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热点聚焦

坚持“两个结合”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作者:李颖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3年02月07日

    “两个结合”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是对规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对未来理论发展的正确引领,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新的觉悟、新的认识高度,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独立成章,作为第二个集中论述的重大问题,凸显了其重要性,也是报告的一个鲜明特色和重大创新。正是在这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结合”的新论断。党的二十大开幕第二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强调‘两个结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创性的”。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着眼于解决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作出了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一直强调并坚持的,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中一条最宝贵的经验,也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成功的法宝。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毛泽东领导军民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借鉴,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尊重价值规律,在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响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以理论创新引领事业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从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到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创立毛泽东思想到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解决革命、建设、改革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不断变化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两个结合”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是对规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对未来理论发展的正确引领,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新的觉悟、新的认识高度,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扎根中国大地,这绝不是偶然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厚德载物、亲仁善邻等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就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毛泽东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同中华传统文化中朴素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经典如《实践论》《矛盾论》;对《汉书·河间献王传》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内涵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改造,提出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创造性地用 《诗经·大雅·民劳》中“小康”一词来诠释实现“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这些理论创新成果,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充满时代气息,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五千多年没有断流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经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的:我们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跟中国文化密不可分”,“它内在的基因密码就在这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基因。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要理直气壮、很自豪地去做这件事,去挖掘、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从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对治国理政重大问题的讲述,到在国际场合阐明中国原则、观点和立场,再到在基层与干部群众的倾心交谈,习近平总书记经常会引用一些古语谚语等。他不仅对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精准的阐释,而且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闪烁着新时代的思想光芒。比如,以“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说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引“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说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借“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警示反对“四风”的必要性,用“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凸显改革创新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思想源泉,承继中华文明人文精神、道德价值、历史智慧的精华养分,开辟了在深厚传统中取精用宏、固本开新的治国理政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因此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

    只有植根于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让马克思主义牢牢扎根于中国丰厚的文化沃土中。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现实启示意义

    坚持“两个结合”,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个结合”深刻指明了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揭示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的奥妙所在。

    坚持“两个结合”,最根本的是要守正创新,既要防止教条化的照搬照抄,也要防止忽视传统的水土不服。正如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做到“两个结合”,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全面系统的掌握,要对本国国情有深刻准确的把握,要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怀有足够的礼敬,使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服中国水土”“应时代所需”。

    坚持“两个结合”,要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旺盛活力。做到“两个结合”,要立足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在关注和解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中作出新概括、获得新认识、形成新成果,“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

    坚持“两个结合”,要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形成为人民所喜爱、认同、拥有的理论。做到“两个结合”,就要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提出的原创性理论观点,深化了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也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只有坚持“两个结合”,才能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李颖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许革,张彦武,梅潇予,邹艳娟,李沛然】

正月十五,杨千嬅唱起《银河秋千》与你同庆佳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2-05 10:10:00

马兆画出的∞代表了什么

中国青年报2023-02-06 06:27:33

去有风的地方真的能治愈自己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2-02 18:57:39

变身音乐剧角色,故宫​文物这次真“活”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2-01 14:32:41

靳东: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躺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2-01 09:54:25

天津市民乐享“新春喜乐会 文化嘉年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2-01 20:52:51

三里屯酒吧街将腾退改造 酒吧街品牌还会保留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1-31 19:19:51

古人大型猜谜游戏:看图说吉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1-30 20: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