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朱金石的绘画社会学:当绘画与当下紧密联结……

作者:余木匀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3年05月19日

《阁楼工作计》布面油画 35×40cm 2022

《阳台观竹计》布面油画 35×40cm 2022

展览:绘画社会学

展期:2023.4.29-6.8

地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二空间

与常人不同,艺术家的一切想法都必须以艺术创作为媒介去传达,以行动来实现。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位艺术家就是一位社会政治家,以其观念为矛,去冲击固有的陈化规则。把“做一名艺术家”当作自身修行,身体力行地去创作,这种思路最直接的代表便是观念艺术的诞生——“以身证道”,将内在精神以外在行动来践行。

朱金石的作品中对于形式与媒介有意识地区分,让创造性行为更多地偏向于一种理性的选择。也许只有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才能将他多种形式的作品放在同一个话题下来讨论:什么是艺术?艺术与社会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吗?某些重大的历史进程,它们如何影响人进而作用于艺术?要把这些用语言或文字的方式来梳理清楚,形成一整套阐述都是相当艰涩困难的,但如果转换成艺术的形式,也许我们便能在创作的同时直接感受并领悟。

是艺术也是社会实践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正在举办的朱金石个展“绘画社会学”便是对他近年来“小尺幅”绘画与“厚绘画”的一次总结。这两种绘画方式都是朱金石多年来思考与实践的结果。单看作品,抽象的形式让人难以理解,所以要结合艺术家这些年来的变化来看。朱金石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也是中国最早一批接受现代抽象绘画理念的艺术家。他曾经参加过中国首次前卫展览“星星美展”,其中展出的纸上油画以简练的形式展现出抽象的倾向。但去往柏林,目睹柏林墙的倒塌,并见证了一系列的社会运动后,艺术家的心境也发生了变化。也许此处发生的变化便相当契合展览标题“绘画社会学”。如果把艺术看做是一种实践,那么它是否切实地反映了当下社会的某一部分?又或者说,艺术可以被当做一种社会实践来进行吗?如果把艺术单纯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现实的媒介,那么就忽视了这种创作方式更本质性的成分。但换言之,如果艺术创作作为一种行动而存在,那么无论任何形式的创作活动,都可以看做是一种带有指向性的行为。

朱金石面对的是极其复杂而激烈的矛盾,不仅有抽象主义接下来走向何处的矛盾,还有经历过种种文化运动的复杂经历以及旅居他国后的自我身份认知问题,甚至包括个人的剧变与国际形势的剧变。他所处理的是一个活问题,这个问题与我们的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流转变化。

在观念的转变中,朱金石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作了一系列的装置作品。他所使用的材料都是相当“东方”的材料,包括宣纸、竹筐、绳索和布料——这些材料都很容易地让我们联想到东方式的生活习惯,它们所带有的文化色彩是非常强烈的。

小尺幅与厚绘画

与专注于某一种创作方式的艺术家不同,朱金石的创作由装置与绘画两部分组成,而这两部分又呈现出平行对照的关系。抽象绘画与装置艺术,一些艺术家可能会把它们结合成一种综合形式,但朱金石有意识地将它们区分开来。于他而言,装置与绘画代表了两种创作思路或观念:创作装置作品时,艺术家绘制草图,构建好整个思路后便把各部分的工作委托给不同团队,仿佛搭建房屋一般的模式;但绘画,尤其是小尺幅绘画,则转向了另一种更偏向个人实验的方向。朱金石曾提到他绘制小尺幅绘画这个做法的灵感来自达米安·赫斯特,“小尺幅绘画可以有更多的研究结果,对形成绘画系统起到强固作用。”

在本次展览“绘画社会学”中展出的小尺幅绘画正是朱金石近年来研究的结果。首先,他改变了绘画的观看方式。众所周知,在美术馆中,我们已习惯呈垂直角度式地观看挂在展墙上的绘画作品,而朱金石希望他的绘画可以放在地上,或者有角度地摆放,这样观众才能更直观地体会到画布上堆砌的颜料的质感以及它们在空间中所展现出来的厚度。

这些小尺幅绘画也承载了朱金石“厚绘画”的观念。在上世纪抽象主义风潮兴盛之际,曾有艺术评论家称绘画与其他形式的创作的区别在于其平面性,而抽象主义最终的目的似乎也是让绘画走向了不可再被提炼和简化的方向。在这一点上,研究了多年抽象主义的朱金石选择了另一种打破平面的创作方式,即利用材料的特性,在画布上堆砌丙烯颜料。丙烯颜料色彩鲜艳、附着力强,朱金石在处理它们时选择好色块,然后再将其挪移到画布上,如此一层层地堆叠起来,直到颜料呈现出浮雕般的效果。

堆砌、挤压、粘连、搅拌、提按,这种对于颜料的处理方式也许还会让我们联想到书法的笔势,而笔势则讲究全身心地随势而动。艺术家使用刮刀,从调色板上铲起颜料,调制出厚重的色块,然后将其抹在画布上,不断重复此过程,直到画面达到了他所满意的效果。这种创作方式可能会让我们想到行动派绘画的代表人杰克·波洛克的“滴溅画”。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的身体动态也会留在画面之上。但比起波洛克那种狂放奔走的状态,朱金石的创作方式显然更加克制理性。这是一种思辨式的创作方法,画面上彼此交界的色块在冲击的对比中也有承让的姿态——这让它们构成了一个整体。而处于动势中的凝固颜料,也保留了艺术家在抹上它们那一瞬间的动态。

题目明确的抽象画

朱金石的作品很少采用“无题”或“系列”这种抽象作品的常见命题,相反的是,它们都带有明确的题目。无论是《直立的彩虹》还是《厚涂与激浪》,这些题目都指向具体的意象或想法。也许题目限制了作品概念的广延,但也帮助我们在一个被引导的思路下更好地去感受它们。

朱金石在对谈中提到了他接下来的目标:“在近三年的小作品工作中,我不再关心厚度在画面中的重要性,这已经成为常态和习惯。画面的繁简、笔触的大小、作品的方向、颜料之间的间隙与上下落差、色彩亮度都是我更加关注的方法。它们是决定语言的结构。”这是一位不断在思考中调整创作模式的艺术家。

从“85新潮”后,中国当代艺术便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当代艺术更多是由西方语境主导的艺术,如果中国艺术家盲目地去融合这个语境,便将作品塑造成了一种景观或猎奇的对象。关于这一点,朱金石谈道:“中国当代绘画到今天仍然只是市场的产物,不仅我们这样看,欧美更是这样看。所以,我们没有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绘画展览,西方则层出不穷。原因在于我们的绘画有问题?肯定不是,问题在于我们缺乏一个可以信赖的理论。所谓绘画社会学,就是想表达这样的看法。”

艺术家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按照艺术行动家博伊斯的理论,艺术家是人类社会的先遣者,身上承载着开创与突破旧有观念的使命。“解放人类是艺术的目标,对我而言,艺术是关于自由的科学。”博伊斯以激烈的挑衅态度与装置及观念艺术来参与社会行动,朱金石以理性思辨的态度来进行风格实验。无论如何,当绘画与当下紧密联结时,便会获得蓬勃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李丹萍】

团山东省委发布原创歌曲《鸿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5-18 08:30:00

《青春不枉》送给年轻的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5-17 21:30:00

音乐MV《青春宇宙》,致敬青春奋斗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5-17 12:30:00

中国人的故事|初中女生表演《梨花颂》获阵阵欢呼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5-17 11:45:00

微电影作品展播:单腿骑士

中青盛世2023-05-16 20:30:00

如果为百余年的芳华唱首歌?00后们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5-16 12:30:00

一群90后让北京中轴线“活”起来

中国青年报2023-05-15 06: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