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原来数学课真的可以好“玩”又好学!

来源:中南大学2022年09月19日

大学数学,一门令无数大学生“闻风丧胆”的课程。然而在中南,一些数学课却成为校园“爆款”课,受到学生热捧。数统院龙珑老师所教授的《概率论》就是其中之一。

在龙珑的课堂上,数学问题好像比想象中更容易理解。贴近生活的素材、有趣的案例解读、妙语连珠的讲授……如何打造“好玩”的课堂,让学生“玩好”数学?他探索了十一年。


“急性子”老师的“慢课堂”

干脆利落、执行力强、活力满满,是日常生活中龙珑留给人的印象。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私下里风风火火的“急性子”,却在教学上展现出十足的“慢性子”。

对待教学,龙珑常常是“慢条斯理”的。面对平均每学年300多课时的教学工作,他仍然坚持把课一节节磨出来。每堂课,他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反复琢磨,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拆分梳理,一点点厘清讲课思路。为了准备新学期《实变函数》课程的内容,他提前“啃”下两本全英文专著。

龙珑办公室的书桌上垒着厚厚一摞用透明书夹整齐分类的手写讲义,每页纸上写满了字符,工工整整、密密麻麻。课程设计、板书内容、经典案例、解题思路……一堂课里的知识点、信息点浓缩其中。对他来说,手写讲义更像是一次课前预演,一份“千锤百炼”的讲义便是他站在讲台上的底气。


笔头上的功夫不只用在了课前,也被用在了课堂上。“逻辑推演过程是数学的精髓,思路越写越明。”为了带领学生将复杂的计算抽丝剥茧,龙珑选择了手写板书这种“原始”的方法呈现推演过程。于是在他的课上,老师与学生手中的笔都是停不下来的。而学生们也很吃这一套,有学生评价,“龙老师的课,思路跟着粉笔走,让人非常有‘参与感’。”

慢而细腻,是学生对龙珑课堂的评价。龙珑对每堂课的内容追求“少而精”,并且喜欢用故事的形式对对数学进行“梳妆打扮”,原本抽象晦涩的数学摇身一变就成了课堂上供学生们细细咀嚼的案例。于是他的课堂上,时有出现一道题、一个案例讲上大半堂课的情况。比如在概率论的课堂上,他用“甲乙骑士比赛赢金币”的案例作为引入,引导学生们计算在不同胜负情况下二者各自获得的金币。原本抽象的知识点一下变得立体和形象起来。在旁人眼中这只是一道简单的比例换算,但龙珑却教导学生要学会考虑未来的趋势,从而让计算难度上了一个层级。

对龙珑而言,要让学生把课程内容学扎实,教学工作不限于课堂上的时间。2020年疫情期间,全校公共课《线性代数》改为线上授课,为了确保同学们的学习成效,他给学生累计补课20多节次,还自行编写知识点文档5份,手写往年考试真题详细解答。这场云端上的教与学的双向奔赴,取得了理想的学习效果。


触摸数学的温度,让学生迷上数学


在不少学生眼中,数学是枯燥冷涩的代名词。而在学生写给龙珑的评教反馈中,“有趣、接地气”成为高频词。

“万物皆数,一切都是数学的基础,数学是最接地气的学问。”龙珑认为,数学不是书本上的概念,它是有人间烟火气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上个学期末,他就用“数学魔法”给学生上了生动一课。龙珑平时常常叮嘱学生们“学习要进步,功夫在平时”,但收效甚微。“许多学生老觉得努力是个幌子,那就用他们最熟悉的统计分析给他们再上一课。”他首先收集学生们的复习时间,再结合学生们的期末成绩做了一个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复习时间多的学生成绩确实更好。这份统计随他的结课总结一起发到班群里,激起了不小的水花。数统院王舒怡同学称,“身边成绩不佳的同学都自嘲称被自己重重打了一拳,但是这一拳打进了心里,以后会花更多时间学习。”


“将数学的美与我对数学的热情分享给大家,是我从教的初心。”龙珑说。平日里,他很乐于将对数学的热情传递给学生。课上的互动、课间的交流,课后的邮件书信往来……他不放过任何与学生“对话”的机会。无论是知识性疑问还是阶段性困惑抑或是更为长远的想法,他都会认真为学生答疑解难。长此以往,他的热情真诚感染了许多学生。“您的教导就像在我的人生路上刻印了交通线。”2018年《概率论》课程结课后,地信院大二学生刘礼群在给老师的信上如此写道。

受益于龙珑对数学这份教学热情的学生还有很多,甚至有些是不在“计划”之内的学生。“虽然我只是个来蹭课的学生,但您记得我的学院、老师,甚至记得我上星期问您的题目……每次下课我跟去问您题目,结果害得你经常水喝到一半就拿起粉笔带我从黑板左边写到右边。”蹭了大半个学期课的姜晓雅在结课后忍不住为龙珑写去了感谢信。不久前,龙珑教过的一名留校做了辅导员的学生,给他发来邀请,希望他能够帮忙给学院的学生补补课。龙珑没有犹豫就答应了,课时不够他就利用周末的时间为学生补课,还会在暑假自发为学生录制网课。“老师与学生是双向的,学生对我的信任与喜爱是我保持工作热情的最大动力。”

每门课程结课时,龙珑都会复盘总结一个学期的课程效果,同时也为学生送上这样一句话:“希望你们在我的课堂上有收获,数学的也好,不是数学的也罢。希望我们一直是朋友。”在他看来,课程结束,也许是学生与数学、学生与自己缘分的开始,更多的故事还在继续……

【责任编辑:曹竞】

听檀健次唱起《粉笔》,向老师们道声“辛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9 13:33:57

打腰鼓、做彩陶、编戏曲操……有请多才多艺的老师们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9 12:30:22

当传统文化的月光照进校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9 12:30:25

祝勇:从故宫出发,探索中华文明源头之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8 22:49:30

展现岭南风情 民族舞剧《醒·狮》佛山上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8 22:48:58

马丽魏翔再度搭档,喜剧《哥,你好》中秋档上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8 22:12:39

第十届海峡两岸(昆台)文化交流月启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8 22:49:19

葡萄酒+文化+旅游,“酿造”宁夏紫色梦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8 13: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