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十佳硕士研究生】张伊晗:初心未易,热爱启程

来源:吉林大学2023年06月29日



2019年,张伊晗从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实验班毕业,他选择跟随朱冰教授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硕士期间,张伊晗发表SCI/EI学术论文六篇,获得授权专利22个,连续两年学业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一,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等研究生奖学金等各类国家级奖励7项,校级奖励21项。丰硕的成果背后是他长久的努力与坚持。




从懵懂的本科生过渡到出色的科研人,需要不断适应,勤奋攻关。张伊晗入组很早,他与师兄们一同采集研究相关数据,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从数据处理、算法设计、实验验证到最终论文的撰写,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实践。这篇学术论文《Personalized Control Strategy of Electronic Brake Booster with Driving Behaviors Identification》最终发表在行业顶尖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上。张伊晗谈起这段经历始终觉得受益良多,第一篇SCI的发表让张伊晗接受到了完整的科研训练,也让他在训练中飞速成长。

在新的领域探索必然经历很多困难。张伊晗坦言:“困难肯定是客观存在的。”他在对集成电控制动系统进行初步探索时,所在的课题组并没有相关构形的研究经验,这也就意味着张伊晗要从零开始迈进一片陌生的领域。他逐步摸索结构、原理、零部件选型以及控制策略,光是解析传感器信号就花了足足两个月的时间。

抱着制动器来回跑制动器厂、做台架调试则成为了张伊晗的日常。在日复一日的辛劳里,张伊晗对集成电控制动系统的研究从点延伸到线、又从线到扩展到面,逐渐形成了其个人的独特思考,也正是不断的琢磨试炼,让他的思考在这片曾经陌生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最终结出了果实。

张伊晗不禁感慨:“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花了半年的时间把制动器控制起来了。”而在研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与萌生的灵感也都成为了后来研究的基石,张伊晗悉心整理这些思路,并将想法转化为可见、可知、可感的专利和论文,还凭此成果为课题组拉来了新的项目。

张伊晗以除导师外第一作者身份登记国家软件著作权13项;申请国家专利41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26项,已获授权国家专利22项,发明专利8项(包括美国发明专利1项,意大利发明专利1项),核心专利作为支撑成果先后与吉林东光奥威有限公司、中国一汽研发总院达成技术合作协议。也正是由于他科研上的出色表现,在第二届中国一汽双创项目大赛路演中,他代表吉林大学现场汇报了智能汽车集成式电液制动系统及控制策略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获得了主席团的充分肯定。

努力是否值得呢?或许张伊晗已经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最好的答卷。



作为一名吉大学子,张伊晗始终秉承着“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精神,积极投身于各类创新竞赛活动中。面对比赛,张伊晗大多数时候还是抱有一种重在参与的“佛系”心态,因为他觉得“不论成功或失败都会是宝贵的经历”,当然他也会同许多参赛者一样,在诸如项目展示汇报的关键性节点上产生紧张的情绪。这两种心态并不矛盾,平和稳定是因为他深知自己必然会在比赛中拼尽全力,而紧张也正是因为重视比赛、珍惜机会、尊重对手。

除良好的心态外,比赛获奖的关键还在于团队的通力配合、过硬的项目质量以及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之处等。在团队中,张伊晗并没有拘泥于特定的角色,调试算法、设计实验、论文写作、团队协调等工作他都做过,“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团队任务重、比赛时间紧,张伊晗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互帮互助显得尤为重要,在尽力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再对队友施以援手,才更有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比赛。”以此来实现“1+1>2”的理想状态。

他的参赛作品《智能汽车个性化换道辅助系统》获选代表吉林大学参加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等共同主办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荣获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获奖事迹在吉林新闻联播、吉林大学新闻网等平台报道。

除此之外,张伊晗和他的团队通力协作,更是一举斩获“2020中国智能汽车大赛”的二等奖,在令人欣喜与骄傲的成绩背后,他们付出了旁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们在比赛中选择另辟蹊径、推陈出新,毅然决定放弃使用现有的模型,而是原创了一种基于安全通道路径规划的自动泊车系统。当然,这样的选择所带来的挑战也是空前巨大的,全新的模型使得团队的工作量急剧增加,在奋战了整整四天四夜后,团队才终于提交了控制模型,每一个灯火通明、披星戴月的夜晚都见证着他们的进步与成长。




张伊晗本科就读于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最初选择汽车工程专业就是源自于对汽车行业的热爱,希望能够为祖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尽一份力。在充分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他带队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跟随朱冰教授做重型车后方碰撞预警项目。项目期间,张伊晗不但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还对科研深造产生了强烈的热情。后来加入到课题组,受到组内韩师兄在科研方面的指导,提起韩师兄,张伊晗心中充满敬佩与感激:“韩师兄为人热情、谦逊,他获得过很多的荣誉,在我们心中是非常优秀的人物。”也就是从那时起,张伊晗便把这位师兄当成自己前进道路上的新榜样,一步步向自己的理想目标靠近。

对于张伊晗而言,从本科生到硕士生,转变的是身份、是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变的是对汽车行业的热爱以及学成报国的决心。

硕士期间,张伊晗不仅在专业领域履行着自己“为祖国汽车工业发展奋斗终生”的诺言,还身体力行地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之中。在担任吉林大学勤工助学中心校区负责人期间,张伊晗以社团全体成员的综合发展为目标,建立勤工“家教精英平台”“吉大勤工助学兼职平台”,累计提供家教岗位1600多个,其他兼职500多个;配合学校开展“爱心图书发放”“冬季御寒衣物发放”活动,参与免费发放教材100多套,衣物200多套。2020年疫情期间,张伊晗主动报名担任防疫志愿者,协助学校新生入学工作,为校园的防疫工作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人墙”。

短短三年,张伊晗过得丰富且充实,他会在科研之余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传递温暖、回馈社会所获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是不同于科研工作的。“一方面是自己兴趣所在,我觉得能够帮助到别人很有意义,另一方面,作为共产党员,疫情当下更应该挺身而出。”

张伊晗的朋友总是会开玩笑地称他为“内卷之王”,他都会谦虚地归结为幸运:“研究生期间恰好比较有冲劲,又恰好在一个科研氛围浓厚的课题组,我在老师和师兄师姐的带领下完成了一些科研任务,同时做出了一点科研成果。这种‘内卷’也并非实际意义的内卷,是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而已。”



如今,张伊晗即将公派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回首过往时光,青葱光影在他脑海中流转,他说要将最好的祝愿送给导师和课题组的兄弟姐妹,而他也依旧不改初心:“我希望出国几年能沉下心来搞科研,学到真本领,最重要的是能带着一技之长回来报效祖国!”

【责任编辑:曹竞】

00后男生绣出人间烟火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6-28 17:45:02

2023毕业MV·北京化工大学《夏日青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6-28 17:53:40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短片《无可替代》展青年风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6-28 11:01:27

苏州相城老街:人间烟火气 最抚凡人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6-27 10:18:40

MV《战舰伴我闯大洋》,唱出水兵的热血青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6-26 18:32:08

为官兵献上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6-26 18:32:10

这位毕业生离校前,给母校拍了土味“招生宣传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6-26 10:18:45

温暖一平方 |海边的“候鸟300”,艺术“正在发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6-25 22:00:17

禁毒主题微电影《双面人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6-25 21: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