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热点 >正文

潮涌海南

作者:石佳 王一迪 任明超 蒋雨彤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3年11月24日

4月23日清晨,海南洋浦,“东方北谱”轮缓缓靠泊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标志着洋浦至印尼航线正式开通,填补了海南自贸港没有直通印尼的航线空白。视觉中国供图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5周年。5年来,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作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加速成长。椰韵飘香,创新潮涌,海南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也成为吸引年轻人干事创业的热土。

    11月中旬,中国青年报社“中国式现代化——青春‘记’行”报道组走进海南,感受海南的巨大变化与青春力量。






    “完美”“国际化”“有潜力”是31岁哈萨克斯坦小伙儿鲁斯兰眼里的海南。蓝天白云、椰风海韵,在海南大学读书时的美好记忆吸引他再次来到这里。

    2018年,中国宣布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2019年,鲁斯兰应聘成为海南省国际经济发展局的全球新闻官,负责推介海南自贸港的政策红利和投资机遇,他也是这里的首名外籍员工。

    在中国待了14年的鲁斯兰,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不久前,他拿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享受落户、购房购车、子女入学等人才政策,成为名副其实的“新海南人”。

    天朗气清,琼州潮涌。5年来,海南省加快自贸港建设步伐,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无数年轻人奔赴这片创新热土,化为潮涌海南的朵朵浪花,激荡起时代的春潮。


    人才!人才!人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2018年5月13日,海南发布《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吸引各类人才20万,到2025年实现“百万人才进海南”目标。这是继“十万人下海南”后,海南再一次因“引才”名动全国。

    1988年,“撤销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办全国最大经济特区”的消息发出后,很快传遍神州。此后数年间,全国各地约10万人涌向海南。

    2018年以来,海南组建644人的联络员队伍,创新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模式;发放“天涯英才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落户、医疗、子女入学等11个大类、32个具体事项的便捷服务;对高端人才或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退还;累计签约各类教育合作项目130多个,让人才及其子女享受高质量、国际化教育……

    90后海南人邓翔留学归国后,曾在广州等地工作,随着“百万人才进海南”的浪潮回到家乡。邓翔从事的是动漫行业,公司位于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该园区是海南自由贸易港13个重点园区之一,分为复兴城互联网创新创业基地和复兴城国际数字港,目前集聚了阿里巴巴、小米集团、施耐德、特斯拉等龙头企业。2022年,园区营业收入突破1400亿元,同比增长10%。截至目前,园区注册企业超6000家,其中世界五百强企业30家,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17家,上市公司近100家,外资企业超300家。

    “除了资源对接,园区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比如减免租金,节省了我们初创型企业的成本。”邓翔说,海南过去很少有动漫公司,如今产业链逐渐完善,比如在海口昌学村,就有一群和他志同道合的漫画创作者,“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相信以后家乡的动漫产业会越来越好”。

    2022年,海南漫创社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凯在考察多地后,最终将公司从武汉搬迁到昌学村。当时昌学村道路不通畅、房屋破旧,但身为投资人的李凯,看中了自贸港建设的优惠政策以及昌学村的区位优势。不久后,当地政府修建的一座面积达3484平方米的创作大楼正式启用,可以为动漫人才提供集中办公;11幢闲置民宅也改建重装为设施齐全的公寓,解决了外来人才的住宿问题。

    “这里远离大城市的喧嚣,但也有较好的医疗和生活配套环境,我们有安定感,可以静心创作。”烛天动漫90后主笔彭聪聪去年“进村”工作后,从昌学村古朴的建筑、缤纷的色彩和活泼的小动物身上汲取到“自然生长”的创作源泉。她跟随着一批动漫从业者,从北京搬到武汉,又搬到海南,身为广东人的她在新旧交融的昌学村找到了“家”的感觉。

    “来到昌学村,发现原来漫画中特别特别蓝的天空是真实存在的,这让我们相信了艺术真的来源于生活,也更坚信自己的创作。”彭聪聪说。

    如今,昔日的“空心村”变身“网红村”,引入的114位漫画创作者,很多也成了“新海南人”。大量年轻人的涌入,给昌学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朝气与活力,一些已经离开家乡的青年又回到家乡,开起了民宿、饭店、咖啡厅。

    昌学村引入的漫画产业,为村民带来947万元收入,还把相应产业延伸到邻村,勾勒出一条既能发挥产业优势,又能为村子引流致富的发展路径。

    人才集聚态势,正在海南加快形成。

    今年的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4月13日以来引进人才50.9万名,“百万人才进海南”目标完成过半。中共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汇总数据显示:50多万引进人才中,40岁以下的占比98%以上。

    两次人才大潮,从“十万”到“百万”,从“下”到“进”,体现出海南更加积极主动、求贤若渴的态度,以及加快推进建设海南自贸港的决心和魄力。

4月10日,海南海口,海南国际会展中心,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的海南热带岛屿元素。广告牌、海报、屏幕……它们所代表的商业活力和消费热情,成为正在建设中的海南自贸港和全球消费精品中心的新名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发展!发展!发展!

    在海南岛的东南海域,矗立着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它最大作业水深超过1500米,年产气量达30亿立方米。这个“大国重器”是由中海油海南分公司负责勘探开发的。一群平均年龄30岁的油气行业青年,成了“深海一号”的骨干力量。

    90后刘昱亮是“深海一号”的工艺主操。“深海一号”能源站远离大陆,所有工作人员每次上去就要工作28天。支撑刘昱亮完成繁忙工作、陪伴他度过漫漫长夜的是从小根植在心中的梦想。“我从小就听姥爷讲他勘探海洋油气的故事,于是便心生向往。别人眼里看到的可能是海上作业的枯燥和单调,但是我却能在360度的海上平台看到‘最美的日出和晚霞’。”

    同样带着梦想建设自贸港的还有80后返乡青年王俏。在琼海市,王俏打造了“世界热带水果之窗”。得益于琼海市打造国家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的契机,这个“珍奇王国”引入了500余种热带新奇特水果,其中手指柠檬、燕窝果等300多个品种已试种成功。依托基地搞起的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亲子游人群。王俏更看好基地的新奇特水果苗木培育项目,“效益比旅游还好”。项目还吸纳周边长期务工村民上百人,助力更多人在家乡实现就业。

    海南省国际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南自贸港建设红利不断释放,市场经营主体增速已连续40个月位居全国第一,截至今年6月底,总量已超过600万户。而其中一个推动自贸港政策落地的“先行区”就是位于洋浦经济开发区的洋浦保税港区。这里于2009年年底封关运作,规划面积达2.26平方公里。

    2020年6月3日,海关总署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洋浦保税港区监管办法》的公告,监管办法规定,对区内鼓励类产业企业生产的,不含进口料件或含进口料件,在洋浦保税港区加工增值超过30%(含)的货物,出区进入境内区外销售时,免征进口关税。这一项政策吸引了以内地为市场的进口加工贸易类企业的入驻。

    海南红焱食品有限公司于2022年在洋浦保税港区成立,主要从事牛肉制品的深加工。今年9月,该公司加工的首批进口牛肉加工产品顺利出区,他们的加工增值内销货物是洋浦保税港区首票牛肉加工增值业务,价值34.9万元,享受政策红利约两万元。

    “因为看好这里的政策和自贸港的发展,我们几个股东从全国五湖四海汇聚到洋浦。”该公司负责生产和技术的相关负责人周居易说。随着一批批企业入驻,一批批货物被运出,洋浦保税港区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了“样板间”。

    据今年9月的官方统计,自2020年6月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实施以来,已累计为儋州洋浦企业减免关税2.4亿元。

11月14日,在海南大学“海洋清洁能源”创新团队实验室,青年科研人员在做实验。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一迪/摄


    创新!创新!创新!

    以前基本“与海无缘”的80后安徽阜阳人田新龙,与海南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9年,刚从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的田新龙以海南省“领军人才”的身份被引进到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破格聘任为教授、博士生导师。短短半年后,因为出色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学校允许他组建自己的团队,成为“海洋清洁能源”创新团队负责人。

    这个团队目前有84位成员,18位主要科研人员平均年龄仅32岁,致力于突破氢电转换电催化剂稳定性,开发长寿命氢电能量转换器件。

    3年来,这个年轻团队已发表了105篇学术论文,其中包括海南省首篇《Science》(国际顶级期刊《科学》)论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和海南省高层次人才项目1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项;获得2023年“海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田新龙坦言,他选择来海南发展的原因有很多,有自贸港给力的人才政策,以及海南大学对他科研工作的支持等,“我既忐忑,又充满动力。实验室从当初的‘空空荡荡’到现在的‘满满当当’,我们都觉得当初作了无比正确的决定”。

    创新不只在实验室,更在海南自贸港的各种制度里。

    制度集成创新是自贸港的内在要求,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由贸易港政策落地见效,在中共海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自贸港工委办)改革和制度创新处,不到40平方米的办公室内,每天都在进行“头脑风暴”。

    通过“海南e登记”平台,实现商事登记全省通办;创建“土地超市”,破解“项目等土地”的难题;推行“信用+免审”改革,推动市场准入便利化提质升级……工作人员程雪细数着制度集成创新的成果,“我们在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方面有很多创新,这也是独属于中国自贸港的特色”。

    据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行动方案(2020-2022年)》自2020年10月印发实施以来,60项重点任务落地实施;截至目前,已发布15批134项制度(集成)创新成果,10项被国务院向全国复制推广,6项得到国务院大督查全国通报表扬,在全国复制推广;全国自贸试验区形成的302项制度创新成果中,海南已复制推广274项,占比逾九成。

    海南省委深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自贸港政策框架初步形成,下一步,海南将持续提升制度集成创新能级,推进制度型开放,启动新一轮制度集成创新三年行动,以创新举措破解一批实际难题,建立“4(四大主导产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3(三大未来产业:南繁育种、深海科技、航天航空)+3(三篇消费回流文章:免税购物、国际医疗、国际教育)”现代产业体系。

11月14日19时许,海口市龙华区税务大厅,工作人员正在提供“延时服务”办理业务。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摄


    开放!开放!开放!

    走进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永不落幕”国际创新药械展厅,各类国际创新药械琳琅满目,一个个真实案例惠及民生。

    在海南自贸港政策利好带动和改革赋能之下,中国唯一的医疗特区——乐城先行区跑出了加速度:截至目前,乐城先行区进口特许药械品种首例突破200例,成为国际最先进创新药械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通道。

    据了解,海外上市新药要想敲开国内市场“大门”,通常需要开展三期临床试验,以测试药物对中国人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过程少则三五年,多则八九年。按照这条路径,新药要想进入中国市场,所需时间长,投入成本高。

    2019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与海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启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临床真实世界数据应用试点工作,探索将临床真实世界数据用于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和监管决策,加速国际创新药械惠及国内患者。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批复》《关于支持建设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实施方案》相关政策,已在国外上市、但没有在中国境内上市的创新药械,可以在乐城先行区特许进口使用,患者可以提出申请并使用。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除了在医药器械领域上的“特许”,海南自贸港还有着许多开放政策——“双15%”税收优惠(即为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15%的部分予以免征),“零关税”3张清单,离岛免税购物日益便利、额度每人每年10万元,等等。

    得天独厚的环境、蓬勃发展的经济、先行先试的自贸港,助力海南成为具有巨大引力的“吸铁石”,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各类人才、优质企业来到海南、留在海南,共同推动着海南前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 王一迪 任明超 蒋雨彤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李立红,惠滢,陈鼎】

大学生靠专业赚钱,“性价比”更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23 20:04:19

从校园到“田野” 布努瑶文化传承进行时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24 09:17:25

积压的情绪,让我无法投入学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23 20:04:17

第六十四届羊城菊会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23 10:24:19

第二届浙江省全民艺术节在义乌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22 09:45:11

首都文明办打造“后冬奥”文化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21 21:55:36

三棋进社区 象棋冠军与亲子家庭在穗上演“车轮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22 09:45:13

这群00后,要接“黄梅薪火”

中国青年报2023-11-21 06:47:02

古人初冬如何游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21 10: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