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热点 >正文

浙江体育的“小城故事”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梁璇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3年06月13日

浙江诸暨篮球氛围浓厚。视觉中国供图

    两年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同年年底,国家体育总局和浙江省政府签订了包括6个方面、33条的“共富协议”,合作探索体育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独特的路径和作用。

    借助杭州亚运会筹办契机,那些根植于山地林间、村头巷陌的体育故事得以萌发、活跃和延续,因体育展现出活力的小城正成为一个个窗口,窥见“共富”的生命力。

    从“村BA”到“家BA”

    浙江中部偏北,一个叫“诸暨”的县级市承载了全球最大的袜业市场、中国最大的珍珠市场,但12年前,这里因拥有2232个篮球场,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拥有标准篮球场最多的县级市”,由此,篮球也成为这座小城的重要标志。

    6月7日,农业农村部、体育总局联合发布通知,决定组织开展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突出展示新时代农民风采,展现乡村风貌。作为全国首批篮球城市,诸暨率先试水——2023诸暨市首届和美乡村篮球联赛已于今年4月打响,目前正在决赛阶段。

    “第一阶段为初赛,由各镇乡(街道)牵头,组织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进行选拔赛,决出各镇乡(街道)第一名。第二阶段为决赛,由23个镇乡(街道)的第一名村级代表队参加,决出前六名。” 据诸暨市篮球协会主席黄生华介绍,当地篮球联赛已有近20年历史,培育了大量篮球人口,此番升级为首届“村BA”后,每场比赛都会有十里八乡的群众前来观看,尤其决赛阶段,不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都会专程返乡参赛。

    “农民、学生、医生、民警……”姚江镇墨城坞村球员寿柯炯从事电商行业,他表示,队员来自各行各业,因工作分散在天南海北,日常训练很难聚齐,可一旦有重要比赛,大家都会赶回诸暨市代表村里参赛,篮球提升了凝聚力。

    姚江镇墨城坞村和枫桥镇屠家坞村的比赛在店口何家山头篮球场举行时,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观赛村民,第一排坐着,第二排站着,第三排则站上了长板凳,年纪最小的“观众”尚在襁褓,年纪最大的球迷已经92岁高龄。

    比赛奖品也颇具特色。安华镇第一名奖品为一头重达2000斤的黄牛,大鹅、特色炒货等奖品也很受欢迎。黄生华介绍,更重要的是,随着项目不断发展,赛事创新已经触达家庭篮球,“从村BA拓展至家BA。”他透露,为了架构起家长与孩子间深入交流的新桥梁,篮协举办了幸福家庭三人制篮球赛,3年来共有500多个家庭参加。

    据组委会透露,首届村BA的总决赛考虑放在CBA主场的球馆。诸暨市教体局局长陈初明表示,诸暨是CBA历史上唯一一个同时承办全明星周末和CBA完整赛季赛事的县级市,“村民对这类顶级赛事并不陌生”。而随着篮球氛围日益浓厚,当地的人气和经济活力得到提升,据资料显示,安华夜市日均客流近3万人次,带动近2000人就业创业,“共富效应正在显现”。陈初明表示,更可贵的是,篮球还给乡村带来了新风尚,“多一个球场,少一个赌场”。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

    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

    “七山二水一分田”,安吉曾是浙江20个贫困县之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为摘掉贫困县“帽子”,安吉走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业立县”之路。作为安吉最大的石灰岩开采区,拥有3座矿山和一家水泥厂的余村一度成为安吉“首富村”,数据显示,1992年工人月工资能达到七八百元。

    可惜好景不长,余村很快遭遇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甚至出现伤亡事故。全村人不得不在2003年至2005年间相继关停了矿山和水泥厂,村集体年收入因此大幅缩水,余村人走到“未来如何发展”的十字路口。

    “在余村,年轻男人基本都上过矿山。”余村荷花山漂流负责人胡加兴年轻时曾在石灰窑和水泥厂工作,目睹环境恶变的他一度离乡去县城谋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宁波奉化看到了小溪漂流的文旅项目,想起在余村抓鱼抓虾的童年,决定在2007年回乡创业。

    在余村创立漂流项目,水质首当其冲。“开采矿山的残渣堆积在河道里成了淤泥,第一步得先把淤泥清干净。”胡加兴透露,当年疏通两公里的河道花了约30万元,即便这样还是很难找到人干活儿,“大家怕拿不到钱,觉得投资漂流肯定有去无回”。可渐渐地,随着自然环境改善,漂流吸引到了客源,他瞄准商机开办了农家乐,最终以休闲体育为切口,找到了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办法。

    不同以往,如今每到漂流季,忙于做凉席的村民就会到岗漂流项目,“七八十人,都是余村的劳动力。”胡加兴表示,新冠疫情前,漂流季营业额约为四五百万元,但受季节影响明显,项目需进一步升级,“温度达到35摄氏度以上才会有大量客源,每年高峰期大概两个月零10天。我们得提升河道,同时把户外运动亲子游也提上日程。”

    “以前很多人觉得余村美,想留下,但住了几天发现和他们在都市的生活还是有差距。”余村党支部副书记俞小平见证了当地体育元素不断丰富的过程,篮球场、门球场、村民健身房、环村步道……文体设施和活动的完善,不仅有助于留下前来工作生活的年轻人、留住游客,也能激发当地老百姓开发新的业态。

    从“办好一个会”到“提升一座城”

    一个动议于1901年、完工于1910年的游泳池藏在莫干山上——百年前,旅居上海的外国人在此建设网球场、游泳池,举办运动会,毗邻杭州的德清县成为近代中国体育的发祥地之一。

    如今,承载了TNF100越野挑战赛、凯乐石莫干山越野挑战赛等赛事品牌、世界首个Discovery探索极限主题公园的德清不仅是户外运动胜地,也将承办亚运会排球项目小组赛及三人制篮球赛,“三人制篮球金牌将在这里产生”。德清县文广旅体局副局长沈国松表示,“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亚运会将重新激活德清历史悠久的体育因子。

    据浙江省体育局局长郑瑶介绍,亚运会的56座竞赛场馆、32座训练场馆,去年已全部竣工,因疫情延期后,这些场馆并没有“坐等大赛”,而是全部提前免费向公众开放,民众共享亚运红利。

    耗时207天建造的德清县地理信息小镇篮球馆也不例外,社会俱乐部就是常客。德清县篮球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应再飞表示,三人篮球在德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002年6月德清县篮协成立后,第一个活动就是三对三篮球赛,当时共20支球队参加角逐。”每年暑假,县城里最热闹的千秋广场就成为球员的舞台,“没有现成场地,我们就搬来篮架、架设灯光、设置背景、置放场边广告牌、铺设地板,虽然工程量巨大,但每次比赛都被围得水泄不通,台阶上也全是观众”。

    “下雨中断,地面干了,比赛继续进行,台风刮倒背景墙,次日又立在球场旁。”应再飞坦言,户外比赛易受天气影响,但比赛一直坚持至今,如今随着亚运东风,德清有了全球首个固定三人制篮球场馆,赛事体系更加完善,“2022年,第20届德清县三对三篮球赛的参赛球队已达到118支,场次达到181场,小年龄组安排在千秋广场,U16/U18及青年组就安排在地理信息亚运三人篮球场举行”。

    一流的场馆能吸引顶级的赛事。据郑瑶介绍,利用亚运会契机和影响力,浙江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的联系,积极谋划与引进一批影响力大、经济价值高、成长性好的赛事,如女排世俱杯、斯坦科维奇杯洲际篮球冠军赛、国际网球名人冠军赛等,持续打造“赛事之城”“赛事集聚县”。

    作为国际篮联最高级别官方赛事之一,国际篮联三人篮球挑战赛5月在德清举行,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16支球队参加,约3000多名来自全国的观众到现场观赛。“这对我们的青少年篮球发展很有帮助,高水平选手在家门口比赛,给孩子和家长展现的是参与这个项目的未来。”


【责任编辑:曹竞,张蕾】

最佳原创校园歌曲奖作品展播:《青春的样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6-07 12:30:00

迎接大运会 全球大学生共唱《爱是一样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6-05 17:54:38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合唱团《大海作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6-05 17:35:25

歌曲《愿你》上线 送给在青春路上不停奔跑的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6-08 21:30:00

原创校园歌曲奖作品展播:《为你唱首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6-08 12:30:00

2023毕业MV·北京体育大学版《天空没有极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6-08 09:00:00

一堂开在公园里的自然教育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6-08 09: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