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探访神秘非洲大陆! 国别和区域研究摩洛哥科考之行

来源:南京大学2023年10月16日

玫瑰色的城墙  

融合多元文化的建筑

炎热干燥的气候下 

沙漠接续了海洋

神秘非洲大陆之行

承载师生的探索与求知

这个夏天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非洲研究所组建科考团

作为国内高校唯一

在非洲大陆实施的

本科生跨学科科考项目

围绕国别和区域研究

开启前往摩洛哥的科考活动!

一起来看!



“摩”励践行,“洛”在学理,“哥”物致知


告别熟悉的亚洲大陆,在张振克、刘立涛、郭未等专家的带领下,来自 地海、外语、社会、历史、国关、政管等学科的师生踏上了 探索神秘非洲大陆的行程。

摩洛哥位于非洲大陆西北端,自然景观多样,海岸地貌、山地地貌、沙漠地貌独具特色,城市和农业发展的基础与地域差异明显,是良好的野外综合考察地。

科考队由对摩洛哥进行了多点、多线结合的考察,涉及历史与文化、社会发展、城市规划与遗产地保护、自然地理区域差异、海岸地貌、农业与农村发展等。因台风影响,科考队乘火车离开南京前往广州,从广州转机多哈,横跨亚洲与非洲,从太平洋东岸到大西洋东岸的卡萨石兰卡,往返行程25000公里,考察涉及卡萨布兰卡、拉巴特、丹吉尔、菲斯等地,对摩洛哥南北地理环境分异、沿海平原与内陆山地景观差异以及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有了深入的认识。


在野外调查中,张振克教授在摩洛哥西北沿海地区,围绕着区域的海岸地貌特征为同学们细致讲解了海洋波浪、潮汐、入海河流等对海岸地貌的影响;在艾西拉壁画小镇,结合实例向同学们强调了因地制宜的海岸改造对城市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拉巴特乌达雅城堡,就河口海岸工程如何实现多目标的效益、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行现场案例分析;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东部的阿特拉斯山地,为同学们详细讲述了山地地质变迁、阿特拉斯山的隆起,拱桥——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


左上图:马拉喀什东部阿特拉斯山区河谷的喀斯特地貌

右上图:拉巴特乌达雅城堡俯瞰河口海岸工程

左下图:阿特拉斯山脉丰富的单斜构造地貌

右下图:艾西拉小镇的海岸工程

摩洛哥是非洲大陆发展与多文明交融的独特国家,柏柏尔文明、古罗马文明、阿拉伯文明与非洲文明在此地交融, 在历史的维度下开展 田野调查 也是此次科考的重要部分。 同学们参访、观察、记录不同的城市风貌,沿途走访诸多多璀璨的文化古迹,以 实物体验和现场观察的方式,实现经典著作与文献“间接学习”与“实践体验”“现场复盘”的有机融合。

摩方合作机构在沿途为科考团开设由摩方大学教授主讲的专题科学讲座之外,团队的刘立涛副教授还在瓦鲁比利斯古罗马遗址现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摩洛哥多文明交融现象的形成、演化与影响过程进行生动细致的讲解,帮助科考团同学们更为系统地了解了摩洛哥多文明的发展状况。

在非斯古城感受阿拉伯文明的魅力

在舍夫沙万镇,三位带队老师立足现场 的田野,远程“注脚”中国乡村振兴——以舍夫沙万的地理区位、社区空间再造与社区共同体的再造、经济产业发展等为例分析舍夫沙万作为特色小镇符号的发展,为中国 乡村振兴提供价值参考。同时,科考团走访了中国援摩洛哥医疗队舍夫沙万分队,与全体医疗队员开展了深入交流与系统访谈,系统了解了作为医疗基础资源充沛的上海如何成为新中国最早参与援外医疗工作的省市之一,并自1975年起承担援助摩洛哥医疗工作;而援摩医疗队是如何作为中非人文交流对国别关系产生积极影响,并赋能中摩双边经贸合作等。

与中国援摩洛哥医疗队舍夫沙万分队的合影

在科考期间,团队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走访摩方的顶尖科研机构,对话知名学者。在摩中文化与经济促进会的鼎力支持下,与摩 洛哥著名大学卡迪·阿亚德大学、穆罕默德五世大学不同领域的学者进行了充分交流,表达了文明互鉴、互访交流的意愿,为开启校际互动和中摩人文合作交流奠定基础。

与穆罕默德五世大学的穆斯塔法教授现场交流


学科交叉,多维互动


该科考团队由不同学科的老师及同学共同组成,同学们也分别来自多个不同的学院和不同专业。正如张振克教授所说:“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本身就是一体的,多领域交流与融合创造很多奇迹。”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鼓励了不同学科的同学运用跨学科思考的思维,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出发来解释一些现象,同时也促进了不同专业之间学生及老师的交流。


在科考正式开始之前,三位教授就带领学生共举办了三次研讨会,为同学 们系统介绍了摩洛哥的地理、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团队还特别邀请了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原中国驻摩洛哥王国 大使、原中国驻卢旺达大使孙树忠为大家授课。同学们结合学习与讨论的结果积极收集整理多元维度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在老师指导下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设计自己感兴趣的科研题目 ,为 科考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前往非洲前的密切筹备


实地科考策划的源点在课程,高质量实践体验的基础在于知识积累。据了解,2016年起,张振克教授在本科生通识课程中开设了“走进非洲”一课,在课堂上为同学们介绍了非洲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以及政治经济状况等等,在相应的非洲研究课程当中,也请来了当地的外籍教师进行授课,这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反响。

2019年团队首访摩洛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 将非洲伙伴“请进来”的同时,在“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理念的指导下,团队实现了“走出去”的目标。继2019年实施科考之后,2023年又再次启动本项目。在科考实践的过程中,更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们将自己专业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在行程中来加深对所学内容内涵的理解,让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掌握跨学科系统性的思维,运用它去解释在行程中看到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运用这样的思维去思考,在这方面我们也有意识地去做一些培养。” 张振克教授表示, 实践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更是提升了 同学们对知识的获得感和掌握知识后的满足感。除此之外,在经历了完整的科学考察及汇报过程后,同学们的学术研究能力也将进一步获得提升。

现于摩洛哥外交部工作的北京大学博士李杉表示,很期待读南京大学科考团队对于摩洛哥的研究,这对于从跨学科视角研究非洲来说意义重大。




“情”跨亚非,“声”播全球



此次科考活动不仅促进了摩中文化与经济的交流,也增进了双方之间的感情。“我们让对方有了好像一个亲人又来拜访他们的这种感觉。”张振克教授如是说。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校专家们介绍了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相关学科建设的情况,双方对中摩人文合作交流给予高度重视,期待未来有更深的合作交流。

团队让更多的摩洛哥教师与学生对中国当下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广袤的非洲大陆上进一步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摩洛哥也高度重视与中国的合作交流,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摩洛哥学生来到中国、到南京大学进行交流和学习。

与此同时,本次科考的策划、组织和开展过程,也得到了国内外高校的同行关注,产生了广泛的学术与文化影响力。



科考团回国路上,带队老师和同学们继续深讨,帮助每位同学能围绕所选主题,结合考察内容和科考日志,有效整理实践成果,撰写研究报告,举行科考报告会。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是南大学子应当承担起的时代责任。过去十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引领下,中非关系发展按下了“加速键”,驶入了“快车道”,迈入构建更加紧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 。相信南大“非洲文明与发展跨学科国际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团队的科考成果能助力新时代的中非合作,为构筑中非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曹竞】

原创MV《扣好人生第一粒扣》致敬建队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13 15:20:35

黄金档期的动画片怎么“哑火”了

中国青年报2023-10-13 06:41:13

演唱会变身大型KTV 年轻人为啥乐意埋单

中国青年报2023-10-13 06:40:34

【vlog】带你打卡“民族团结花”盛开的千年拉萨八廓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12 10:58:38

温暖一平方|用竹子搭一个“小窝”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11 23:52:21

不一般的黄河大集,烟火气里升腾齐鲁文化底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11 17:54:57

首部大学生版黄梅戏《女驸马》公演

中国青年报2023-10-11 07:54:28

年轻人喜欢组的“旅游搭子”靠谱吗

中国青年报2023-10-10 06: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