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正文

用“返乡日记”记录熟悉而陌生的附近

作者:曹林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年01月31日

   多年前给学生们布置了一篇评论作业,写校园内身边的公共事务。一个特别擅长观点表达的同学,本以为主题会很多,话会刹不住,但想动笔写时,思绪却莫名贫乏,不知该从何说起。她后来写了一篇题为《你看云时热切,你看我时眼盲》的文章,反思这种“失语”:狂侃宏大概念,纵论网络热搜,对身边事务却熟视无睹。社会学家项飙称之为“附近的消失”,年轻人往往生活在“极大事”(民族主义、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和“极小事”(日常鸡毛蒜皮)之间,对身边与他者相关的普遍命题缺乏关注,形上思考与生命世界缺乏有机对话:外卖员过着怎样的生活?姥姥姥爷为什么会有技术耻感?烟火气到底是什么?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威戎镇杨湾村,返乡大学生和志愿者为村民书写春联。王毅/摄(新华社发)

    这个春节假期,我们继续鼓励大学生用“返乡日记”记录家乡,记录他们自以为熟悉却陌生的“附近”。跳出书本概念之网,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去理解世界,用自己生活的小世界去连接那些共同的价值:衰老、爱情、家庭、变化、韧性。我们邀请北大和人大的学生接力写日记,记下返乡的观察和思考。桑塔格说,一切真正的理解,起源于我们不接受这个世界表面所呈现出的东西。这些年轻人,跳出生活所熟悉的表象,用陌生化的视角去努力呈现被忽略的家乡。

    新春走基层,年轻的记者在“用脚采访、用笔还原”中记录着奋斗者的年味,我们也很珍视大学生贴近泥土的行走和视角。返乡,不只是在空间和身体上的回到家乡,不只是社会时钟的切换,更是“换一个角度看日常”的思想场所切换。很高兴看到了年轻人对附近的思考,有的看到了“年轻人对衰老很陌生,把陪伴想得太鸡汤”,有的看到了“消除技术耻感,用笨拙回应笨拙的努力”,有的看到了家乡小县城的巨大韧性。从接力的返乡日记中选出几篇献给读者,呈现年轻人“触摸附近”的可贵思考!

曹林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曹林,黄冲,张蕾,周呈宣】

被装满的后备箱,总能让人破防

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01-28 10:25:45

“小屏幕”大智慧 亲民全凭“烟火气”

北京青年报2023-01-27 10:13:46

在5张全家福里探寻最美家庭的幸福之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1-23 14:36:08

人兔之间:从月中玉兔到兔爷消灾

澎湃新闻2023-01-23 11:34:36

2023年央视春晚亮相,中国人的故事和诗情戳中你了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1-22 15:08:49

广东台山:“文化进万家”融合侨乡文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1-22 21:09:21

“匠心筑梦——新苏作的历史记忆”展览在沪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1-18 09:48:21

上海公布第三批50个“家门口的好去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1-18 10:40:56

北京“阅读驿站”进书店办亲子沙龙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1-18 09: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