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有为”青年为苏州添彩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见习记者 赵丽梅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年04月09日

    疫情期间,苏州大学“惠寒”研究生支教团与苏州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组建“惠寒·手拉手”专项关爱志愿服务团,为抗疫一线工作者家庭青少年开展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超8500小时。苏州大学团委供图

    2019年,以团苏州市委启动“手绘乡村”主题活动为契机,苏州相城区望亭镇团委牵头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墙绘的采风与绘制志愿服务活动。图为苏州工艺美院的学生志愿者在进行墙绘。受访者供图

  扫一扫 看视频

    “我去过很多地方,最后选择了苏州。苏州给我的感觉就是It’s my city!”这是网红考研名师张雪峰举家搬迁到苏州,开启“二次创业”后发出的感慨。在苏州,有无数像他一样的青年,来到苏州,爱上苏州,与这座城市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一座城市,留住青年的心,才能赢得未来。如今,年轻有为的苏州青年正在以新的方式,回馈这座友好城市,助推苏州高质量发展。

    青年为苏州增添“乡村绿”

    2021年,当得知老家苏州市吴江区齐心村正准备成立农文旅合作社,进行深度开发时,27岁的朱祎炜心动了。作为在齐心村长大的孩子,他一直牵挂着家乡发展。

    2018年,朱祎炜从部队退役,并于2020年起独自在外创业。那时候,每次回到家乡,他都能感受到家乡的变化。“现在的乡村跟10年前的乡村已经完全是两个概念,看到这么好的环境,我也想为家乡发展助力。”

    于是,他主动报名参加村庄建设,成为合作社最年轻的一位理事。“理事里有70后、80后,我是唯一的90后,除了学习也更愿意表达一些年轻人的想法,帮助村子更好地满足年轻人的口味。”

    很快,朱祎炜就有了用武之地。当时,村里已经建起了沿湖的有轨体验电车、龙虾水稻体验区。可游玩项目增多,但多为亲子互动类型,孩子们玩得开心,家长却很疲惫,于是村里根据需要建立起了歇脚用的“驿站”。

    驿站建起来了,谁来运营成了难题。“我们不希望外面人来运营,更想把机会留给本村村民。”朱祎炜回忆说,“我当时正好考虑开个咖啡店,双方一拍即合,也实现了我为家乡作些贡献的愿望。”

    2022年5月31日,“啾啾小站”咖啡馆正式营业,咖啡馆以两层木屋驿站和10个林中小屋作为主要营业区域,总共可容纳100多名游客,同时以咖啡、轻食、轻饮为配套服务,补足了齐心村旅游服务的短板。如今,咖啡馆逐渐被更多人认可,不少苏州市区、上海的年轻人专程来此打卡。

    乡村对青年的吸引力在相城区则有另一番景象。

    相城区望亭镇位于太湖畔、运河边,全镇自然村庄较多,镇里非常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这项工作上,青年就发挥了自己的智慧与才能。

    2019年,以团苏州市委启动“手绘乡村”主题活动为契机,相城区望亭镇团委牵头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墙绘的采风与绘制志愿服务活动。

    曾参与墙绘工作的原苏州工艺美院学生袁梦告诉记者,当时知道能接触到如此大型的实践项目非常激动,连同她在内的5名主创团队在深入了解望亭后,与当地协商确定了主题,并引入AR动态绘制技术。

    “墙绘的主题是二十四节气,但核心是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相城区望亭镇原团委书记顾辰喆说。

    “AR动态制作、插画设计与墙绘几乎同步进行,而这些都是同学们利用额外时间来完成。”袁梦说。

    墙绘绘制结束后,效果也获得了村民的肯定。“由于处于北太湖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区域,有趣的、充满互动性的墙绘也吸引了很多游客打卡。”顾辰喆说。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离不开青年,苏州青年在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团苏州市委书记方芳说。

    青年为苏州增添“志愿红”

    2022年年底,家住苏州市吴中区的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2021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刘芝钰终于能歇一歇了。回顾疫情影响的3年,刘芝钰的生活除了学习之外,更多是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填满的。

    疫情期间,团苏州市委组织化动员机关、国企、行业团工委、重点非公企业团组织、青年社会组织志愿者,社会化筹措社会青年防控志愿者力量。截至2022年12月,全市各级团组织累计组织疫情防控青年志愿服务队902支,青年志愿者25254人。累计向社会招募青年志愿者8765人,全市青年志愿者累计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42.31万人次。

    早在疫情刚暴发时,刘芝钰就响应社区号召,与家人一起参与疫情防控工作。2021年初,社区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实施网格化管理。刘芝钰知道社区人手不足后,主动报名,成为一名社区网格群志愿者。

    她告诉记者,虽然工作看上去轻松,但当时社区人人足不出户,大到组织核酸检测,小到家里现有人数,这些信息都要通过微信群来传递或收集。为了某次全员核酸检测顺利进行,她前期与群里的30余位业主一一电话联系。

    在苏州大学,另一群青年学生的志愿服务则在线上开展。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苏州大学“惠寒”研究生支教团与苏州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组建“惠寒·手拉手”专项关爱志愿服务团,连续3年六度开展兴趣课程教学活动,惠及江苏、陕西、山西、重庆和贵州五省市抗疫一线工作者家庭未成年子女近500余名,服务时长超8500小时。

    苏州对青年展示了友好,青年也用志愿服务让苏州充满温暖。团苏州市委还充分发挥各市(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枢纽作用,发动和凝聚团员青年、青年志愿者,从文明餐桌、文明居住、文明出行、文明游览、文明商户、文明生活6个方面,开展“文明典范 青志助力”苏州市青年志愿服务行动。

    2023年1月13日,常熟市聚和佳苑社区精心安排了“缤纷的冬日·筑爱心”志愿服务活动,社区里的青年志愿者与小朋友们来到社区“@未来”阅读室参与清洁整理工作。

    近年来,团常熟市委结合社区青春行动和“青年议事会”,围绕垃圾分类、敬老爱幼、文明家风、法律宣传咨询、传统文化体验等主题开展志愿活动,并组织青年志愿者在虞山、尚湖等景区开展安全引导、防疫提醒、秩序维护、发放游园友情提醒单等活动,倡导文明风尚,打造和谐美好人居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苏州青年积极参与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工作,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为苏州增添了一抹“志愿红”。

    青年让苏派文化更璀璨

    2018年,90后青年姚兰从清华美院、苏富比艺术学院双硕留学归来,向母亲提出借300万元,改造母亲的苏绣展馆。

    在姚兰看来,苏绣应该进行更好的展示,注入更多品牌元素。起初,这个想法遭到了母亲的反对,母亲认为,这样的高投入风险太大。

    母亲没拗过她,姚兰请了日本专业建筑师一起构思,设计改造苏绣艺术空间,她自己也当起了“包工头”,每天在施工一线确认每一个设计细节,将古色古香的展馆变成了当代简约的时尚空间。

    手工苏绣的产品研发非常不容易。经历了几轮起伏,姚兰和她的设计团队才终于磨出了一套实战经验,逐渐推出了苏绣腕表、苏绣配饰、苏绣文具、茶具等系列作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去年5月,姚兰的“姚绣”店铺正式开业,紧邻着姚兰母亲姚建萍的艺术馆,形成了双品牌双轨制发展的雏形,一大批以苏绣元素为主的生活系列美学品集中亮相,很多来自江浙沪的年轻人走进了这个苏绣空间,有小朋友攒钱来买文件夹,也有外国游客慕名而来。

    80后女孩府涵璐则把苏绣传承的点点星火撒到了更远的地方。

    原本,府涵璐和丈夫可以在美国找到体面的工作,并过上十分安逸的生活,但他们觉得,那样的日子一眼就望到头了。2013年,他们决定回国。

    从小在奶奶和妈妈的绣架旁长大的府涵璐充满了传承苏绣的使命感。她说,像她这一代人出国留学,更多的是为了学习如何用国际化的语言传递中国文化,用国际化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开始用国际化的语言去讲述苏绣的故事。2015年,府涵璐在学校接待一个国际访问团,她给这些人上了一堂苏绣体验课,上课时,访问团成员都沉浸在绣花里,他们说,“像是一场心灵的瑜伽,让人忘记了烦恼。”之后,府涵璐经常给这样的国际访问团上苏绣课。

    府涵璐还在学校开了苏绣课,很多学生实现了从第一次拿针到最后独立完成设计作品。当学业快结束时,府涵璐会给学生发一把团扇,让他们自由创作。其中,巴拿马的学生绣上了中国国旗和巴拿马国旗,并表示这代表两国友谊长长久久。

    “我把刺绣当成一个桥梁,去讲苏州的故事,我还蛮骄傲的。”府涵璐说。

    苏绣传承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横向扩大苏绣在国内以及全球的影响力,纵向则是年轻一代更好地接过前辈手里的“接力棒”。

    府涵璐担心,随着绣娘老去,苏绣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她想保护好这些绣娘,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方式。

    直到2020年,在苏州市吴中区农业局的指导下,府涵璐建立了专业合作社。2018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将农村民间工艺及制品列入了服务范围。府涵璐决定,将苏绣发展融入乡村振兴,也为绣娘们谋一个更光明的未来。

    两年来,合作社的30余位绣娘的收入提升了约30%。同时,绣娘们还常常去外面授课,额外收入增加之余,她们也觉得,自己就是苏绣事业的主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见习记者 赵丽梅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陈凤莉】

微电影展播:《一城一曲》

池州学院2023-04-07 11:30:00

MV《执着的梦》致敬国家移民管理局成立五周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4-07 11:45:00

音乐MV《山河是我》,一首遥寄给先烈的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4-06 03:00:00

往事的思念,都在一曲《杏花雨绵》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4-06 01:00:00

微电影展播:《凉州社火》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4-06 20:30:00

00后战士唱响军旅歌曲 激扬青春力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4-06 12:30:00

《我的节节·清明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4-05 08:40:00

春暖花开,十二省区文旅局长带你奔赴山海,畅游大美中国

华商传媒集团二三里资讯2023-04-04 22:00:00

原创歌曲《猇亭姑娘》唱响“活力猇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4-04 2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