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买买买,古人购物的支付方式

作者:张迪 来源:齐鲁晚报2023年11月10日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如期而至。其实历朝历代也有类似“双十一”的购物节。一般认为,最早的购物场所“集市”起源于商周时期。《易经·系辞》里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中午开市,有买有卖,各取所需,这应是古代购物节的最早雏形。

查阅现存史料可知,集市一般设在人口密集处,每周开市一次,方便居民购物。消费者也会提前将所购之物列出清单,放在荷包里随身携带。唐代以后,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市民购物需求不断增长,集市规模进一步扩张,政府为此设置“市令官”专职管理市场交易,形如今天的淘宝客服,维持市场秩序,调节买卖纠纷。

那么古人购物如何付钱?和现在相比,古代的货币形式混杂,支付方式可要麻烦多了。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由于交易需求比较有限,因而多是“以物易物”为主。直到后来,才产生了交换的中介物——货币。据考古学家发现,很多国家多采用海贝作为原始货币,中国古代也是如此。随着商品交换的不断扩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由此产生了人工铸币。

或许是冶炼技术要求不高的缘故,多数国家不约而同采用了铜作为货币的主要原料。譬如中国的商朝就是用铜仿制海贝,而铜币随后历经各朝各代,使用了三千多年。

春秋战国时期,国内的铜币铸造开始进入成熟阶段。当时,像“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铸有铜币,其中又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比较出名。这些铜币,至今时有发现。

秦始皇灭亡六国后推行统一政策,所谓“书同文、车同轨”,货币也是一样,“以秦币同天下之币”。之后,原通行于秦国的圆形方孔钱被推广到全国,这就是所谓的“半两钱”。值得一提的是,由秦朝“半两钱”确定的“圆形方孔”的铜钱形制,一直沿续到清朝。

汉朝以后,从汉武帝开始铸币权收归中央,民间铸币被视为非法,当时的“五铢钱”是汉朝唯一的合法货币。秦汉时期的铜币,“半两”或“五铢”都是钱的重量(二十四铢为一两),这一做法在唐朝后有所改变。

据《旧唐书·食货志》中的记载:“(唐)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铢钱。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这就是说,唐高祖李渊改革币制,钱文不再强调重量而改用“通宝”,这种做法也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宋朝以后,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铜币铸造进入高峰期。据统计,北宋时期大约铸造了2.5亿贯铜钱(每贯一千文),远远超过其他朝代,大概也只有清朝才能与之相媲美。

铜币以外,中国古代也曾铸造过铁钱,不过应用面远不如铜币。此外,在明朝尤其是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后,银两开始成为与铜币并列的主流法定货币。之所以采取银两作为主流货币,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海外白银大量流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铜币价值低,不利于商品交换,尤其是长途贸易,而金币的价值又太高,同样不适合交易。

明清时期,货币流通模式大体以银为主、以钱为辅,或者也可以称之为“银钱混合制”。在实际生活中,这一模式往往体现为“大处用银、小处用钱”。也就是说,在大宗贸易或者购买贵重物品时通常使用银两结算,而一般日常生活比如买买菜、喝喝茶,一般就用铜钱。否则的话,携带一个大元宝去吃饭,不说裤兜吃不住这小四斤的重量,就是去了饭店,那主人也没法找零,因为一锭大元宝几乎能把店里所有东西都买下了。

事实上,日常生活中使用银两也很不方便,因为银两有银饼、银锭、银元宝、零碎银子等各种形制,使用时既要称重量,又要看成色,非常麻烦。而且,由于是银、钱双轨,其中的换算就很重要了。明朝诗人何景明在《岁晏行》中说,“白金纵有非地产,一两已值千铜钱。”这说的是白银一两可兑换成一千文铜钱。当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这个兑换率有所不同,有时波动甚至达到一两倍。

清朝的铜钱又叫“制钱”,一枚制钱是1文钱,1000文又称“吊”或“贯”。按官方规定,1两银子应兑换1000文。但在民间,银价和钱价一直在变动,如清初制钱投放不足,1两银子只能兑换800制钱;乾隆朝后,银价上涨、铜价下跌,1两银子就不止兑换1000文了;道光朝时期,由于鸦片贸易导致白银外流,1两银子甚至可兑换2000文以上;而晚清时期,1两银子兑换的制钱数一般在1100文至1800文之间徘徊。

值得一提的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外国银元如墨西哥鹰元等开始流入我国。由于外国银元形制规范、价值稳定,因而在沿海一带很受欢迎。受此启发,清末时期清廷户部和各省也纷纷铸造银元、铜元,而由此带来的铸币税收入对各省新政如练新军、办教育等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尽管不能与滥印纸币相提并论,但过多的铸造铜元同样会带来通货膨胀。据统计,1905年时全国已有17省开铸铜元;至1907年时,各省铸造铜元多达124亿枚;1910年时,流通市面的铜元价值已达1亿两,这还没算上国内外私铸的铜元。相对应,清末十年的物价较以往也有明显上涨。

作为金属货币,铜元带来的通胀和纸币相比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一般认为,北宋时期的“交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最早出现在四川,由成都十多家富商联合发行,它既可以在市场上使用,也可以到“交子铺”兑换现钱。宋仁宗天圣元年,交子改由政府统一发行。南宋时,交子改称“关子”“会子”,但由于发行量过大而导致持续贬值。

元朝时期,虽然也曾铸行过少量铜钱,但当时主要以宝钞为流通货币。这种以纸币为主的朝代,在中国古代是十分罕见的。最开始时,宝钞发行量有严格限制,但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元朝统治者即滥发纸币来弥补开支,最终物价飞涨,重蹈覆辙。明朝初年,朱元璋也曾推行“大明宝钞”,但抑制不住的发行量和遏制不了的通胀贬值,最终让大明宝钞不了了之。

清朝时期也发行过纸币,最开始是顺治八年(1651年)发行“钞贯”,10年后废止;后来在咸丰三年(1853年)时,因为太平军起义,清廷银钱两断、风雨飘摇,不得已而发行“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然而,在完全没有后备金的情况下,所谓“大清宝钞”“户部官票”几乎没有信用可言,推行不到两三年后即沦为废纸,之后即被清理,不再使用。直到上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强力推行法币,实行了三千多年的金属货币才陆续退出流通市场。之后,中国也真正进入了纯粹的纸币年代。

【责任编辑:李丹萍】

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一个远古江南

中国青年报2023-11-09 07:48:30

以大地为素材重塑乡村魅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7 11:32:03

《灵笼2》上线PV:人工智能的善恶由人决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6 16:16:33

跨文化交流,打造新时代青年文化的全球朋友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6 10:20:35

拥抱文化多样性,共建文明百花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6 10:20:40

中南民大《寻美中华》青年视角看嘉峪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4 15:50:04

襄阳青年歌手创作《诸葛说》MV 用音乐讲述三国传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3 16:55:09

这九五后导演讲述的藏地寓言,像“剧本杀”

中国青年报2023-11-02 09: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