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双面”乌镇

来源:中国蓝新闻2023年11月09日

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11月,也是一样的深秋,一帮大学生跟着摄影课的老师,坐上大巴车来乌镇采风,他们用胶卷相机,定格下枕水人家的烟火生活。笔者就是其中的一员,那时的乌镇,和无数江南小镇并无二致,一面是古朴,一面却是破败。

20多年过去了,乌镇还是那个乌镇,依旧玲珑可人,乌镇也不是那个乌镇,早已涅槃重生。

走在乌镇景区,青石板路悠长静谧,旧式小店、非遗作坊依次铺开,昭明书院、茅盾故居的文化范扑面而来。站在新时代、看到旧时光,这是乌镇的“新与旧”。1999年,乌镇的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工程启动,以“修旧如旧、以存其真”为宗旨,打造江南水乡的全新样本;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第5次来到乌镇,骄阳下的他戴草帽、顶酷暑,了解了工程建设等情况,鼓励当地“以保护历史遗产来开发旅游”的发展理念不动摇;2014年,乌镇再上新台阶——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永久落户,让更多的人在这里开启寻梦之旅。走过十个年头,乌镇实验室、未来产业研究院等100余个创新平台涌现出来,“乌镇院士之家”已累计集聚院士119位,引进40个高精尖项目,带动全市引育各类人才超21万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更是从2013年的42家,增长到现在的691家。旧时古镇和新兴产业,在这里完美融合。

旧是乌镇的底色,慢是乌镇的气质。“我们都曾醉在水乡,任年华似水,似水年华。”被文艺青年奉为圭臬的电视剧《似水年华》就是以这里为外景地;“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口口传诵的《从前慢》就是出自乌镇诗人木心之手。在这里,时间不是以日来计算,而是慢到以年为单位。只要踏进乌镇,在小船上、长廊下、桥洞中,时间就在这一刻静止,心境也在这一刻凝固。感悟慢生活、触摸快节奏,彰显时代特质的“快”,正以“数字+”的智慧形式,巧妙地相融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刷脸入住、在线诊疗、无感支付,一个个普通的场景,因为科技的加持而变得更加快速便捷。在乌镇大道西侧,被称为“浙江大脑”的“乌镇之光”超算中心,每秒能进行181.9千万亿次浮点运算,服务省内外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江南慢时光下的乌镇速度,正在对标世界水平。

如果把乌镇的发展用曲线图来展开,这是一条绵长的上升曲线。十年来,乌镇吸引了超过1000家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企业,有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2014年首届乌镇峰会时,智能穿戴设备、无人驾驶等只是刚刚起步,如今,物联网、机器人、云计算、人工智能已经蓬勃发展、渐入佳境。高科技“硬核实力”,为柔美水乡凭添无数阳刚,“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走过十年的乌镇峰会,需要为自己注入更多的韧性,做好网络空间命运体的连接与合作。

乌镇景区有家很有名的羊肉面馆,很多慕名而去的游客都说:“吃着面、看着面,就是面对面的爱”,这句曾经的经典广告词,此刻已成为每个游客的心声,无论是“面”与面,还是新与旧、快与慢、韧与刚,都是乌镇的“双面”。

【责任编辑:齐琪】

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一个远古江南

中国青年报2023-11-09 07:48:30

以大地为素材重塑乡村魅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7 11:32:03

《灵笼2》上线PV:人工智能的善恶由人决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6 16:16:33

跨文化交流,打造新时代青年文化的全球朋友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6 10:20:35

拥抱文化多样性,共建文明百花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6 10:20:40

中南民大《寻美中华》青年视角看嘉峪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4 15:50:04

襄阳青年歌手创作《诸葛说》MV 用音乐讲述三国传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3 16:55:09

这九五后导演讲述的藏地寓言,像“剧本杀”

中国青年报2023-11-02 09: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