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只老鼠一样去倾诉心事,“鼠鼠我啊”是个什么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近日,网络上兴起了一种新奇的文学表达方式,叫作“鼠鼠文学”。所谓鼠鼠文学指的是发文的作者用“鼠鼠”一词来代称自我,他们将自己比作一只老鼠,借用老鼠的口吻、站在老鼠的视角,来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最近的遭遇,倾诉心事。
比如说:“鼠鼠我啊,也想有个女朋友。”
“毕业的鼠鼠,开始第一次的实习,一个月只有3k,勉强够付窝和粮食的钱,工作的时候也在努力兼职,去年回家有点小存款给鼠爸鼠妈一人买了台手机。”
“鼠鼠我啊,真的顶不住啦!”
……
类似这样的表述,在网上简单搜索,就能发现很多。通常是以“鼠鼠”两字开头,再引出作者的人生故事。这和作家卡夫卡完成与于1912年的《变形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将主人公异化成一只甲虫,写的是现实世界中发生的故事,表达的却是一种荒诞的感觉。
记者了解到,鼠鼠文学最早起源于百度贴吧的某个宅男聚集地,“鼠鼠”一词是“叔叔”的谐音,是他们拿来自嘲、自我调侃的符号。后来随着动画片《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篇章的爆火,“鼠鼠我呀”在许多年轻人群体中流行开来,渐渐演化为打工人自嘲的一种说法。
刚开始,鼠鼠文学主要被网友用来诉苦,多是表达一些悲观的生活经历。当时还有一名网友留言评论道:“已经(对鼠鼠文学)感到心理不适了,之前也觉得很可怜很同情,但是殊不知潜移默化中,是在自我否定,传播着负能量。”
而到了现在,鼠鼠文学更像是一个“中性词”,是网络表达的一种流行方式。网友发泄的有积极情绪,也有消极内容,包涵着他们对目前生活现状的不满,同时也透露出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此前爆火的发疯文学、废话文学、凡尔赛文学、咯噔文学、林黛玉酸话文学……一样,是大众玩梗下所诞生的“互联网文学”形式。
来去匆匆的互联网文学
从两年前的凡尔赛文学走红网络,到最近的鼠鼠文学又一次出圈,近些年来,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不停迭代的“互联网文学”出现。几次“迭代”以后,也能从中看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比较鲜明的一点是:这些互联网文学走红的时间快,消失的时间也很快。
比如说之前风靡网络的“林黛玉式”发疯文学,出现于去年3月,吸引了众多网友参与其中造词造句,不到半年,便没了热度。三年前很多人挂在口上的凡尔赛文学,到现在也很少有人再提“凡尔赛”。
只不过,流行过后,还是会在网络空间中留下一些痕迹,因为它仍旧可以指代人在某一时刻的所思所想,以及社会在某一发展阶段的动态。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赵伟认为,互联网文学本质上还是人在网络上的情绪表达,“网络的普及、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等等方面,促使人有机会(能去)也有需求(想去)去表达自我,渲染或发泄情绪。”
其中,“废话文学”“酸话文学”“发疯文学”等,能够与绝大多数人产生共情,因此它们才能流行开来,甚至登上热搜。
但“多数人的心情都是在反复地起落。”赵伟说,由低谷到平地再到高潮,不停地循环往复。所以我们所创作所推崇的互联网文学也在时刻发生着变化,它们记录下的只是当下那一时刻我们的心情感受。
“虽然它们的确起到了一些作用,比如说情感表达,或者是情感共鸣。”但类似于快餐式的流行文化,爆火的状态不会持续很久,来去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