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65周年校庆||福州大学承办“世界海洋文明交流互鉴论坛”!聚焦海洋文化研究,擦亮蓝色学科品牌!
10月12日-15日,由福州大学、福建省海洋文化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 “世界海洋文明交流互鉴论坛” 在福州市马尾区中国船政文化城举行。本次论坛是庆祝福州大学65周年华诞系列活动之一。 13日上午,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袁毅,福州大学党委书记陈国龙,中国航海博物馆馆长王煜 出席论坛开幕式。福州大学80余名师生以及来自美国、法国、英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以及全国各地(包括台湾、香港地区)的海洋文化研究专家学者等200余人参会, 共话世界海洋文明的互联互通 。开幕式由福州大学教授、福建省海洋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苏文菁主持。
论坛开幕式现场
本论坛为2023世界航海装备大会的专题论坛。除了主旨论坛之外,还设有四场分组讨论。论坛一共收到了90余篇论文。论坛主题为 “与您一同探索海洋文明的独特魅力 共赴人类和‘海’的千古之约” 。海洋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但在前工业时代,海洋却成为人类交往与交流的阻隔。人类对突破阻隔、实现跨洋越海交往的渴望是航海装备与技术升级换代背后的最强驱动力。本论坛旨在以航海装备发展历程与海洋文明发展轨迹的结合为视角,就世界海洋文明交流互鉴的典型案例展开探讨,助力福州市“海上福州”国际品牌的建设,为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本土的文化基因。
开幕式上,袁毅副主任、陈国龙书记、王煜馆长先后致辞。陈国龙书记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和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并介绍了福州大学的发展历程和办学特色。陈国龙书记指出,长期以来,福州大学立足福建省独特的海洋文化与区域海洋经济特点,以创新视野致力于海洋人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为福建省属唯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州大学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福建海洋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阐释,为福建海洋经济建设作出福大贡献。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袁毅致辞
福州大学党委书记陈国龙致辞
中国航海博物馆馆长王煜致辞
在13日上午的主旨论坛中,共有8位嘉宾作了演讲。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教授刘莉以“台湾原住民物质文化传统对研究酿酒起源与传播的启示”为主题,谈及斯坦福大学考古中心正在进行的考察和研究。法国国家海军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亚历山大•谢尔东-杜普莱演讲主题为“福州船政局——杰出高尚的人类创举”,他回顾了法国人日意格作为总理船政(福州船政局前身)正监督所做出的巨大贡献。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席研究员焦天龙围绕“太平洋考古与南岛语族故乡探源”这一主题展开探讨。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副院长黄裕端围绕“南洋闽商海上贸易史:槟城与瓜拉登嘉楼的福建商人”进行演讲。马来西亚道理书院院长王琛发则以“清代以前南洋华人的航海网络与海洋观念”为主题展开了探讨。福建省黄檗禅文化研究院、黄檗书院副院长白撞雨以“黄檗跨海:四个世纪的文明交响”为主题,探讨了黄檗东传的意义与价值。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赖正维以“海舟与中琉商贸五百年”为主题,介绍了明清时期福建沿海地区与琉球造船航海技术的交流。此外,英国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馆卡蒂萨克馆馆长、策展人露易斯•马可法莱恩也通过视频的方式给观众们带来了主题为“从茶箱到茶杯——浅谈快速帆船卡蒂萨克号与近代中英茶叶贸易”的演讲。
会议还设置了分组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东西方海洋文明的交汇”、“以物产为载体的海洋文明交流”、“日本与中国东南沿海的海上文明交流”、“区域海洋文明的发展”4个议题分组研讨交流。
下午四场分组讨论结束之后,闭幕式由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院长范雪春主持,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陈悦会长对本次论坛作了总结评论。
论坛结束后,与会嘉宾和专家学者前往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中国船政文化城进行了参观研讨。
论坛现场
与会人员合影
作为本次论坛的承办单位,福州大学长期立足福建省独特的海洋文化与区域海洋经济特点,从高校办学定位与特色选择出发,致力于海洋人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2012年,福州大学和原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联合设置了 福建省海洋文化研究中心,从全球化、多学科的角度,深入探讨以福建为代表的中国海洋文明的丰富内涵。本次论坛的学术支持单位—— 国际海事博物馆协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ritime Museum, ICMM) 成立于1972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汇集了来自全球6大洲36个国家的各种规模的海事博物馆以及其他跟海事遗产相关机构的国际博物馆联盟。
福州大学承办本次“世界海洋文明交流互鉴论坛”,反映了社会各界对福州大学在海洋文化领域的学术成果和社会服务的认可,有助于福州大学持续建设海洋文化,打造人文社科领域的“蓝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