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感受“城市名片”的时代新章 40余名全国重点新闻媒体记者走进青岛大学

来源:海报新闻客户端2023年10月30日

10月26日,2023全国重点新闻媒体山东高校调研走进青岛大学,深入了解青岛大学办学经验,共同探讨新时代青岛大学的特色发展之路。

座谈会现场

青岛大学党委副书记肖江南用“历史久”“学科全”“规模大”“成长快”“贡献大”五个短语介绍了青岛大学的发展面貌,强调青岛大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突出特色办学经验和理念。他表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青岛大学将深刻认识高等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奋力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随后,青岛大学教务处、科技处、人文社科处等部门分别从学科建设、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发展等方面介绍了学校融合创新发展历程。

座谈会后,媒体记者们与学院领导、教师代表就青岛大学专业集群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科研成果转化、典礼育人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下午,记者团走进青岛大学民间工艺美学馆、分析测试中心、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医学与计算机辅助手术研究院等进行实地参观调研。

为“民间工艺”注入“青春活力”

“看到的是文化,呈现的是美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的是理想。”在青岛大学民间艺术博物馆,锦绣民间工艺博物馆负责人侍锦热情地讲解各类文物器具的历史与使用,展现了古人的生活智慧和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觉得传统文化教育最核心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暗示、引导作用。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沉浸性、耳濡目染的传播,让学生们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所在。”侍锦说。

记者们参观青岛大学民间艺术博物馆

建设海上“棉仓”,让研究上“货架”

在生态纺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记者们纷纷走上前触碰一条人造血管,对于这种用纺织工艺制造的人造血管,大家表示既新奇又惊奇。“国家倡导研究需要研究什么?就是一个上书架,一个上货架。我们中心直接同企业合作,针对企业需求进行研发,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难题。”生态纺织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房宽峻介绍道。

将“书本上的概念”,变成“看得见的成果”

进入数字医学与计算机辅助手术研究院,院长助理夏楠正通过手势向计算机辅助手术设备隔空传达指令,查看大屏幕中病人的器官病症。“在数字器官的收集上,我们可以基于大数据研究,进行更精确的器官病症分类,在提高手术效率的同时,服务于个性化临床手术。”夏楠介绍道。目前,计算机辅助手术设备已在全国300余家医院落地使用。

记者们参观生态纺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在青岛大学,有这样一个地方,多年来帮助实现大量的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它就是产业技术研究中心的概念认证中心。“在这里,学校与政府、第三方企业共同成立‘资金池’,将学校老师的小项目成果用‘资金池’的前期资金使得其完成公示,再在政府、企业落地,成功概率大幅提升。”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谷正说道。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山东省教育厅指导,山东省互联网集团大众网·海报新闻主办。10月23日—27日,50余名中央及全国各省市重点新闻媒体将陆续走进山东高校,全方位开展实地调研,围绕院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科教融汇、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报道,感受齐鲁大地高校建设风采。

【责任编辑:齐琪】

青年范儿|《见字如晤》:在书信中领悟人生智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28 22:01:28

两岸书香滋养青年成长

中国青年报2023-10-27 07:46:35

乌镇里看非遗,“新市井匠人市集”亮相乌镇戏剧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22 22:39:33

90后中国作家海漄获“科幻文学界的诺贝尔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22 09:17:51

65岁的黄梅戏《女驸马》正青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22 09:17:49

话剧《西哈诺》首演 传递世界戏剧的中国表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19 13:51:24

《问心》:打造现实主义医疗剧的新范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19 13: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