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法治 >正文

虚构商品信息需担责 “双十一”电商经营宝典

来源:北京互联网法院微信公众号2023年10月24日

“双十一”购物节在即,电商企业如何冲销量不翻车?经营过程中有哪些法律红线不可触碰?北京互联网法院推出“双十一”电商经营宝典,以案释法为电商企业规避经营风险。

不得虚构功效

案情简介

A公司在其网店出售“鲜人参膏”,食品生产许可证显示该食品类别为方便食品。A公司在销售界面宣传该食品具有“抗恶控瘤、术后恢复”“预防肿瘤、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等功效。消费者购买后主张A公司构成欺诈,要求三倍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十七条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三条第一款规定,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食品生产经营者对食品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本案中,涉案商品为食品,A公司在销售界面宣传该食品具有“抗恶控瘤、术后恢复”“预防肿瘤、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等功效,存在暗示该食品对疾病有治疗功效的内容,属于虚假宣传,构成欺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A公司需对消费者进行三倍赔偿。

经营提示

宣传普通食品存在疾病预防、治疗的功能,可能会误导消费者使用食品替代药品,导致消费者病情延误,影响身体健康。因此,经营者在销售普通食品时,可以标明产品成分,但不得宣传普通食品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否则易因此构成欺诈,承担三倍赔偿的责任。

不得虚构价格

案情简介

B公司在某外卖平台上销售快餐,套餐“披萨+可乐(赠品)”宣传价格为“现价65原价108元”。消费者选购该套餐,优惠后实际支付65.5元。消费者后续发现,将套餐内的披萨和可乐单点,合计85元,优惠后应付57元。消费者主张,A公司对上述套餐的价格存在虚假宣传,要求三倍赔偿。

涉案套餐标注的价格为108元,而即使没有优惠的情况下,套餐内产品单独购买的价格总和仅为85元,远低于套餐标注的价格。可乐既然标明是赠品,就不应将赠品的价格计入商品的总价中,误导消费者认为既获得了价格的优惠,又获得了赠品。所以,B公司对于涉案套餐价格的宣传属于虚假宣传,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应当予以赔偿。

经营提示

附送赠品是常用的促销手段,从交易习惯和消费者的一般认知来看,经营者既然标明为赠品,就应是免费赠送,不应将赠品的价格计算入商品的总价中。同时,经营者对于产品的质量、价格等关键信息要以合理、明晰的方式向顾客展现真实情况,不得以不合理的定价方式、模糊不清的表述等误导消费者,否则易因此构成欺诈。

不得虚标库存

案情简介

C公司在其网店出售月饼,月饼每日产量为200份,其在网上开设的十余家网店均设置了200件的库存。消费者购买时查看商品销售界面显示库存为200件,于是购买了月饼。消费者下单后第三天,C公司联系消费者称月饼无货并建议消费者申请退款,消费者主张C公司明知商品无货仍宣传有货在售,该行为构成欺诈,要求三倍赔偿。

在网络购物模式下,消费者通常可以在商家限定的库存数额内下单购买。涉案商品为月饼,在中秋节前涉案商品销量大概率会有增加,C公司应当知道涉案商品可能产生超过其产量的订单量。在此情形下,C公司仍标注有库存并进行销售,具有欺诈的主观故意,消费者基于C公司对涉案商品库存情况的虚假表述认为商品有货并下单购买,C公司构成欺诈,应对消费者进行三倍赔偿。

经营提示

经营者在多平台开设店铺本属正常的经营行为,但设定库存数量关系到消费者是否选择交易以及交易能否成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如实设定或及时调整库存数量,不得虚标库存量,误导消费者下单后再取消订单,将本应由经营者承担的管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不得虚构评价

案情简介

消费者看到D公司出售的商品评论区“好评如潮”,便下单购买了涉案商品。到货后消费者在包装内发现一张写着“好评返现”的小纸片,联系D公司客服后得知,“好评”是商家客服事先拟好并提供给消费者发表的,消费者按照所提供的图文发表评价可以获得5元的返现。消费者主张D公司构成欺诈,要求三倍赔偿。

D公司利用“好评返现”的方式诱导消费者用其事先准备好的图文在评论区发表好评,以此来误导后续消费者对涉案商品质量的判断。D公司主观上具有欺诈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欺诈行为,消费者基于虚构的好评产生错误认识,继而作出了购买商品的意思表示,D公司构成欺诈,应对消费者进行三倍赔偿。

经营提示

经营者为了点击量、销售额采取“好评返现”的做法,会导致评价的真实性降低、对后续消费者产生误导的后果,轻则构成欺诈,重则可能对同类经营者构成不正当竞争。经营者应当遵纪守法,将更多精力花在提高产品质量上,而非使用“好评返现”等行为投机取巧。

电商经营模式不同于线下交易,宣传商品、服务主要依靠商品照片及文字描述。因此,经营者更应注意虚假宣传的法律风险,做到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服务信息,不应对商品、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责任编辑:王亦君】

乌镇里看非遗,“新市井匠人市集”亮相乌镇戏剧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22 22:39:33

90后中国作家海漄获“科幻文学界的诺贝尔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22 09:17:51

65岁的黄梅戏《女驸马》正青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22 09:17:49

话剧《西哈诺》首演 传递世界戏剧的中国表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19 13:51:24

《问心》:打造现实主义医疗剧的新范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19 13:51:26

“与丝绸同行”彩墨画展在穗开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18 11:08:51

电影《最好的相遇》举办北京首映礼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18 11: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