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压岁钱都去哪儿了?
小时候,每年春节都会回台州老家过年。当地经济富庶,如果时间呆得长,亲戚家串得多,我往往能收到几千元压岁钱,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但有意思的是,我似乎从来没见过那笔钱的具体下落。记得我上初中之后,父母有时还会跟我谈起今年压岁钱拿了多少,后来,父母渐渐连说明都懒得说明了,那些压岁钱渐渐都成了“下落不明”。
这两天,看到一则“13岁儿女双双起诉父亲,要求归还压岁钱”的新闻,猛然间想起了那个萦绕在心间的疑问:我的压岁钱,到底去哪儿了?
其实,这个问题倒也不复杂。还记得妈妈曾经和我提到过:“压岁钱也不全是给小朋友的,更是兄弟姐妹之间互帮互助的噱头。可能今年兄弟家庭经济状况比较紧张,可以通过增加压岁钱金额来帮助他们。”
确实如此,我的表兄表姐们和我的年龄相差不大,发压岁钱跟更像是家庭与家庭之间、亲戚与亲戚之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在外公家中,我曾经听到母亲询问阿姨给我包了多少压岁钱,便以相同的金额回包给我的表哥。而我所收到的红包也进了母亲的口袋,相当于家中钱包并未“出血”。
进大学后,妈妈与阿姨打电话时,阿姨还询问过我是否还需要压岁钱,妈妈马上回答:“反正都是我的钱,交换来交换去都是这些,没必要再包啦!”
比较有可能留下来的压岁钱大概是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给的,这时候爸爸妈妈就不会回红包了。但那些压岁钱同样也进了母亲的腰包,要么就被回包给了下一个小辈。最后展示在我眼前的也不一定是亲戚一开始给的压岁钱,而是不知道经过几轮调换剩下来的光秃秃的红包。
长辈们可能根本没意识到,这样一来,压岁钱的功用在他们一番操作下已经跑偏了——我们这些小朋友好像成为了家长之间礼尚往来的“工具人”。
其实,作为00后,我对压岁钱没有特别的感觉。爸妈日常给的零花钱也够用,没有压岁钱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但是,那些莫名其妙“消失的零花钱”总给我一种略显不适的感觉——是不是爸爸妈妈不太相信我能管好自己的压岁钱?
这两年,因为线上转账的关系,给压岁钱已经成了一个“数字游戏”。比我年纪还小的小朋友们,说不定这辈子还没见过沉甸甸的红包,只见过各自父母正在对着手机一顿狂按。若是长辈没有告知,可能小朋友们永远也不知道自己曾得到过什么压岁钱。
曾经与我的朋友们谈论过压岁钱的问题,他们中的大多数说自己的压岁钱被自己的父母以“存储银行”的由头拿走了。如果不断追问他们银行卡密码或到底存了多少钱时,得到的只会是摇摇头,或者是一个模糊到不行的数目。
我知道,爸爸妈妈绝不是“贪图”那些压岁钱,他们对我们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万一我们管不好压岁钱,不就造成了无端的损失?不过,也许爸爸妈妈们也该多给我们一点信任,或者说,至少也该多和我们进行一些沟通和交流。毕竟,我们对经济知识和电子设备的了解程度,可不一定比他们差。作为独立的个体,我们至少也该掌握对压岁钱的“知情权”吧。
说到底,可能在爸爸妈妈的眼睛里,我们仍然只是一个孩子。尽管我都上了大学,但从未间断的唠叨和嘱咐或许也说明,他们还是不舍得“放手”。不过我还是想说,让我自己管好压岁钱,没问题的。
又听爸爸妈妈说,他们小时候的压岁钱也是“不知去向”的,看来,一代代中国小朋友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马上又要到春节了,环顾四周,家中亲戚的孩子们都进入大学或攻读研究生了,只剩一个堂弟年纪尚小仍需包压岁钱,希望他不会再有“压岁钱去哪儿了”的困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