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生产爆款如果有诀窍,那一定是认真”

作者:时斓娜 苏墨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2023年04月16日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时斓娜 苏墨

阅读提示

“开年第一剧”《狂飙》直面社会现实,于矛盾中挖掘正能量,既有生动真实的生活细节,又有气势豪迈的历史叙事。除《狂飙》外,《大考》《我们这十年》《山河锦绣》《县委大院》等现实主义佳作从不同维度,共同勾勒新时代中国发展变化的壮丽图景。

“《狂飙》这个剧名,是我很久以前就构想好的,我对制片人说,在拍摄过程中千万不要将这部剧改成其他名字。”4月11日,电视剧《狂飙》导演、总编剧徐纪周,总制片人徐康来到《工人日报》交流,并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狂飙》的剧名正是来自这样一句气势豪迈的诗词。如词句展现的“正在进行的改革如风暴”一样,本剧呈现的故事,也以扫黑除恶的必胜信心和雷霆之势,如疾风骤雨狂飙前行,扫除黑恶与阴霾。

近年来,现实题材已经成为中国影视创作的主流题材。对于如何创作出优质的现实主义作品,徐康表示,“生产‘爆款’如果有诀窍,那一定是认真。”

直面现实,从矛盾中挖掘温暖能量

“遍体鳞伤,换一次希望,让罪恶的谎,藏无可藏。”《狂飙》片尾曲《藏无可藏》将安欣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满头华发的中年,在光阴流转间的不悔坚持,于寥寥数句中,淋漓道尽。

这遍体鳞伤的心酸苦楚,勇毅前行的心怀希望,打动了前来参加交流活动的每一位观众。交流会下午2点开始,提前半个小时,会场便已座无虚席。儒雅、随和是两位老师给大家的第一印象,他们如聊家常般平实地分享起了有关《狂飙》的故事,以及对现实主义创作的心得体会。

剧中所呈现的2000年到2021年的20余年,是安欣与高启强从相识到展开正邪较量,直至京海市拨云见日的20余年,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并最终转向高质量发展的20余年。徐纪周介绍,剧中以高启强为首的黑恶势力团伙,正是因为钻了经济高速增长期法律制度的空子,加上彼时权力寻租,身居高位者甘愿为其充当“保护伞”,才得以发展壮大,直至称霸一方。

扫黑除恶与市井民生密切相关。对于这些社会现实中的矛盾问题,《狂飙》不避讳,敢直面。徐纪周坦言,剧中的一些经典桥段,例如将放高利贷以在网上卖酒的方式包装成正常生意、强迫还不起高利贷的经营者献血等,都来源于调研采访中获得的真实案例。

显而易见,《狂飙》并未沉迷于矛盾本身,而是从矛盾中挖掘正能量的情感内容,安欣的初心不改、教育整顿指导组的利剑高扬,都为观众带来了精神抚慰与情感激励。

“现实主义创作从商业上说不难,但能造就《狂飙》这样的作品并不容易。《狂飙》不仅表现黑恶,还详述了黑恶是如何形成的,揭露出复杂的人性;不仅关注‘扫’的力度,更突出‘扫’的难度。”徐康表示,立足于真实的人性逻辑和社会逻辑,才是现实主义创作的本质要求。

立足生活,于历史磅礴中掬起时代浪花

《狂飙》选取2000年、2006年、2021年三个时间节点,采用正叙与倒叙交叉的手法,表现时代发展变迁下的社会图景。作为一部时间跨度长达20余年的剧集,如何让每一个时间节点下发生的故事都真实可感,又将其汇集于时代的洪流中加以呈现,让人物有血有肉、有成长曲线和心路历程,是《狂飙》在叙事中需要完成的课题。而剧集也以逼真的布景、高度的细节还原、演员精湛的演技交出了答卷。

对于拍摄取景为何选在广东江门等地,徐纪周解释,这些城市既有高速发展的区域,又因为是华侨城市,很多建筑保留了原始古旧的风貌,与京海甚为贴合。徐康则用一句话表达了对艺术细节精益求精的态度:“只有当观众相信这是2000年的菜市场的时候,高启强在菜市场里的一举一动才是令人信服的。”

将微观细节填充于宏观叙事,现实主义剧作将更加丰满,而对历史进程本身的把握和描绘,方能赋予作品鲜明的时代质感和厚重的史诗属性。以《狂飙》为例,两位主创在现场多次提及,真实的“有伞必打、有黑必扫”的疾风骤雨,是创作的最大底气。

和《狂飙》一样,近年来的现实主义佳作,多尝试于磅礴历史中,掬起一朵时代的浪花。《大考》以新冠疫情和洪灾背景下如何保障高考为题材,反映举国上下为高考公平而付出的巨大努力;《我们这十年》以小切口展现大时代,社会在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方面的巨大变迁……

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

同名书籍卖断货,《孙子兵法》销量一度同比增长近60倍,拍摄地的猪脚面面馆一座难求,旧厂街打卡游客络绎不绝。

对于频繁生产出“爆款”剧集的诀窍,徐康表示,“最重要的是认真”。“主创、剧本、演员、制作、宣发任何一个环节都容不得马虎,当下以为取巧的地方,一定会在后续的某一时刻造成影响。”

在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看来,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用心、用情、用力,“推进新时代题材电视剧向着温暖现实主义的更高的状态迈进,要站在人民对美好生活无限追求向往的高度来回应现实问题。”

“现实主义创作既要洞察时代发展的生机与活力,见证世道人心中向善向上的主流趋势,又能以冷峻、警觉、客观的目光观察生活中的案例,在富有情感温度和社会温度的同时体现出创作的力度和锐度,具备对现实心灵的震撼力。”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说。

纵观《狂飙》《大考》《我们这十年》《山河锦绣》《县委大院》等作品,业内专家认为,优质现实题材作品与时代同频共振、相向而行,既依托社会现实筑牢根基,又运用艺术方式精心打磨,最终呈现出社会之貌、时代之变。

“这些作品的共性是具有真实的生活细节、精湛的艺术细节、精彩的典型人物。”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媒体委员会秘书长胡建礼表示。

【责任编辑:李丹萍】

原创校园歌曲奖作品展播:《雏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4-14 12:30:00

文博日历丨从大晟编钟里听见北宋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3-04-14 13:16:31

原创校园歌曲奖作品展播:《为你唱首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4-13 12:30:00

鲁斯兰:从中文书籍走上中国土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4-12 09:00:00

温暖一平方|打开一个迷人而神奇的雨林世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4-11 21:00:00

爱上有了神韵的百岁鼓楼

中国青年报2023-04-12 07:57:32

原创校园歌曲奖作品展播:《边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4-11 1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