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市讲述人+荣誉杯!北工大人这样讲述育人故事

来源:北京工业大学2023年09月13日


近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主办,市学校德育研究会承办的“第五届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师讲述我(我们)的育人故事展示交流活动”隆重举办。经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39人获得荣誉杯和专业特等奖(其中19人获得全市讲述提名荣誉),128人获得一等奖,114人获得二等奖。北工大推荐的4名教师全部获奖,其中信息学部教师陈志杰作为市讲述人参加现场展示交流并获得特等奖和荣誉杯,材料与制造学部教师袁涛获一等奖,理学部教师张明明和城市建设学部教师张玄一获二等奖


北京市第五届讲述我(我们)的育人故事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快来和工小V一起聆听

四位老师的育人故事吧!


信息学部 陈志杰





陈志杰,信息学部副教授、微电子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入选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被评选为“立德树人榜样”我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他以《我的“中国芯”》为题目,讲述自己为祖国芯片事业添砖加瓦的雄心壮志,以及和多位优秀学生在“芯”生活中相遇、与“芯”为伍、真“芯”相伴,共同成长的感人故事。

“让中国芯片从‘卡脖子’困境中走出来,必须自主掌握核心芯片技术,而技术自主的前提是人才。去大学当老师,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的学子进入芯片行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谈及最初的梦想,陈志杰讲道。 因热爱而坚持,因梦想而坚定。面对门槛高、入门难、投入高的专业特点 ,陈志杰通过积极倡导以赛促学、团队协作分工做芯片以及普通和特色组会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努力破解芯片人才培养难题, 给学生们创造更多的芯片设计机会。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陈志杰的“芯片战队”不断获得新的技术突破,也收获了学生们的极大认可。


我的“中国芯”

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部 陈志杰


怀揣“芯”梦想,回国从教

2012年,我从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毕业,学的是我非常喜欢的芯片设计方向,芯片,现在听起来很高大上的词汇,在当年却非常冷门。那一年,芯片国产化率约7.2%,国内芯片严重依赖进口。优秀的人才,更倾向于去互联网大厂寻找高薪的职位。以某颗高精度芯片为例,当时国内不少公司都想攻克这颗芯片,但均以失败告终。芯片产业不成气候,人才严重匮乏。

何去何从?那时的我,做出了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出国留学。先出去学习先进的芯片设计技术,学成回国当老师。我想,让中国芯片从“卡脖子”困境中走出来,必须自主掌握核心芯片技术,而技术自主的前提是人才。去大学当老师,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的学子进入芯片行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咬住“芯”技术,坚定前行

2016年,我从东京工业大学博士毕业,有幸来到北京工业大学。从事了我喜爱的芯片科研工作,教授学生集成电路设计的课程。2017年,我光荣地成为班主任。

2018年,美国对中兴实施出口禁令,芯片这两个字一夜之间走进千家万户。

我和班上的同学聊天,有同学问我:陈老师,咱们这个专业有前途吗?我们未来到底要做啥?学生们的问题是我必须要面对和回应的!

有一个深夜凌晨,我加班以后打车回家,司机师傅好奇地问我:“您是当老师的吧?怎么还需要加班这么晚?”获悉我是从事芯片工作以后,师傅问了我很多关于芯片的问题。“就像您这样玩命干,我们的芯片何时超过美国呢?”师傅深夜的这一问,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也可以说“刺激”非常大。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在关心着我们的中国芯事业,那一刻,我突然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是召唤,是使命,也是责任。


培养“芯”青年,我们一直在路上

接下来,我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学生们的问题,他们不再问我专业有没有前途,而是很多学生自愿加入我的“芯片战队”。比如吕同学,从大一开始就铁了心要做芯片,一直跟我学习芯片设计技术,最后顺利推免至清华大学,并且直博,继续芯片技术学习。

“芯”火点燃,但是我深知,作为一项门槛非常高的学科,需要不断的训练才能入门。然而我们又是一个投入很高的专业,我咬住牙,盯紧目标,花再大的代价,也要给同学们创造更多的芯片设计机会。

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工作:

第一,积极倡导以赛促学。通过竞赛,让本科同学直接积累设计芯片基础知识,并加以应用,让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我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各类赛事,并斩获全国的一等奖和北京市的一等奖。

第二,团队协作分工做芯片。我们分成了3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专注一颗芯片。对于共性知识,我们录制视频和PPT,提供给刚进组的同学学习,最后,根据学生特长和兴趣,进入确定的学习小组。

第三,普通和特色组会相结合。普通组会重点讨论技术问题。特色组会方面,比如每年年初的迎新会,我们会定外卖,边吃边聊未来一年的计划和指标。


“芯片战队”,不断突破

2022年,我的实验室经过五年的研发积累,期间不断失败,不断重来,我们终于开始有成功的芯片测试结果了!

2023年,我的科研经费从最初的5万元,到现在已经超过千万,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提出了新型的芯片设计方案,成功拿到了第一笔技术转让费用。

我的努力,也得到了同学们极大认可,连续两年被投票为“立德树人榜样”我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说:“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越来越多的中国芯片公司成立,依靠自主研发推动中国芯不断发展壮大,刚才提到的那颗电网的高精度芯片,市场上已经有5家公司攻克成功,并且实现了产业化量产。

2023年,美国开始封锁芯片制造和EDA软件,外部环境越来越恶劣,我和我的学生们,还有更多的同行们,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去为我们的“中国芯”而战。

为“中国芯”而战!为我们的“中国芯”而战!


材料与制造学部 袁涛



袁涛,材料与制造学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优秀青年人才,北京工业大学高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优秀人才。他以《大国重器的发射现场,我的学生在那里》为题,讲述自己潜心科研,为服务祖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义无反顾的初心,立志培育祖国首批智能制造人才,在学生成长路上当好启蒙导师、成为知心兄长的动人故事。


理学部 张明明



张明明,理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得北京工业大学立德树人班主任年度人物、第五届班主任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等荣誉。他以《晨星学数,追逐天空的答案》为主题,讲述自己践行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理念,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人才培养与强化担当相衔接,开展思政科创一体化的教育实践。


城市建设学部 张玄一



张玄一,城市建设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生班主任,国际可靠性工程与风险管理协会(IARERM)青年委员会副主席。她以《他们说喜欢“喧哗”的课堂》为题目,讲述新一代高校青年教师与学生的相处之道和创新教学方式的个人经历,并在此基础上凝练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将枯燥的“钢结构”课程变成学生最喜爱的课堂。



讲述育人故事活动是由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最早提出并创立的一项德育活动品牌。研究会从2019年开始,组织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提升育德能力。随着影响力的扩大,活动从2021年开始升级为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主办的全市迎接庆祝教师节的重要活动。经过五年的积累,数百所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参与其中,近万余名教师深情讲述,该活动已经成为北京市德育一体化建设成就的展台,成为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涵养师德师风的平台,更成为展示首都广大教师展示育人风采的舞台。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强国的第一人力资源,是科技强国的第一保障,是人才强国的第一支撑。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对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北京工业大学党委高度重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今年,学校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工作要求,在全校范围内以“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创新育人方式 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组织开展讲述育人活动,旨在用讲述育人故事的方式,展现北工大教职工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践中的师德风范和育人智慧。


讲述育人活动自5月初启动,按照故事征集、校内初评、校内展示三个阶段开展。截至5月底,共收到20个二级党组织推荐的40余个育人故事案例。经校内专家评审,遴选出13位教师参加现场展示。6月中旬,13位教职工现场分享了他们立足本职岗位,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动人故事,引发热烈反响。8月初,学校推荐4位教师参加北京市评选。


教书育人、培根铸魂

用爱浇灌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

他们讲述的不仅是故事

更是启智润心的育人智慧


在北工大校园里

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老师

他们躬耕教坛

以奉献“小我”书写强国“大我”

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他们的故事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曹竞】

“壮举——省港秘密大营救”图文展在穗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9-08 15:13:27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纪念邮票首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9-08 15:25:54

​音乐剧《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经典的东方表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9-08 09:40:54

世界名作家以中文形式在《十月》首发新作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9-08 12:30:41

第二届名单揭晓 89岁王蒙捐出稿费奖励青年作家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9-08 12:30:39

梦回唐“潮” 在大唐芙蓉园感受文化传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9-07 10:30:00

走近西安古城墙 沉浸式体验“大唐迎宾盛礼”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9-06 09:28:57

当青年导演“撞”上孔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9-06 10:20:28

冈仁波齐之下,非遗“生活”在普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9-05 09: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