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与博物馆文物撞同款,江苏零零后“簪郎”手工复原文物头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戴着博物馆文物同款的头冠去逛博物馆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保安看了一眼都会怀疑是不是博物馆的冠被偷了。”这条视频在网上获得了近五万的点赞,视频中的华服女子戴着的凤冠原型正是我国目前出土年代最早的凤冠——隋炀帝萧后冠,这顶后冠发现于扬州曹庄的隋炀帝墓中,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后冠之一。
头戴着萧皇后凤冠的华服女子与在展柜中熠熠生辉的凤冠文物遥遥相对,让人产生了时空穿越的错觉,“也许千百年前萧皇后戴着凤冠也是这个样子的吧。”有网友这样评价。这顶复原版萧皇后凤冠出自一位江苏零零后之手,11日记者联系上了这位传统首饰制作爱好者、“簪郎”黄先生。
萧皇后冠(右为文物)
六龙三凤冠(下为文物)
复原文物凤冠是如何诞生的?
说起黄先生与传统首饰之间的缘分,时间线还要往回拨三年。“我是在故宫博物院参观的时候看到了首饰文物,觉得非常的精美,于是想要自己挑战来做一下。渐渐地就入坑了。”黄先生告诉记者,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展陈有不少明清后妃们华美精致的首饰,从小巧的耳坠、玲珑的发簪到极尽华丽的凤冠,中国传统首饰之精美令他着迷。不久后,黄先生就开始了自学之路,从零基础的“小白”渐渐进阶到“大佬”级别的簪郎。
在自己制作的几个复原文物凤冠中,要说到最满意的一款,那还要数六龙三凤冠,“六龙三凤冠是我觉得最好看的一顶。在我刚入坑的时候就想要做这个凤冠的复原,但一开始做的都不太满意,就当做一个小目标,想要一点点地去实现它。”明孝端皇后六龙三凤冠出土于1957年,是国家一级文物,目前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在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这件文物的冠顶饰有三龙,三龙前又有三只翠凤,并镶嵌有128块宝石,5449颗珍珠,极为华美。“从一开始制作底胎到冠上绣片的画图设计再到宝石、细节等的制作,差不多用了三到四个月的时间。”
六龙三凤冠的背后有六扇薄薄的翼,这也是整顶冠最难制作的部分,“因为文物本身后面的六扇薄翼是可拆卸的,我们想要复原这个效果确实耗了不少工夫。”六龙三凤冠文物上的凤为点翠工艺,现在已经不可使用这一工艺了,“现在凤冠包括发簪上面,涉及点翠设计的部分,我们一般考虑使用鹦鹉毛、鹅毛还有绣片来替代。”
让不少网友花式点赞的萧皇后凤冠的制作同样也不简单,“萧皇后凤冠的冠体上面的花束非常难做,因为上面有三四百支花枝,需要一个个手工制作,周期其实是非常久的,能完整做出来也是很不容易。”
传统文化,不止于传承
除了体积较大、工艺复杂的凤冠外,黄先生也常制作各种发簪,“我觉得凤冠所承载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它不仅仅是古代女性的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承载了古代的顶级手工艺和最顶级的审美,我觉得自己做这一类的东西非常有意义。”
现如今,传统首饰、服饰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仅有人把传统服饰当做去景点拍照打卡的特别着装,还有人把传统服饰融入到自己日常生活,中式婚礼也越来越受年轻人的欢迎,黄先生表示,现在有不少年轻人结婚时会选择凤冠霞帔,也会有人联系到他来制作手工发饰、头冠,“古代首饰设计有很多吉祥的寓意,比如瓜瓞绵绵、宝相花、缠枝莲等都是经典的首饰造型。但我想在当下,加入一些时尚元素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融合,也更有利于传统首饰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不管是传统服装还是传统的首饰,作为传统文化表现的一种具体形式,它们不仅仅只能在博物馆灯光下熠熠生辉,在传承之外,更重要的是将之继承、发扬下去,“以我自己为例,不管是做凤冠也好还是做汉服,其实都不仅仅是为了传承,更是希望能找到一个让传统文化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渠道。”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