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热点 >正文

警惕!有不法分子向未成年人出租游戏账号逃避“限游令”

作者: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年04月05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朱晓丹  王歆瑶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严格的“限游令”下,很多网络游戏平台服务商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并要求实名注册,部分企业还设置多重“人脸验证”关卡,防范未成年人网络沉迷。

平台的设置让家长省了不少心,但仍有不法分子抓住未成年人想畅玩网络游戏的心理,出租能够没有障碍玩网络游戏的账号牟利。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的一名家长发现儿子无心学习、沉迷游戏,查看孩子手机后发现,孩子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租用网络游戏账号花费竟达两千余元。

家长及时将收集到的订单信息、支付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材料反应给检察机关,希望挖出游戏账号买卖背后的隐情。

根据家长的投诉信息,检察机关发现刘成(化名)有向未成年人出租游戏账号的嫌疑,进一步向刘成询问了解相关情况后,检察机关认为,刘成已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个人信息,于是将线索移送给公安机关。

刘成是建筑工地的一名资料员,喜欢买名牌鞋子,常常感到手头拮据。2021年初,刘成在一个QQ群里看到有人发广告,声称可以破解人脸识别。

刘成觉得其中有利可图,马上私信群友获取秘籍。原来,对方的“广告”出售的商品竟是“料子”,即包含姓名、身份证号码和人脸动态视频的整套个人信息,购买信息后通过特殊运作就能轻松解锁部分平台的人脸识别。

拥有多个游戏群的刘成联想到游戏平台对于未成年人的严格管控,开始琢磨“生意经”。

刘成供述的游戏平台的实名认证系统破解过程是:他买了很多等级比较高的游戏账号,购买“料子”后,上家帮他操作换绑,后续需要人脸认证,也是他们帮助操作通过人脸识别,业内称这种技术叫“过脸”。

考虑到玩家对于高等级账号的需求,刘成并没有将买的个人信息直接注册成游戏账号,而是充分利用部分游戏平台实名认证系统的漏洞。

多个游戏中,与QQ号绑定,且已通过实名认证的游戏账号,可以直接使用未成年人信息进行身份信息替换。就这样,刘成购买批量的未成年人个人信息,通过换绑,实现对多个游戏账号的掌控。

但是,未成年人游戏账号在游戏时长、权限、消费额度等方面受到很大限制。为此,刘成购买了大量隔一夜或两夜就即将成年的个人信息。

这样,他控制的游戏账号在替换注册信息一两天后,就不再受防沉迷系统规制,成为可以随时随进行网络游戏的成年人账号,进而可以顺利出租给未成年人。

2021年6月,他专门购买了用于“过脸”的手机开始自己操作。

刘成购置的手机被预置了某些程序,只需完成按照既定路径保存资料等简单操作,登录游戏认证界面时,保存在手机里的视频就会自动出现在人脸识别框内进行认证。

“大部分时候认证都是非常顺利的,有时候也会出现识别不了的状况,我就会专门找‘修图’的人,一般他们‘精修’之后就能认证通过了。”刘成坦言,“过脸”对于“行家里手”并不是什么难事。

按照这样的方法,他在短时间内拥有了8种最热门游戏各几十个不同的账号。

不仅出售游戏账号,还能远程解除“人脸识别”弹窗验证,靠着这样的营销路子,刘成拥有了不少客户。

“‘料子’价格为十几元到七八十元不等,平均一组的价格为30元左右,出租游戏账号的收益大概每个账号每小时十至二十元不等,一两个小时就能回本。”刘成说。

半年多时间,出租这些利用他人信息注册的游戏账号,他赚了14000余元。

2022年12月12日,案件被移送至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检察院办理,检察官审查案件后认为,人脸信息具有高度的个人生物识别特征,属于个人敏感信息,刘成的行为已经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同时,刘成规避了国家规定网络游戏需实名认证的政策,干扰了人脸识别认证的过程,侵犯了不特定多数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财产权,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损。

随后,检察官对刘成出租游戏账号是否属于合法经营进行了公开听证评议,给相关网络游戏平台、专门用于“过脸”的手机制造商及网络游戏账号租赁平台制发了检察建议或法律风险提示函,将向刘成出售个人信息人员的犯罪线索向公安机关移送并督促及时查证。

同时,要求刘成退出违法所得14000余元用于赔付相关被害人,永久删除其手机及电脑内储存的涉案信息,在国家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公益损失14000余元。

为保证公益赔偿金专款专用,检察机关还联合虎丘区慈善总会设立“未爱绽放”专项基金接收公益赔偿款,将赔偿款用于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等公益事业。

此外,检察机关要求刘成在缓刑考验期内,每季度参加一次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警示教育、公益宣传、志愿服务等,以进一步弥补和修复违法行为对公共利益造成的损害,检察机关对此将开展监督。

今年2月15日,虎丘区人民法院经审理,采纳了检察机关提出的全部诉讼请求,作出判决,判决现已生效,刘成已将赔偿款赔付至“未爱绽放”专项基金,公开发表声明赔礼道歉,并完成了第一次志愿服务修复公益损害。

“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不容忽视,网络是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对此,检察机关应当始终依法从严打击,在追究相关人员刑事责任的基础上,通过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公开听证等方式加强震慑与治理,推动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的协同共治。”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王亦君】

中青教育 | 微观中国·瓷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4-02 20:00:00

2022新时代原创校园歌曲奖隆重揭晓

北京时间2023-04-02 12:00:00

音乐MV《百舸》载梦起航,相约斩浪而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4-02 21:30:00

听魏大勋唱《思华年》,看国宝在历史长河里熠熠发光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4-01 12:30:00

追光路上步履忙,歌曲《我们》致青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3-29 21:30:00

BaoBao站 | 在400万册图书的仓库里淘宝!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3-29 16:00:00

一座城的阅读生态 | 网红书店炼成记

北京商报2023-03-29 1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