心血,即使白发苍苍,也依然舍不下对敦煌的牵挂。


正如常沙娜所说:“我从六七岁就跟着爸爸走,走走走,一直走到现在,我都93岁了。”一生择一事,一世倾芳华,向坚守致敬!



向常书鸿、常沙娜致敬!



来源: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综合《开讲啦》、新华每日电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侯歆钰】

版权到期,一大波米老鼠即将来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1-09 11:18:12

天津大学恋爱课上可以学到什么

中国青年报2024-01-09 06:41:04

城市漫步,谁是“惊喜向导”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1-09 09:30:33

年会,越来越“尴尬”?

光明日报客户端2024-01-08 10:25:47

青年范儿·文化场|509位普通人“共同主演”一部电影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1-08 15:50:04

百年乡校新生

中国青年报2024-01-08 06:18:20

青年眼中的民间文化

中国青年报2024-01-08 06:17:56

在剧本杀里,大大方方地谈论艾滋病

中国青年报2024-01-03 08:00:56

微短剧等不及一秒

中国青年报2024-01-03 06: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