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教育 >正文

常州一高校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作者: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年10月25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入园1年以来,我们承担学校学生实训任务达8000以上人次,企业工程师参与课时高达800余节,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研发出了移动机器人应用等课题和设备。”日前,常州一家工业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修文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依托于智能装备、智慧物流及相关的主流工艺和技术,该公司已成为国内知名新能源企业的合作伙伴,今年产值有望实现新突破。

修文森所提到的学校是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该校创办于1960年,是一所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专门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综合性全日制公办学校。近年来,该校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服务链的专业体系,动态调整专业,推动主干专业与企业常态化合作全覆盖,积极探索产业学院、工程中心、创新基地等创新载体建设,打造校企联合全过程培养高技能人才实践典范。

为解决设施设备投入不足、实训场景与产业脱节两大问题,该校落实“工厂建到校园里、课堂搬到车间去、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的产教融合新理念,以“引企驻校”方式,引入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传感与检测技术、工业自动化等与地方主导产业高度契合的先进制造与研发类18家企业,入驻企业设备投入近1.6亿元,共建高水平企业实习基地、校企联合实训中心、校企联合实验室。  

“教育链融入产业链,这种‘零距离式’深度产教融合方式将助力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负责人、常州一家职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小艳认为,基地将聚焦人才供需中“学校所学”与“企业所需”脱节这一结构性矛盾问题,为常州市培养智能制造技术人才,为促进就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据介绍,截至2022年年底,该校先后与130家企业合作开办173个班次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班,合计参训学员9306人。

该校党委书记梅向东表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实现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途径,学校将深耕工学一体化模式,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共同开发工学一体化课程,为常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原春琳】

乌镇里看非遗,“新市井匠人市集”亮相乌镇戏剧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22 22:39:33

90后中国作家海漄获“科幻文学界的诺贝尔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22 09:17:51

65岁的黄梅戏《女驸马》正青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22 09:17:49

话剧《西哈诺》首演 传递世界戏剧的中国表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19 13:51:24

《问心》:打造现实主义医疗剧的新范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19 13:51:26

“与丝绸同行”彩墨画展在穗开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18 11:08:51

电影《最好的相遇》举办北京首映礼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18 11: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