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赴藏3人组变8人团,研支团“魔力”何在?

作者:杨宝光 来源:共青团新闻联播2023年02月21日

主播君的话

十年接续努力,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为藏地带来什么改变?


在辽宁师范大学,

每年都有一批学生

在毕业之后接续选择奔赴藏地,

在服务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

火热实践中贡献智慧与力量。

他们就是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

十年来接力前行、接续奋斗,

他们将青春这篇“论文”写在祖国西部的大地上。

高原三尺讲台,人人争做好老师

2014年7月,辽师大首届支教团到达西藏林芝二高开展志愿服务。

首届志愿者栗庆阳曾任校学生会主席,有丰富的学生活动经验。支教期间,他根据林芝二高的实际情况,先后在中秋节组织开展“明月寄相思”教师联谊会、教师节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六一”教职工子女运动会,还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组织开展高三学生党员心理行为训练等多项活动,受到一致好评。

第六届志愿者杨晴铄真切感受到了三尺讲台的意义所在。旺旦曾在内地上过初中,再次回到西藏一时无法适应、态度消极。旺旦越是不努力,杨晴铄就越放大他的“聪明才智”,时常给予他肯定和鼓励。第二次月考,旺旦就从第三十三名进步到了第二名。支教结束后,杨晴铄还经常给旺旦发学习资料,给予关心与帮助。旺旦也没有辜负她的信任,考上了重点高校。

从首届的3人组,到第二届至第六届的7人团,再到第七届至第十届的8人团,辽师大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队伍稳步扩大。目前,已有9批志愿者踏上青藏高原。

辽宁师范大学志愿者和学生们在一起。

置身雪域藏地,人人都是民族团结使者

林芝被誉为“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盛开的地方”。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西藏自治区和团林芝市委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当地发展献计献策。

林芝二高的学生,95%以上来自偏远地区的农牧民家庭,父母残疾、单亲或者孤儿的比例非常高。为了帮助更多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大学梦,志愿者们以“藏汉情”为主题,动员社会力量,为学生们募助。

2015年7月,首届志愿者积极寻求社会公益力量为学生募集字典800本,解决了藏族学生学习汉字工具书短缺的问题;

志愿者们还先后争取到“墨脱幸福莲花”奖学金和“明旺”奖学金等多个资助项目,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难;

支教团先后有6名成员为心理学专业学生,他们积极参与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举办多场心理辅导和讲座,帮助学生减轻压力,找到高效合理的学习方法;

2021年12月,校团委书记冯博委托第八届志愿者向林芝二高赠送百余本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集《让阳光洒满青春年华》,针对学生学习、生活、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等方面常见的心理困扰和问题进行剖析,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辽宁师范大学志愿者和学生们在一起。

当地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志愿者们还利用晚自习、周末时间为学生“开小灶”,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在志愿者们的不懈努力下,学生成绩显著提升。

志愿者们积极探索落实“五育并举”工作模式,结合自身特长,开发了书法、绘画、围棋、口语表达等多门选修课,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审美情趣。

截至目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累计授课时长超过4万学时,教授学生超过5000人。志愿者们的付出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临别之时的一段段文字感人肺腑:

“与你相遇好幸运,愿我的‘大朋友’这一生都平安!”

“您的每堂课我都大有收获,我不仅学到了课本上的内容,还学到了课外的有趣知识。”

“和您一起走过的那段时光是我在高中最开心的时光,祝您身体健康,扎西德勒!”

不止于支教,一年实践点燃一生情怀

辽师大研究生支教团一直致力于探索志愿服务项目化、效果持久化,让志愿者在支教中自教,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面对林芝二高师资力量不足、教学任务繁重的实际情况,研究生志愿者主动请缨担任缺口科目教师,积极承担班主任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第五届志愿者付馨谊曾担任高一10班班主任,当时班中有一名留级生。刚到新班级感到陌生,加之自尊心很强,这名学生多次想放弃学业。付馨谊极力劝阻、开导,让班干部多与他交谈,他终于在爷爷的陪伴下回到学校。

在付馨谊的关心和关怀下,这名学生慢慢地提高了学习成绩,也逐渐适应了学校的新生活。与付馨谊分别之际,他十分不舍:“付老师,您是我遇到的最好的班主任!”

支教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志愿者们总想做得更多。第四届志愿者孟婷参与了2018年西部计划西藏专项的全国巡讲,走进全国60余所高校,宣讲支教故事。在全国项目办和西藏自治区团委的大力支持下,她将个人支教经历和心路历程结集出版《绽放在高原》。10余万字的书稿触动人心,全面展现了研究生支教团的支教生活,彰显了当代青年志愿者不畏艰苦投身基层的勇气和无悔的奉献精神。

志愿者孟婷将支教经历结集出版《绽放在高原》一书。

第六届志愿者姜尚汝在结束支教后没有忘记与学生们的约定,在读研期间,通过线上方式参加学生们的成人礼,开展党史宣讲,深情讲述为什么要学好党史,怎样学好党史,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第八届志愿者于臣策划组织了历时4个月的特色思政教育活动“雪域高原的一抹红色”,开设线上直播课共计39个课时,分别邀请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9所高校39名大学生党员通过网络向同学们讲述爱国故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爱国热情。

经过10年打磨,辽师大研究生支教团已经成为共青团工作融入“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发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力军作用、引导青年树立正确择业观的有力支撑,成为实践育人的新品牌。据统计,已经毕业的36名志愿者全部实现高质量就业,其中28名选择了继续从事基础教育工作。

— End —

转载请注明来源

共青团新闻联播(ID:gqviewpoint)

记者|杨宝光 通讯员|武玉鹏 侯台风 孙芷晴

编辑|杨宝光 统筹|陈凤莉

【责任编辑:杨宝光】

百国万名师生“云上”合奏 唱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2-14 21:30:00

现实很科幻!《流浪地球2》中的机器人演员来自这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2-16 09:30:00

爱上北京的100个理由:寻味老北京

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023-02-15 19:00:00

首发!生命的春天陪你去奔跑,这首MV献给本届年轻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2-15 12:30:00

中国游戏产业年会聚焦“游戏科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2-14 10:23:56

《激流时代》2月16日开播,探寻普通人身边的商业生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2-13 21:48:16

《我们的滚烫人生2》:公益之旅永远“在路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2-13 21:48:32

青春“艺”起来 传承需要跨界创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2-13 21:48:26

这个展览试图阐释什么是“艺术家精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2-13 21:48:22

多元文化展现“最广府” 2023广府庙会落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2-12 22: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