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旋的温烙歌
一见钟情后 爱要慢慢来
又一个七夕,牛郎织女的故事又会被多少人说起。两人从初见到互生情愫,关系发展很快,用当下的流行语来形容,“一见钟情不过是见色起意”。
当下,网速要快、交通要快、反应要快,恋爱也在不知不觉中开启了倍速模式。
每年临近七夕,手机App率先拉满节日氛围,借着爱情之名搞营销,满屏尽是玫瑰花瓣点缀。情侣们在这一天,会买礼物、送花、吃饭、看电影,干着一切具有仪式感的事,兴尽而归后,却又感慨:这一天过得太快了,和平时好像也没什么两样。
社会上将一些人的感情冠之以“快餐”。快速吃下一份餐食,不必纠结于食物的口味,也不必在乎食物的品质,更想不到这道餐食背后的烹饪文化。同理,快餐式感情,或许也不必关心另一半的性格、三观、家庭,仅仅只是为了达到“饱腹”的目的,当问题出现,自然而然地该换下家了。
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推出的《庆幸》MV中,告诉大家慢点去爱,如歌词唱到“誓言流淌过年华,慢慢地兑现”。
在公园里看到相互搀扶着散步的老夫妻,我偶尔也会希望时光就此定格,幻想我七老八十的时候被老伴推着轮椅散步。在八达岭长城上,看过中年阿姨拽着她丈夫的耳朵,找我帮他们合影,即使丈夫再别扭,再勉强,再和她拌嘴,如此滑稽的场景,也让我觉得浪漫。
什么是浪漫?就是你愿意慢下来生活,去做一些可以提升幸福感的小事。
很多人会为截肢女孩儿与消防员的“直球式”恋爱溢出满屏的粉红泡泡,也会因《新闻联播》里《相约在零点37分》的“铁路情侣”无比动容,还会为了一场迟到几十年的婚礼得到补办而感到圆满幸福。其实我们对爱情不是没有期待值。
我们不想轻易开启一段关系,随后潦草结束,更期待小火慢炖式的爱情,因为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慢慢来”显得足够真诚,也弥足珍贵。
说一个故事吧:吉林大学的一个朋友,在羽毛球馆认识现在的男朋友后,两人相处了一个多星期,便确定了关系。中间没有“繁文缛节”,也没有“顶级拉扯”。两人会有只属于他们的口头禅,约会也不仅仅只限于逛街、看电影。学美术专业的姑娘会带男朋友做手工、做陶艺、画画,闲暇时男朋友也会带着她锻炼、做运动。他们恋爱开始得很快,但在彼此的经营下,日子变得慢了下来。
在七夕这天,可能校园的抽屉里会多几张青涩稚嫩的情书,婚纱摄影师会见证一对对水到渠成的爱情,民政局会多几张红底白领的证件照,公园里广场上也会多一群在父母目光注视下成长的孩子,若干年后,他们长大了,会以父母的婚姻爱情作为衡量自己感情观的标准。
他们会知道,窝在同一个沙发上看同一本书是爱,饭桌上的一荤一素是爱,分工协作的家务活也是爱。喝惯了到店自取咖啡、奶茶的年轻人,不妨按下暂停键,慢下来去排队等一杯现磨的豆浆,和一根现炸的油条。
牛郎织女很快在一起,但他们往后余生却是一年一会,后人照样也讴歌他们的爱情故事。我们在一段感情里之所以感到内耗,不过是一方没有适应另一方的节奏,又或者一方没有拿出足够多的诚意。
假如一切都很慢,“车、马、邮件都很慢”,在盛放独属于中国人浪漫的七夕节,散散步,看一场免费的日落,让一切不平淡归于平淡。
王楚为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