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八闽文化系列报道 | 六旬古法制香师郭斌:一朵茉莉,一生莫离

来源:中青校媒(福建)2022年09月21日

【主编说】


枕山襟海,横亘古今。

经过数千年的光阴更替,

闽地文化在历史河川中逐浪而行,

传统文化在反复洗粹中悄然沉淀,

成为今人共享的精神养料。


山峦沟壑间,

散落着古朴的民歌唱腔与精妙剧艺;

石雕与印刻诉说着一代匠人的传承初心;

茶中能演“百戏”,茉莉暗藏乾坤;

为一城历史着迷的都市媒体人,

拿起手中相机,

在石阶罅缝中行走记录……

他们证明着八闽文化的生生不息。


暑期,福建校媒大学生新闻社特别成立了“福建地域文化专题组”,我们将带你从学生记者的视角一同探访,那些蕴藉而瑰丽的「闽地文化」。


“一卉能熏一室香。”夏花有三白,福州人对茉莉有着独特的喜爱。他们往往喜欢提上一盆茉莉回家,种植在阳台,或随手在夜市摊位上买上一串茉莉手环。刚买来时茉莉并不放香,花香被还未绽放的花瓣紧紧握住,等到花苞裂出一瓣,香味就溢了出来。两千多年前,茉莉从波斯而来,而后在福州扎根,成为福州的市花。


茉莉代表的不仅是香气,更是一份记忆的承载。“一朵茉莉,一生莫离。”福州茉莉花膏古法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郭斌也是这么想的。在郭斌看来,茉莉花不仅是老一辈福州人的乡愁味道,也是新一代人想要追寻的味道。


沉迷于香艺四十余年,郭斌说,他只是在追求技艺和生活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兰兰蛋白香波”老一辈福州人的记忆


在福州人的记忆中,入伏后,满城都是茉莉花香。老一辈人常说,茉莉花对于福州人不只是一种花,更是一种记忆,一种跟随一生的香气。


七至九月是茉莉花长势旺的季节。此时除了赏花人,用古法留香、制作茉莉花膏的调香师郭斌也开始了他的制作。郭斌说,这是一年中的最佳制香时期。

穿过榕城的大街小巷,在乌山附近不大的工作室里,刚踏进楼道便能闻到淡淡的茉莉香。1978年,郭斌来到福州香料厂,开启了他的调香师生涯。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他与茉莉结缘。那个年代调香师稀缺,该职业曾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断层。1981年,新中国首届调香班正式成立,郭斌奔赴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进行学习,师承高级调香师汪清如。毕业后,郭斌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代调香师。


郭斌的名字,福州市民也许并不熟悉,但提到“兰兰蛋白香波”,应该是不少60、70后的回忆。在那个每月只有大概三五十块工资的年代,一瓶售价2、3块的香波依旧畅销。30多年前,郭斌在福州香料厂任职首席调香师时调制出了这款名为“兰兰蛋白香波”的洗发水,从此占据了福州市场,成为那个年代的爆款商品——这也是郭斌的处女作。


“制香这条路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调香师有三个阶段:一是辨香,二是制香,三是创香。”在先辈、老师的教诲熏陶下,科班出身的郭斌专注于茉莉,采用冷吸法制香。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窨造技艺,郭斌介绍道,早在青铜时代,古人就有采用油脂吸香的办法。福州茉莉花膏古法制作是在常温下,一层油脂一层鲜花,脂在花下,再用重重木框层层叠叠地进行密封。


追寻古法,并不是一味照用。传统的茉莉花膏都是以猪油一类的动物性油脂作为基底进行凝脂,但这种方法已经过时了,如今更多人开始用植物性油脂。没有前人的借鉴参考,郭斌只能靠自己琢磨出用植物性油脂做基底的办法。在大量询问、请教下,郭斌慢慢摸索出了以山茶籽油为基底的思路。


这种方法可以让花不失去生机,油脂能更好地吸收花中的精油和活性物质,最后凝脂成膏。用这种工艺制取的茉莉花膏品质纯净、自然清新,也能完整保留茉莉花内的活性精油成分。


好的调香师并不只是一味按照记载方法制香,更需要有自己去创造香的想法。在制香的这条道路上,郭斌从未想过放弃。他说,“制香这条路,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留住一朵花的香气


茉莉花在福州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最好的茉莉花膏诞生在旧木框里。”郭斌介绍道,旧木框经过时间的沉淀逐渐散去木质的浓厚味道,更能够将茉莉的原味融入油纸中,将茉莉花膏的味道做到极致。


大约一万朵茉莉花才能制成二十多克的茉莉花膏,360朵茉莉能够铺满一整个木框。每年的7~9月,在长乐“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的茉莉花种植基地里,郭斌采用自然生长绽放的茉莉花为原料,遵循“花采伺、半开者、密封之、日一易”的做法纯手工制作,前后多个月才能制成一批优质的茉莉花膏。

茉莉花的保存温度以及湿度也是极其重要的。郭斌指出,最好的制作方式是及时制作。在运输过程中,茉莉花之间互相挤压、发热,若温度太高则会烧坏花瓣,改变香气。同时,在制作的时候还需要注意环境的湿度。“我们会在阴凉的地方制作来保证湿度的适宜。”郭斌说道。


用时间换质量,只为留住这朵茉莉花的香气。采用纯手工制作,前后四个月才能制成一批茉莉花膏。工序制作步骤繁杂,且需重复操作。茉莉花经过凝脂处理、鲜花采伺、平铺窨花等12道工序,36窨(深藏、久藏),放入地下室保存醇化一个月。


虽工序繁琐,却能将每一朵茉莉的香气和功效发挥到极致。一份茉莉花膏,除了留住香气之外,更传承着每一个冷吸调香匠人的恒心和对传统文化“莫离”的坚守。


将网络与传统相结合得到出奇效果


疫情期间,许多身在海外但仍心系家乡茉莉花香的茉莉花爱好者无法来到福州,郭斌便采用录制视频的方式,介绍福州的茉莉花茶、茉莉花膏。


线上、线下同时宣传的尝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郭斌认为,互联网为传统工艺的推广和展示提供了全新的平台,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媒介。合理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传统工艺也可以打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进行更大范围的宣传。


通过微博转化销量,也让郭斌感受到网络的便利与强大。“我还从没见过这么多的订单和留言。”他说。

在感慨订单数量剧增的同时,他尝试将线上与线下的教学充分融合,在推广茉莉花膏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组织了多场茉莉芳香游学活动。“我们举行像茉莉游学、栀子花游的学习活动,整个过程包括从线上接受报名,前期讲述茉莉文化,再到线下两天三夜体验茉莉花膏制作工艺。”郭斌说。通过APP的线上报名,许多学生通过以家庭为单位的形式学习茉莉花膏的相关知识,利用互联网让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好者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感悟。


“我们不只是匠人而更像是艺术家”


郭斌形容茉莉花膏是“嗅觉的艺术”,这香气中有思维有创造,有美感更有文化。茉莉花在千年的传承中已深深地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成为福州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郭斌认为,匠人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艺术家。在制香方面,更高要求的是创香。作为三部曲“辨香,仿香,创香”的最后一步,完成的是质的飞越。


调香的创新是能够将其他的味道作为辅助,在福州茉莉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与茉莉花的味道相结合,形成不突兀、更独特的嗅觉,将文化创造簇新的价值延续下去。


传统技艺势必要与现代生活、生产方式相适应,使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创新。“把福州特色的工艺包容进来,比如在油纸伞、漆器上采用茉莉印花等,茉莉花膏外壳可以采用皮具等,甚至设立一条茉莉花巷,将茉莉元素融入福州传统手艺。”郭斌建议,政府层面也可以设立茉莉庄园,从更大、更广的维度去推广茉莉文化。

做中国的,做天然的,做环保的


“茉莉花本身是福州的市花,正如我们将‘好一朵茉莉花’唱遍全世界,我觉得作为一个福州人,有义务也有责任,把茉莉这个文化传承下去。”郭斌说,这是对传统的尊重,也是对文化的致敬。


从进入福州香料厂工作,到后来自创品牌,从事与茉莉花相关的产业,这一条路上郭斌与茉莉相伴近44年。“大简至美,大拙若巧”是他一直推崇的理念。多年来他致力于回归天然,崇尚环保,不浪费每一瓣茉莉,产品包装也采用环保材料。他认为,非遗注重的传承不只是一门技艺的延续,更要传承其背后的文化,他要把这种天然环保的大简理念传承发扬下去。


提及“做中国的”的观点,郭斌有着自己的认识。他坚持“就地取材”。在多山多树的福州,松木、杉木成为种植较多的树木。郭斌在挑选旧木框时多使用以杉木为原材料的木框,并且在挑选花膏的原材料时倾向于选择中国的山茶油而不使用橄榄油——作为中国福建的主要传统用料,山茶油有杀菌的效果。


慢慢靠近遥远而又神秘的工匠,慢慢体会传统文化,传统和创新相互融合,自成一体,处处色彩斑斓。流行元素加入其中,唤起传统文化鲜活的圣火,得到全新的体验……


艺术在活态中生存,技艺在生产中保存。古人已知凝脂吸香原理,传承古法敬畏自然,正如同,郭斌在阵阵茉莉飘香中践行着传统手工技艺。我们始终走在真挚的路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到每一方土地上,将看到的故事带向世界各个角落。

【责任编辑:曹竞】

肖恩:用心听见寻光之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16 16:50:08

听檀健次唱起《粉笔》,向老师们道声“辛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9 13:33:57

打腰鼓、做彩陶、编戏曲操……有请多才多艺的老师们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9 12:30:22

当传统文化的月光照进校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9 12:30:25

祝勇:从故宫出发,探索中华文明源头之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8 22:49:30

展现岭南风情 民族舞剧《醒·狮》佛山上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8 22:48:58

马丽魏翔再度搭档,喜剧《哥,你好》中秋档上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8 22:12:39

第十届海峡两岸(昆台)文化交流月启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8 22: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