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教育 >正文

精神科医生:家长莫让遭遇霸凌的孩子一味“自我反省”

作者: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年04月17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日前,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对2019年发布的《中小学生欺凌防治指导手册》进行了修订升级,以作为学校、教师、家长与学生防治学生欺凌的具体指引,提高学生欺凌治理的操作性、规范性。对此,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精神科医生王美娟、徐辕虹指出,除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关防范指导办法外,还需从心理层面关注被霸凌孩子的心理变化,避免发生更大的悲剧。

校园霸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攻击性行为,从辱骂、殴打,到传播恶意谣言和网络发布令人尴尬的图片,存在有多种形式。

王美娟告诉记者,霸凌会给被霸凌者心理造成长远的影响,成年后心理健康状况往往较差,他们很难从被霸凌的痛苦中走出来,“被霸凌者发生抑郁、焦虑的风险比未受霸凌者高5倍,自杀风险更是未受霸凌者的10倍,容易导致各种心身问题,如头痛、胃痛等,也会造成学业、社交困难等后续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霸凌不仅会在孩子的心理上,还会给他们的“DNA”留下长期的“伤疤”。研究发现,被霸凌的孩子更有可能在涉及情绪调节的基因表达上发生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变化可能会使这些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王美娟指出,当未成年人遭遇霸凌时,非常需要成年人的积极、恰当的引导与帮助。

首先,被霸凌的孩子可能不会第一时间告知父母,因此家长需要敏锐识别一些线索,例如孩子在情绪、行为和人际关系上的突然转变,并及时询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但尽量不要过于直接地追问霸凌事件的具体情况,可以间接地询问孩子为什么出现这些变化,以帮助他们敞开心扉。

其次,不要否认、反驳孩子的感受,不要弱化霸凌对他们造成的身心影响。比起着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先给予孩子情绪上的理解和安慰。积极了解和帮助孩子评估具体情况,思考处理方法,帮助他们正确理解霸凌行为的产生,而不是让孩子一味地“自我反省”。

最后,培养孩子的应对技巧,发展其获得情绪支持的途径,例如参与课外活动、建立校外的人际关系,陪伴孩子尝试新的兴趣活动等等,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让他们明白爸爸妈妈无论如何都会站在他们身后,同时培养其长远的眼光,从而帮助孩子看到未来的生活仍然存在。

王美娟认为,对霸凌问题的系统性预防需要改变整个学校的文化,而不是关注直接参与霸凌事件的个人或群体的行为,“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学习内容需涵盖预防霸凌的策略。学校所有人员都要了解学校关于霸凌的规定,包括什么行为构成霸凌,以及如果学生和工作人员出现相关负性行为将面临什么后果。”

她建议那些已经成年了的、但曾受过霸凌影响的人,不要一味忍耐和自己消化,应及时、主动地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无论何时开始处理心理的“伤口”,都为时不晚。

【责任编辑:原春琳】

把科学做成艺术展,想象另一种引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4-17 10:25:17

《北斗牵着我的手》为孩子书写“大国重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4-16 23:00:40

“肖邦印象”饶灏钢琴独奏音乐会

国家大剧院2023-04-16 22:00:00

往事的思念,都在一曲《杏花雨绵》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4-16 12:30:00

原创校园歌曲奖作品展播:《雏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4-14 12:30:00

文博日历丨从大晟编钟里听见北宋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3-04-14 13: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