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1人包揽7门课,28岁当清华系主任的他,有点“万能”

来源:清华大学2022年09月19日

他26岁来清华执教

28岁成为系主任

一人“承包”7门课

被学生们誉为“万能”主任


他是国内第一位

讲授“水力发电”课程的老师

曾主持编写我国第一部

水资源综合利用教材

创办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也是学会的第一届理事长


他为国家水利水电事业

和清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他就是著名的水力发电学家和工程教育家

清华校友施嘉炀教授


今天

是施嘉炀诞辰120周年

谨以此文纪念先生


少年立壮志,不负韶光行且知


1902年9月16日

施嘉炀出生于福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915年夏,小学毕业

13岁的他由福州北上求学

目的地——清华园

彼时的他

怀揣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却在途经上海租界时

因亲眼目睹外国巡捕随意殴打中国苦力

愤愤难平

就此立下救国之志

要以“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为己任

“救国家于危亡、拯人民于水火”


这颗理想种子

在少年用心滋养浇灌下

逐渐生根发芽

并在他余生的岁月里

不断结出累累的硕果


他在留学的5年时间里

一口气攻读下了3个专业的4个学位

其中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机械工程学士

以及趁着暑期班恶补完电机系的相关课程后

于1926年获得的电机工程学士

后因参观美国的水力发电厂

得知修建水电站

除涉及机械与电机工程外

还须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知识

于是1926年到康奈尔大学土木系攻读研究生

并于1927年夏

获土木工程硕士学位

后又重回麻省理工大学攻读机械工程硕士

并于1928年夏,完成了研究生的学业

他坚信唯有根壮方能使得叶茂

这些经历便是他为献身工程教育前的“扎根”


叠叶与高节,俱从毫末生


1928年,施嘉炀学成归国

在母校清华大学担任教学工作

1930年

被任命为土木工程系教授兼系主任时

年仅28岁


当时教师缺乏

他毫不犹豫承担起了多门课程的讲授工作

机械工程学、应用力学、水力学、

应用天文学、大地测量以及电机工程学……

也因此被誉为“万能主任”


为了培养水利工程师

“万能主任”亲自设计并主持修建了水力实验馆

除可进行模型试验外

还设置了水轮机试验台

并在户外另建80米长的试验槽

以供船舶模型试验和流速仪校正之用

清华大学水力实验馆(也称旧水利馆)于上世纪30年代由施嘉炀亲自设计并主持修建。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及南开大学受命

在湖南长沙成立长沙临时大学

不到半年,又迁往云南昆明

成立西南联合大学

施嘉炀被聘任为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

兼任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院长

施嘉炀(左一)出席在昆明迤西会馆举行的清华大学三十周年校庆纪念会。


在条件恶劣、衣食不充的情况下

他带领工学院师生

重建土木、机械、电机等实验室

一年的时间

陆续恢复了工学院几大主系的教学实验和实习


校园里,师生们赓续文化,弦歌不辍

战场上,抗日将士们顶着硝烟炮火,冲锋陷阵

为了支援抗战

施嘉炀领导工学院开设

“飞机场设计”“军用桥梁设计”“兵器学”等课程

并亲自讲授“堡垒工程”“要塞工程”等课程

鼓励学生参军和从事后方军事建设

仅机械系就有20余名学生

到陆军交通辎重学校受训后直接从军


在学校和施嘉炀的共同努力下

工学院发展迅速

陆续增设了

化学工程学系、航空工程学系和电讯专修科


院长、老师,

教学、科研,

立足本职的同时,不忘服务抗战

施嘉炀的联大八年,忙得不可开交

他的忙碌

也为解放后清华大学发展成为一所

新型的多科性工业大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新中国成立后

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大调整

清华大学增设了水利工程系

施嘉炀担任水利系的

水文及水能利用教研组主任


为尽快弥补人才上的短缺

水利系开办了水文专修科

但因缺少适用的教材

“万能主任”再次请缨

2年时间内陆续编写

“陆地水文学”“水文预报学”

及“治河工程”等教材

亲自讲授这几门课程

受到学生们的极大欢迎


1952年,苏联政府派遣专家到清华大学讲学

其中 “水能学”是一门新课程

年已半百的施嘉炀同众多年轻学生一道学习

对比苏联专家讲授的深奥难懂

他在听完课后编写和讲授的“水能利用讲义”

则尽量结合中国水能规划中的问题

为的就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

这对当时很多高校采用苏联教材(中译本)

提供了有力的启示

1959年施嘉炀教授辅导学生从事设计。


60年代初

年逾花甲的施嘉炀仍不辞辛劳

与青年教师一起

到全国各地进行水利、水电方面的调研

到安徽省考察治淮工程

到湖北省考察长江防洪与堤防工程

到浙江省考察新安江、富春江等水电站

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考察内河航运工程

……

收集到的大量一手资料

都融汇进了“水资源综合利用”教材里

截至1966年

这部教材共编写了5个分册

约50万字

成为我国自编的第一部“水资源综合利用”教材


施嘉炀不仅亲自编写

而且亲自讲授

因为涵盖了大量实际案例

加之他深入浅出的讲解

听者普遍反映易于领会掌握


教学工作之余他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从上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

他一直坚持生产上需要解决什么

他就研究什么

坚持科研为生产服务


改革开放后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

国家电力供应出现短缺

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


为此

施嘉炀多次提出加速发展电力工业的建议

并于1985年发表促水电改革的相关论文

文中的“大力发展水电”

“水利水电工程投资分摊”

“合理调整电价和税率”等建议

与随后几年国家在水电改革上所提出的方针

有诸多相似之处


随着国家数轮电力体制改革

缺电问题在2000年后

逐渐得到缓解

21世纪水力发电量在全国发电量的占比

也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第3位

升至第2位


毕生育桃李,宿愿兴中华


从2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施嘉炀在清华的教学岗位上

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

直接得到他教诲的

土木工程系与水利水电工程系的学生

达数千人

其中一部分在高等学校任教和在科研单位工作

大部分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工程

以及铁路、公路工程


他们就像无数七彩闪光的水滴

汇入到了祖国水利水电事业的滔滔江河中

也浇筑到了祖国基建事业的蓬勃发展中

1939级老校友毕业50周年聚会,同学们和老师施嘉炀亲切交谈(1989年)。


1980年,以施嘉炀为代表的中国水电专家

共同发起组建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作为学会创始人、首任理事长

施嘉炀十分注意团结广大水电科技工作者

1983年,学会组织召开

“中国中青年科技干部学术报告会”

邀“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这对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促进中国水电科技进步和水电建设发展

起到了良好促进的作用


此外

他还倡导编纂了《水力发电技术知识丛书》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水电知识

这套丛书也成为了

工程人员自学水电知识的参考书


“毕生育桃李,宿愿兴中华”

1992年,时任清华大学校长张孝文

在庆祝施嘉炀于清华执教65年

及九十寿辰大会上

用上述辞句向施嘉炀表示敬意


他年少从清华走出去

学成归国又回到清华

毕生扎根于清华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注:本文中的数据和日期,据《清华大学人物志》,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编纂,清华大学出版社。此外,本文写作中还参考了:《毕生育桃李 宿愿兴中华——庆祝施嘉炀教授在清华执教65年及九十寿辰》,张孝文,发布于清华大学校史馆《张孝文校长讲话稿及文稿选编》;《施嘉炀:“万能主任”的联大岁月》,龙美光,刊于《云岭先锋》杂志《金色时光》栏目2022年4月16日版;《电力体制改革为电力工业插上腾飞的翅膀》,2022年1月13日发布于中国电力新闻网)

【责任编辑:曹竞】

听檀健次唱起《粉笔》,向老师们道声“辛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9 13:33:57

打腰鼓、做彩陶、编戏曲操……有请多才多艺的老师们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9 12:30:22

当传统文化的月光照进校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9 12:30:25

祝勇:从故宫出发,探索中华文明源头之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8 22:49:30

展现岭南风情 民族舞剧《醒·狮》佛山上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8 22:48:58

马丽魏翔再度搭档,喜剧《哥,你好》中秋档上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8 22:12:39

第十届海峡两岸(昆台)文化交流月启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8 22:49:19

葡萄酒+文化+旅游,“酿造”宁夏紫色梦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8 13: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