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北京将成为世界“外交之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袁野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婷婷
“北京正在成为全球外交的中心。”5月5日,专栏作家爱资哈尔·阿扎姆在黎巴嫩“广场”电视台网站的《多极世界秩序正在形成,这有利于国际和平》一文中写道。文章称,近几个月,北京接待了多位外国政要,他们赞赏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的作用,寻求加强与中国在经济、投资、贸易与和平等领域的关系,希望在中国支持下实现数字革命和地区安全。
阿扎姆认为,这显示了一种趋势:各国希望减少对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依赖。美国是好战的,美国政府与中国竞争、扩张北约、希望延长俄乌冲突;中国被视为和平缔造者。这种观点不仅在“全球南方”积聚势头,在欧洲也是如此。法国总统马克龙期待中国发挥“重大作用”,让欧洲海岸恢复和平。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称北京为“全球顶尖力量”。
阿扎姆称,欧洲重新审视对中国的看法,原因之一是中国促成沙特与伊朗顺利和谈。中国积极主动的和平外交在中东和北非引起了几乎所有人的共鸣和欢迎,在更广大的地区也是如此。美国在中亚的影响力持续下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称,他与中国领导人的谈话“富有意义”。美国担心“战争外交”失败、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终结,中国将成为欧亚集团领袖。未来,这种担忧可能进一步加剧。
阿扎姆指出,几十年来,美国肆意侵犯“每个小国的主权”,在自由国际主义的旗帜下输出美国治理模式,奉行“干涉主义”外交政策,把“自由主义霸权”的世界秩序强加于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积极角色、北京逐渐成为世界“外交之都”,被视为对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挑战,因为和平外交可能取代战争和干预,为所有国家提供和平的选择。
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采访时,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院长刘欣路表示,中东地区长期存在严重的“和平赤字”“安全赤字”,旧有矛盾尚未化解,新的矛盾层出不穷,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破解“百年中东之问”要有大情怀、大视野、大智慧。中国从不谋求势力范围,从不干涉中东国家内政。中国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提出中东安全架构,以新安全观为理念指引,以相互尊重为基本遵循,以安全不可分割为重要原则,以构建安全共同体为长远目标,以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为实现路径。这既展现顶层设计的宏观思维,又包含解决实际问题的微观视角,是破解中东缺乏安全互信、缺少安全机制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