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我和我的南林 | 南林,爱你千遍仍不倦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2022年09月26日

百廿载栉风沐雨,双甲子春华秋实。今年,我校将迎来 120 周年校庆。自校党委宣传部开展“我和我的南林”征稿活动以来,收到了不少师生、校友的回忆文章。他们的回忆,从不同的侧面,勾画出学校的发展历程,记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为我们了解南林历史,传承南林精神提供了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官微开辟专栏、择稿刊发,于时光的长河里,共同回望那些难忘的人和事。


如果世上真的存在“缘分”的话,我和南林想必也是十分有缘的。

我和南林的缘分始于2016年,当时我还在南京大厂上高中,每次上学回家都会在新庄站转车。时间充足时,我都会进南林参观一下,欣赏着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一周的学习压力一下便不见了踪影。我开始盼望着几年后的大学生活,高中生活也因此而增添了一份动力。

“要是能来南林就好了。”我时常这样想着。

2019年高考填志愿,我的第一志愿就是南林,最后靠着选修课的优势成为了南林的一份子。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与南林的缘分很久之前便开启了。



初入南林,温馨的校园、亲切的辅导员、友善的同学、质朴的宿管阿姨……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为之兴奋,让我不由感谢自己高中辛苦的付出,可以让我有幸在南林度过四年的光景。我一股脑加入了形形色色五六个社团,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随着许多的尝试,我也渐渐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采访与写作。采访是与优秀的人进行交谈,学习他们的优点;写作是以文字的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将学到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表达出来。在这输入与输出之间,我也从一位腼腆的“闷葫芦”变成了一位可以独当一面的校园记者。

仍记得第一次采访时的激动与紧张,那是一次校内的“物理及科技创新竞赛”,光是评委老师就有将近十人,选手更是有三十多人。我一个个参赛作品看过去,对一个个选手进行采访。“您好,请问您这件作品的灵感来源是什么?”若是他使用一些我听不懂的术语,我又需要麻烦他将这个名词写在我的本子上。我问了我能想到的所有问题,记了满满五六页的笔记,一切都是为了最后写稿时“有米可炊”。

之后的写稿相对轻松了许多,但对于新闻的要点我总是把握的不准,老师便在我原有的稿子上作批注,不断引导我,直至我能够准确地找出新闻点——数据。从那以后,我便知道了列数据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在新闻稿中,也在平时交谈中,我会在不知不觉中带上数据,以此体现内容的准确性。

除去丰富的课余生活,我也没有忘记自己身为学生的本职——学习,尤其是在期末考试临近前。大一上高数期末考试的前一天,外面纷纷扬扬地飘落着雪花,不时有北风吹得我不住地打寒噤,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高数黄佩奇老师的办公室,拿出了高数试卷,几乎从头问到了尾。高数老师耐心地给我讲解了一番。但由于我文科出身,数学基础不好,很多地方我仍是弄不清楚,老师也并不会敷衍地告诉我答案,而是让我坐在一旁的办公桌独立运算出来。当算出了正确的答案时,那种满足感满满溢出来。最后,我有惊无险地通过了高数考试,不由想要感谢我的高数老师。

作者和社团同学在老图书馆前合影


在南林,每天都是充实且快乐。我看过老图书馆前怒放的樱海、操场边绚烂的蔷薇、林机楼前古朴的水杉、教学五楼旁郁郁葱葱的竹林……南林的美也不仅仅是风光之美,更在于人文之美——课堂上激情演讲的思修老师、社团里亦师亦友的伙伴们、随处可见的善待小动物的好心人……南林的美让我看不厌,忘不掉,更舍不得。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时间如流水般带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却带不走我们对南林的依恋与热爱。希望每一位南林的学子,都能够如身边的花草树木一般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成长为可用之材。(作者:谢大智)

【责任编辑:曹竞】

《广西米粉——舌尖上的缠绵》新书分享会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25 20:11:26

随杨紫穿越北京中轴线 俯瞰一场城市变迁史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23 10:50:00

谷麦满仓,一曲《与谁平分》唱响金秋好“丰”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22 21:11:38

肖恩:用心听见寻光之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16 16:50:08

听檀健次唱起《粉笔》,向老师们道声“辛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9 13:33:57

打腰鼓、做彩陶、编戏曲操……有请多才多艺的老师们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9 12: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