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在巴彦淖尔看见“山水林田湖草沙”

作者:张艺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年09月10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山水林田湖草沙何以成为生命共同体?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可以找到答案。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举办的中华环保世纪行2023年宣传活动今年走进内蒙古,首站即来到巴彦淖尔。 

通过三盛公水利枢纽延伸出的10.36万条灌排渠(沟)道,黄河水滋养了富饶的河套平原,也汇入阴山山脉南侧的乌梁素海。巴彦淖尔西部是乌兰布和沙漠,南部是库布齐沙漠,东部有乌拉特草原、苏集沙漠,灌区和已具规模的防护林带,构筑了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 

9月8日,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摄

巴彦淖尔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境内大小湖泊300多个,293平方公里的乌梁素海是其中一颗明珠。它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巴彦淖尔市90%以上的人口都集中在乌梁素海流域范围。

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主任包巍介绍,上世纪90年代起,河套灌区大量未被农作物吸收的化肥、农药和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进入乌梁素海,造成乌梁素海水质逐年恶化。2008年,水质降到劣V类水,湖面爆发大面积黄苔。

“从2008年到2018年,10年间,做了20多个项目,经过治理,逐步有一定效果,但还是只能达到V类水标准。”包巍说。

2018年,乌梁素海的治理思路发生转变——把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生命共同体,统筹推进全流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和保护开发,由单纯的“治湖泊”转向系统的“治流域”。

包巍说,不仅在湖区周边大力推进乌拉山生态修复和乌拉特草原自然修复,还在上游的乌兰布和沙漠开展大规模防沙治沙,同时在河套灌区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处理等。

此外,巴彦淖尔市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开展中期评估及修编,从点源、面源、生态补水与生态修复、内源、生态环境物联网建设与管理支撑领域共同发力,现水质已能稳定达到Ⅳ类水标准。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管理中心主任穆怀录介绍,这里年降雨量为140-200毫米,但蒸发量达到2300-2400毫米,是降雨量的10倍。 原本干旱少雨的生态脆弱区,如今绿意更浓。步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更显湿润清凉。新华林场副厂长葛文斌介绍,林场沙地原为黄河故道堆积的流动、半流动沙丘,通过三代林场人的努力,采用荒漠原生树种造林、冷藏苗避风造林、高压水打孔造林等方式,有效治理了流沙对农田、村庄的危害,实现绿进沙退,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 

9月8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摄

“只见春天播下种,不见秋天收庄稼”,当地曾流传的俗语是农民面对风沙的无奈。自1988年以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图克镇东兴村的农田、道路、水渠边逐渐有了防护林做屏障,这也是“三北防护林”工程的一部分。

临河区林草分局副局长、区人大代表王瑛介绍,农田防护林起到了防风固沙、减少自然灾害、涵养水源、调节农田小气候的作用,使盐碱地得到了明显改善。沙尘暴、冰雹、暴雨等自然灾害天气明显减少,保障了农田的稳产增产。

在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国土面积3677平方公里,其中乌兰布和沙漠面积284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77%。 

数据显示,解放前,乌兰布和沙漠年均向东移动10-15米,最快时达到70-80米,每年向黄河输沙7000万吨。建国以来,磴口县累计治理沙漠210万亩,沙区治理重度沙化土地45万亩,减少78%,沙区林草覆盖度由0.04%提高到37.2%,向黄河年输沙量减少到370万吨,降低94.7%。

9月8日,巴彦淖尔市磴口沙源地生态综合治理光伏项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摄

磴口县正走出一条产业治沙的新路子。磴口县发改委主任汪军介绍,通过“光伏+生态治理”的模式,板上发电、板下种植,以抬高光伏阵列距地面高度1.8米、拉大阵列间距12米的方式,为种植灌草留足空间。目前已先后引进12家企业,光伏装机77万千瓦,板下种植梭梭、四翅滨藜等耐旱沙生植物0.54万亩。

沙漠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显现。汪军说,“企业需要考量经济效益,经测算,年平均运行周期内发电小时数在1800小时以上,企业包含了生态治理成本在内的收益率在8%以上,而且板下种植的植物亩均收益也可以达到1200-2000元,因此企业投资这类项目有较高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刘世昕】

“壮举——省港秘密大营救”图文展在穗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9-08 15:13:27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纪念邮票首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9-08 15:25:54

​音乐剧《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经典的东方表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9-08 09:40:54

世界名作家以中文形式在《十月》首发新作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9-08 12:30:41

第二届名单揭晓 89岁王蒙捐出稿费奖励青年作家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9-08 12:30:39

梦回唐“潮” 在大唐芙蓉园感受文化传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9-07 10:30:00

走近西安古城墙 沉浸式体验“大唐迎宾盛礼”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9-06 09:28:57

当青年导演“撞”上孔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9-06 10:20:28

冈仁波齐之下,非遗“生活”在普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9-05 09: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