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要不要预约制?这是个问题

作者:朱子钰 王嘉翊 来源:大众日报2023年10月23日

大众日报记者 朱子钰

大众日报实习生 王嘉翊

博物馆、美术馆等各类文博场所不仅跃升为文旅融合新地标,也是许多游客出行必打卡之地。刚刚过去的双节假期,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预约制却将很多人“拦”在了门外。想确保能顺利预约成功进入这些高人气的文博场所,用“挤破脑袋”形容毫不为过,观众必须提前三天甚至一周进入场馆官网,气氛之紧张堪比演唱会抢票。此外,预约制几乎是各大博物馆的标配,不管人多人少,必须线上预约。

在“说走就走”的参观意愿面前,预约制平添了几分“烦恼”:有的博物馆观众并不多,但游客到门口还得拿出手机线上预约,这更像走形式,筑起了一堵数字围墙,对老年人、青少年等群体并不友好。“预约难”的“沃土”也滋生了黄牛乱象。网友一旦发帖吐槽自己预约博物馆等失败,必会有黄牛、代排在评论中露脸:门票要吗?

争议声中,取消预约制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为何取消预约参观制

据统计,目前北京、湖北等地博物馆已经取消了预约参观机制。

针对观众预约难问题,除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部分热门博物馆外,北京大部分博物馆近期均取消了预约参观机制,观众不预约就可到现场购票或直接入馆,也可以选择提前线上购票。同时,为解决个别保留预约机制的博物馆预约放票时间不合理的问题,已经调整为每日早8点至晚10点之间预约放票,有效提升了观众的便利性和满意度。除湖北省博物馆及武汉市少数依托文物建筑、遗址设立的纪念馆、博物馆外,湖北全省大部分博物馆取消预约参观机制。沈阳市除沈阳故宫博物院外,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大部分文博场馆取消预约参观机制。

在目前的客观条件下,大多数文博场所实行参观预约制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如果人流量过大,场馆内部便因不可控而变得混乱、拥挤,不仅增大展品的安保困难、保存难度,还有可能发生踩踏等危险。预约制度的背后,其实是把控场馆人流量的问题。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尹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采取预约制,一方面是控制人流和保障体验,另一方面是方便大家提前安排出行,方便进入参观。但要在现场留出足够的空间,让那些没有预约的人也不要白跑一趟。当参观人数远低于或高于预约人数时,预约制就成了一个摆设,对于没有能力预约的孩子和老人来说就是一种障碍。

“除节假日外,博物馆大部分时间应该不会这么火爆,或者说6565家博物馆可能只有30-50家这么火爆。取消预约参观制度可以,但仅适用于那些无论如何观众人数都达不到承载上限的博物馆。”尹凯说。

预约难,供需矛盾依旧在

不能否认,热门文博场所的供需矛盾依旧存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长假,文博游又迎来高峰。根据大数据动态监测以及综合汇总数据,从2023年9月29日至10月6日,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总量达6600万人次,一级博物馆接待观众量约1000万人次。其中,山东博物馆位列中秋国庆长假参观人数最多的10家博物馆之一。

毋庸置疑,未来文博场所是旅行的重要部分,市场也将迎来多样且庞大的客群。给观众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预约环境,势在必行。寻求措施解决“预约难”问题,能够提升文旅融合新地标的游客友好度,更大力度带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文博场所的建设与维护提供更多资源保障,形成多方受益的良性循环。

在这样的情况下,优化现存的预约制度便十分必要。比如,各场馆可以在大数据与智慧系统的帮助下,根据当日不同时段、旅游淡旺季调控每日放出的预约名额;各场馆应完善预防黄牛现象的预约制度,包括采取强实名预约、对于预约过于频繁或有过多可疑预约行为的IP地址进行监控甚至封禁;在线上预约购票渠道外,科学调整线下渠道。

总的来说,各类文博场所可以尝试试点新措施,科学地控制入馆人流量。但直接取消预约制度、实行现场购票的解决方案也并非适用于所有文博场所。例如一直非常火爆的故宫博物院,如果实行现场购票,便可能导致参观者需要凌晨前往售票处门口“内卷抢票”,或观众千里迢迢赶到场馆门口,却被告知里面已经人满为患,“请您打道回府”。

“根本问题不在预约制度,而在于研学机构、黄牛、参观人数激增等一系列问题。”尹凯认为。如此一来,探索更加灵活、合理的参观制度,便成为摆在这类文博场所面前的一大难题。

交上这道难题的答卷

如今,人们热切期盼旅游能够回到“说走就走”的时代,越来越多文博场所加大了对现场购票的重视,取消了预约制。如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自2023年10月10日起取消个人线上预约制度,个人可持有效身份证件,现场购票入馆参观。

在入馆人流量远远小于可承载人流量的旅游淡季,预约制度无疑成为一种“帮倒忙”的存在:明明是仅有寥寥数人的场馆入口,观众仍旧需要点开预约程序,机械地走一遍预约流程;需要争抢的预约名额会催生黄牛倒买倒卖,反而使成功得到预约名额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预约制有利有弊,有的博物馆通过取消预约参观制解决了问题。当然,这需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现在很多问题源自单一化、简单化,没预约到了门口就不让进,这显然就有问题了。要有多样化的进馆参观的方式和渠道,更加人性化一些,要兼顾多样化观众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出台制度。”尹凯说,破解预约难需要博物馆、旅游部门和教育部门等多方力量的合作。一些博物馆还可以探索付费模式,提供新的参观选择,改善博物馆的运行机制,优化参观环境。同时,根据国外经验探索新的会员制度,在免费开放的基础上,实行会员收费制,设置相关服务,让真正喜爱参观博物馆的观众获得最佳体验。

【责任编辑:李丹萍】

乌镇里看非遗,“新市井匠人市集”亮相乌镇戏剧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22 22:39:33

90后中国作家海漄获“科幻文学界的诺贝尔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22 09:17:51

65岁的黄梅戏《女驸马》正青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22 09:17:49

话剧《西哈诺》首演 传递世界戏剧的中国表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19 13:51:24

《问心》:打造现实主义医疗剧的新范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19 13:51:26

“与丝绸同行”彩墨画展在穗开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18 11:08:51

电影《最好的相遇》举办北京首映礼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18 11: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