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热点 >正文

曾3次考研的大学校长,拿下国际大奖!清华发文祝贺:70年来首位……

作者:陈茜 来源:中国青年报官微2023年10月25日

10月24日

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相继发文

祝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

获得2024年度的巴克利奖

据了解

这是该奖自1953年首次授奖以来

首次颁发给中国籍物理学家

巴克利奖被公认为是

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

旨在表彰在凝聚态物理领域

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薛其坤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Ashvin Vishwanath共同凭借“对具有拓扑能带结构的材料的集体电子性质的开创性理论和实验研究(groundbreaking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collective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that reflect topological aspects of their band structure)”获奖。

凭借拓扑绝缘体研究和在拓扑绝缘体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创新突破,薛其坤成为巴克利奖授奖70年以来首位中国籍的获奖者。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个重要量子效应。长期以来,使其“现身”并实现实验观测难度极大,是无数研究者奋力追寻而不得的科学目标。

2009年起,薛其坤联合来自清华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多个研究组,组成攻关团队,一起从拓扑绝缘体研究方向尝试攀登这座科学高峰。

2012年底,在克服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后,薛其坤和团队终于成功地在实验上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成为“世界首次”!

该成果于2013年3月在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审稿人予以高度评价,称之为“凝聚态物理界一项里程碑式的工作”。

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此前,薛其坤曾多次分享自己的求学和科研经历。中国科学报的一篇文章提到,1984年,薛其坤参加研究生考试,结果高等数学考了39分。

作为一个“有志于成为科学家”的青年,他利用两年时间复习,于1986年再次参加考研,结果普通物理考了39分。直到1987年,才终于考上了研究生。

据清华大学介绍,薛其坤有过很多“称号”——

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谦逊地自比为“一艘从沂蒙山区驶出的小船”,也曾因从早上7点开始即在实验室埋首工作,晚上11点方才离开而被称为“7-11先生”。

如今,薛其坤身兼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行政事务等多项职务,一天的工作时间要比昔日的“7-11”更长。

他勉励自己,也呼吁全体中国科学家,要始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以基础研究助力技术革命和产业更新、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要始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以不懈努力为世界科学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在国际顶级的学术舞台上奏响属于中国人的科学强音!

祝贺薛其坤教授,

向中国科学家致敬!


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中国青年报·中青网 整理:陈茜)综合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报、济南时报等。

【责任编辑:李丽】

乌镇里看非遗,“新市井匠人市集”亮相乌镇戏剧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22 22:39:33

90后中国作家海漄获“科幻文学界的诺贝尔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22 09:17:51

65岁的黄梅戏《女驸马》正青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22 09:17:49

话剧《西哈诺》首演 传递世界戏剧的中国表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19 13:51:24

《问心》:打造现实主义医疗剧的新范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19 13:51:26

“与丝绸同行”彩墨画展在穗开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18 11:08:51

电影《最好的相遇》举办北京首映礼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18 11: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