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热点 >正文

西藏:“三包”政策每年每个学生平均经费已达4200元

作者:胡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年11月10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1月1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地广人稀、人口分散的西藏如何解决农牧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国新办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汪海洲提到,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八次提高了经费标准,目前“三包”政策(对农牧民子女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每年每个学生平均经费已经达到4200元,累计投入220.67亿元,受益学生数量达到655.08万人次。

这是西藏全面落实农牧民子女上学无负担措施的努力。自治区还建立了15年公费教育政策体系和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汪海洲还提到,西藏实施农牧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和地方试点,两次提高有关经费标准,目前每年每个学生平均标准达到1000元,累计投入32.52亿元,受益学生达417.66万人次。

目前,在西藏,对学生资助政策达到42项,基本实现了应助尽助。“我们可以非常自豪地讲,今天的西藏,孩子们不会因为家庭困难而上不起学,绝大多数孩子通过教育改变了他们自己和家庭的命运,过上了幸福生活。”汪海洲说。

在西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举措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白皮书中提到,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的比较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已经形成。自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辍学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建立起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资助范围覆盖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国家对此给予巨大支持:2012年至2022年,国家累计投入西藏的教育经费达2515.06亿元,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409所,在校学生94.4万多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89.52%,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7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1.07%;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西藏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010年的5507人上升到2020年的11019人,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13.1年。

一系列成果的取得离不开背后的努力。为全面改善农牧区学校办学条件,西藏实施了农牧区学校安全饮水工程和高寒高海拔地区学校供暖工程,建成了西藏教育“珠峰旗云”平台,实现了教育光网全覆盖,中小学100M宽带网入校率达到100%,形成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开放式教育云。

“我们全区师生足不出户就能够享用全国优质教育资源,有效缩小了区域、城乡和校际教育差距。”汪海洲说。

为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西藏自2012年启动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资金78.3亿元,实施脱贫攻坚学校基本建设项目2167个。2021年全区74个县(区)全部通过国家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

随着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的实施,西藏新建、改扩建了一批高中阶段学校。汪海洲表示:“我们现在每个地市办好一所特色中职学校,通过这个学校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同时,通过中高职的贯通培养,让有需求的每个青少年都能掌握一门实用技能,努力让每个孩子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西藏农牧民子女升学通道也被全面打通。在每年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中,通过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农牧民子女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想要发展好教育,教师问题必须得到重视。西藏近年来全面推动教师资源配置向农牧区学校倾斜。通过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定向培养计划,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鼓励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高海拔地区学校倾斜。2016年以来,表彰了“西藏自治区乡村教师从教20年荣誉奖”2096名、“西藏自治区乡村教师从教25年终身成就奖”677名。

在答记者问时,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徐志涛指出,境外提到的所谓“藏族儿童被强迫在寄宿制学校上学”的情况,是别有用心的诬蔑抹黑。中国的寄宿制教育与上世纪西方某些国家有针对性设置的“殖民式寄宿学校”有本质区别。

徐志涛提到,西藏一些地区由于海拔很高、自然条件艰苦、人口居住极为分散,特别是农牧区的孩子上下学都十分不方便,分散办学又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尤其需要设置这种“寄宿+走读”的学校,来保障孩子们受教育权并平等享受高质量教育资源。西藏自治区在寄宿制学校里面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非常重视学生家庭参与学校的教育,通过家委会、开放日等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寄宿生活管理和规划等。无论是寄宿还是走读,完全是由学生和家长自己的意愿作出选择。

他表示,中国的寄宿制教育多种多样、富有人性、充满活力,是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普及水平的一种好的办学方式,最大程度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为孩子们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孩子们提供了学习成长的优良环境。

【责任编辑:崔丽】

空军发布最新官方宣传片《期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10 11:22:42

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一个远古江南

中国青年报2023-11-09 07:48:30

以大地为素材重塑乡村魅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7 11:32:03

《灵笼2》上线PV:人工智能的善恶由人决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6 16:16:33

跨文化交流,打造新时代青年文化的全球朋友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6 10:20:35

拥抱文化多样性,共建文明百花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6 10:20:40

中南民大《寻美中华》青年视角看嘉峪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4 15:50:04

襄阳青年歌手创作《诸葛说》MV 用音乐讲述三国传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3 16:55:09

这九五后导演讲述的藏地寓言,像“剧本杀”

中国青年报2023-11-02 09: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