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青年茶人:我有茶,更有故事

来源:福建共青团2023年03月31日

 福建是中国最重要的产茶省份之一,也是中华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察看春茶长势,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总书记叮嘱,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多年来,青年茶人为此倾注了热情和匠心,“中国茶”申遗成功无疑是对他们努力的最好回报。《福建青年》记者采访了6位青年茶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聆听他们用各自的关键词讲述一片叶子的故事。





关键词一:专注



听闻“中国茶”申遗成功,陈孝文觉得让更多中国茶走向世界、影响世界的机会来了。

在此之前,陈孝文只想心无旁骛地制好中国茶。把祖辈那些手艺稳稳地接住了,把品牌扎扎实实地立下来。这和“孝文家茶”致力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制茶精神,做有品格的茶的理念是一致的。


陈孝文在摇青


获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时,陈孝文只有24岁。虽然年轻,但就做茶来讲,他很早就独当一面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从小在茶堆里摸爬滚打、闻着茶香长大的。2013年,陈孝文从父亲陈墩水手中接手茶厂,正式成为已有300年制茶历史的陈氏新一代“掌门人”,并着手创建“孝文家茶”品牌,走上了武夷岩茶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包括采摘、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复炒、复揉、走水焙、捡剔、复焙、归堆、拼配等十几道工序,环环相扣,不可或缺。可以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与其他茶类技艺相比,工艺技术更加繁复,每一个基本工艺又可以细分出很多别的技术,这就要求制茶人做到心静且心净。陈孝文说,对岩茶技艺的尊重是对茶的尊重,也是对传承的尊重,不是每个人都能把“茶”这件事做到极致。以做青为例,“每一次摇青,都有些许差异,不同批次的茶青因天气的不同,也会带来差异。只有专注,才能体悟到这些并不显著的差异,然后施以不同方法,才算真正的‘看青做青’。做茶、评茶、泡茶,都有类似的规律,专注到茶里,才能和茶对话”。深耕茶业多年,陈孝文对传统制茶技艺、企业创新发展等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深刻思考,不冒进也不固守,他说:“茶教会了我包容和放宽心。”




关键词二:乐趣



和陈孝文的家族传承不同,林章文与茶结缘源于一次偶然。仅仅因为在福鼎磻溪原始生态林里与福鼎野生白茶树打了个照面,他就被当地的生态环境深深吸引。2010年,他开始拜师学艺,专注研究白茶复式萎凋技艺,这是一个非常考验制茶人经验的技术活,也是白茶最主要的制作工艺。2022年,他被评为福鼎白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林章文在晾青


作为一种古老的手工技艺,萎凋是指鲜叶摊在一定的设备和环境条件下,使其水分蒸发、体积缩小、叶质变软,引起内含物发生变化,茶叶的色、香、味得以形成的过程。温度、湿度、通风量、时间等都是其影响因素,掌握好水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程度是关键。这过程虽然极为费时费力,但对林章文来说,这是一种自然枯萎的东方美学。你可以看到时间带来的变化,也可以看到自然沉淀的结果,就像一把青菜放几天蔫了一样,自然干燥的模样就是生命经历的一部分。同一株茶树上的茶叶,经过不同人的手,就会有不同的香气和味道,一枚茶叶采摘后的命运就这样与制茶师紧紧相连,从中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林章文制茶的乐趣所在。

关于乐趣,漳平水仙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技艺市级传承人王淼贵给出的答案是“探索”。制茶十多年来,他总觉得对漳平水仙工艺的精髓没有完全吃透,始终在学习中不断精进技艺。漳平水仙是乌龙茶中唯一一种紧压茶,独特的方形茶饼由一定规格的木模压制而成,这一最早便于运输的方式如今成了传统。更为独特的是漳平水仙的香气,人们诧异于泡茶时氤氲而出的花香就源于漳平水仙的制作工艺。王淼贵用“如兰似桂”形容漳平水仙的茶香,他说,“中国茶”申遗成功让拥有百年历史茶文化的漳平有了更多可能。




关键词三:传承



从文化角度来说,不得不提女性对茶文化的深远影响。文成公主和亲时,将茶叶带入了西藏;南宋女诗人鲍令晖曾经写过一本赞美名茶的诗集《香茗赋集》;唐代女诗人李治是一位出色的茶艺师;著名词人李清照也是一位爱茶之人。她们的存在为茶文化平添了一丝温柔和妩媚。

正因为看到了这点,充分发挥女性自身的独特优势,讲好茶故事、讲透茶文化、讲活茶技艺就成了何环珠2019年设立安溪铁观音女茶师非遗传习所(以下简称传习所)的初心。

何环珠是安溪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她从小在安溪长大,因为喜欢茶而了解茶、学习茶。她曾经踏遍全国寻茶,但最爱喝的还是家乡的浓香铁观音。她说:“何为好茶?自己爱喝的便是好茶。”


何环珠在采茶


早期的安溪本地人不愿意让女性从事茶产业,因为制茶辛苦,需要做人工摇青、机器包揉等苦力活。但何环珠认为,女性细腻、坚韧、敏锐的特质恰恰可以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传习所的建立,正是通过“师带徒”模式,集合安溪铁观音茶产业的原乡品牌和福建农林大学的学科优势,开展系统专业的培训,发挥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功能,将高校女学生和茶乡妇女组织起来,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何环珠说:“培养优秀的女茶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养。”为此,传习所特别邀请了26位国内外知名的女专家、女茶师担任导师,还依托福建农林大学与安溪的“校地”共生合作机制,遴选全国6大茶类15位茶文化“排头兵”担任茶文化导师,通过技艺展示、授徒传艺、培训讲习以及阶段性考评等机制,传承并发扬铁观音传统制作工艺。




关键词四:融合



在无数制茶工匠的默默坚守下,茶叶成就了一方产业。福州的茉莉花茶亦是如此,在一代代大师的传承下,具有千年历史的芳香馥郁至今。在春伦集团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制作工艺传承大师饶耿慧看来,一朵茉莉花的芳香之路就是奉献与传承最好的诠释——“花把香气给了茶叶,最后又黯然退出。”他说:“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每个人都要有这种奉献精神,这样才能够让自己在以后的舞台上走得更远。”

饶耿慧有两个徒弟,都是“90后”。每天晚上,饶耿慧都让他们去车间,看茉莉花茶是怎么做出来的,并指导他们从开始到最后的每一道工序都亲自去体验制作。他还叮嘱年轻人要持之以恒,因为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需要练习很久才能掌握精髓。


饶耿慧在制作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窨制。而窨制的重点工序是茶花拼和,就是将茶叶和鲜花拌和在一起,让茶叶能够充分吸收鲜花的香味。因为茉莉花都在夜间吐香,茉莉花茶的窨制都在晚上作业,半夜还需要起来通花。同时,为了保证花苞绽放,温度就要保持在38摄氏度,第二天早上还要起花(茶花分离),所以既要通宵熬夜,又要承受高温。饶耿慧说:“好的茉莉花茶需要5~7次窨花,最高的需要9次,要经过三个多月才能完成。”正是“一花一茶的相遇”,才成就了外宾口中“中国春天的味道”。

在一次采访中,春伦集团董事长傅天龙介绍说:“茉莉花从古罗马漂洋过海而来,在当地‘扎根’,它是中西方文化与文明交流的产物,更是‘一带一路’的见证者。”其实茉莉花从哪里启程来到中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最早落在福州这方水土,并得到精心种植,成就了丝路中外交流的一段佳话。




关键词五:创新



如果说繁杂的流程是工夫茶技艺的关键所在,那么,在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林鸿眼里,“工夫”二字的精髓就在于精加工,精制共有十二道工序,复火、吊筛、三平、三抖、三选、飘筛、撼盘、拣剔、补火、拼配、匀堆拼和、装箱。为了使茶叶的外形特征整齐、均匀,三平、三抖两道环节还需要反复进行,三平分为分筛、撩筛、捞筛,三抖要有初抖、复抖、紧门。“工夫就体现在这里。”林鸿说。

林鸿在茶技培训班上指导学员


“每道工序皆有诀窍,但传统制茶工艺仍有许多工序机械无法替代。”林鸿认为,坦洋工夫经过百年的传承,这门手艺跳跃不了,也不能丢。

但传承不是泥古不化,创新势在必行。在坦洋工夫非遗技艺班学习时,福安“90后”姑娘陈晓印象最深的是林鸿在课堂上展示的一张坦洋工夫技艺流程图,这让她充满了敬畏。虽然自己的父辈也从事制茶,但自己对茶的了解仍然浅薄。在与林鸿等前辈的交流中,陈晓认为坦洋工夫包含的劳动智慧,是每个时代创新与精进叠加而来的文化价值。在对茶有了新的理解后,拥有一家淘宝店和一家天猫旗舰店的她开始注重茶品牌文化的打造和销售渠道的创新。她利用当地茶树新品种研发了散发花香和桃香的新工艺茶——花果香坦洋工夫,还对坦洋工夫红茶外包装进行了优化,以坦洋村的百年廊桥为设计元素并定名为“有福同安”,寄愿福气、平安,以茶为媒,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茶。在她看来茶不仅好喝,也可以很美。

申遗只是开始,因为茶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林鸿希望,有更多像陈晓这样的年轻人加入进来,以青年视角彰显中国的茶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曹竞】

追光路上步履忙,歌曲《我们》致青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3-29 21:30:00

BaoBao站 | 在400万册图书的仓库里淘宝!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3-29 16:00:00

一座城的阅读生态 | 网红书店炼成记

北京商报2023-03-29 14:00:00

听鞠婧祎唱《琢光曲》,讲述文物背后的微言大义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3-30 13:20:00

微电影作品展播:粒粒不易

浙江传媒学院2023-03-28 20:30:00

青年范儿·文化场|湖北出土百万年前古人类头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3-28 10:5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