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乐评|“一个人的古典”能否成为孙榆桐心中的理想舞台?

作者:陆平 来源:澎湃新闻2022年09月16日

“在纷繁的尘世之梦里,震响着一个小小的声音。它透过了一切音响,传向那暗地窃听的人。”舒曼在他的《C大调幻想曲》献词中引用施莱格尔的这句诗,拿来描述9月13至14日上海大剧院举办的孙榆桐钢琴独奏音乐会带给我们的感受,仿佛也是恰当不过的。

孙榆桐这个名字初入大多数人的视线不外乎是通过肖邦钢琴比赛、范·克莱本比赛等顶尖赛事的高流量直播,观众在欣赏他精彩表现的同时,也为他斩获的不俗战绩而欢欣鼓舞,钢琴家自带的光环使人们去现场聆听他的表演前,已加满了期待值。两场演出的曲目叫人眼前一亮:舒曼《C大调幻想曲》、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一首首分量十足的大部头作品占据了节目单的大半壁江山,这位年轻钢琴家的自信与实力可见一斑,同时也应和了音乐会的关键词:色彩·幻想。

孙榆桐钢琴独奏音乐会

幻想之可想

音乐会曲目安排一反常规,以澳大利亚的当代作曲家卡尔·维恩《五首钢琴小品》开启全场。这五首小品虽各具特色,却有一个共同点:可听性强。孙榆桐在第一首小品中晕染出钢琴不同音区的色彩,自然妥帖得如同试弹泛音列一般;无穷动式的第二首乐曲里,他以左手的节奏重音掌控律动;钢琴家本人认为第三首的和声、旋律很像轻音乐和电影配乐,以分解式的音簇开始,又以分解式的音簇结束;随性摇摆的蓝调爵士乐是第四首的主场;整套作品中唯一带有标题的第五首名为《挽歌》,持重的低音上方,旋律婉约歌唱,这种简约风格的音乐自然会让人联想到法国作曲家萨蒂的某些相同手法的钢琴曲,有所不同的是,维恩在极高音区叠加了一个平行的单音旋律,而孙榆桐给我留下深刻影响的恰恰是对这一附加声部的细腻触控。

“幻想曲”一词在作曲家舒曼笔下是向恋人表达爱意的载体,这大概很能引发年轻艺术家的共情。这部作品最初是以奏鸣曲的形式构思的,后来却没有受到这一典型古典主义体裁的束缚,作曲家上演了一出浪漫主义的“变装秀”:第一乐章是热情的快板,第二乐章为进行曲,第三乐章则结合了慢乐章的温柔与终曲的恢弘两种性格。孙榆桐看来对舒曼的作品风格非常熟悉,他基本上把第一乐章的各个主题形象当作《蝴蝶》《克莱斯勒偶记》等组曲中的各首分曲对待,有意识地夸大不同段落之间的速度对比,使这个乐章的结构更松、形式更散。有那么一两次,我甚至能在他通过延长休止符所制造的未知中,体察到“尘世之梦”的幻想意味。直到第二乐章的附点节奏响起,我才回过神来,记起这首作品原为贝多芬塑像筹款而作。孙榆桐此时的演奏不再具有幻想性,代之以严格量化的节奏控制,厚重得略显拙态的和弦,精力充沛的附点音型,这些正是对贝多芬音乐形象的生动写照。等到第三乐章接续上来,平静舒展的幻想气质才重新回到他的身上。

同为“幻想曲”,肖邦的作品49号与其说表现出多少幻想气质,倒不如借用舒曼对其音乐的评价——“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孙榆桐在乐曲开篇犹如葬礼进行曲的第一主题中使用了冷峻的触键,行进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面无表情,而在其后的宣叙调和众赞歌场景中,他又渲染温情场面,冷暖交织的复杂状态正是肖邦创作这首作品时的真实写照——“天空晴朗,我的内心却饱受痛苦折磨。”

越南裔钢琴名家邓泰山在给孙榆桐上课时,总是鼓励他尝试钢琴演奏中的各种不同向度,这位1980年肖邦钢琴大赛冠军以松弛、畅达的演奏风格著称,这样的状态也传导到弟子身上。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在规模与形式上是可与第一场的舒曼《幻想曲》等量齐观的大型作品,孙榆桐在诠释这部长难、奇幻的奏鸣套曲时不施刻意堆砌,而是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方式将四个乐章统合起来。从第一乐章不同主题间的戏剧张力,第二乐章焦躁龃龉的八度跳跃,到全曲核心——第三乐章“葬礼进行曲”的崇高壮美,再到第四乐章遁走消逝的三连音齐奏,一切听来安然有序,发展逻辑清晰信服,好像这“四个性格鲁莽、不受管束的孩子”生来就该在“同一屋檐下”似的。

色彩之精彩

意大利钢琴家-作曲家布索尼有这样一条弹琴法则:在钢琴演奏中,巴赫是基石,李斯特是高峰。他一生创作的大量改编曲中,基于巴赫原曲的改编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这些改编曲又无一例外地显露出李斯特对他的影响。巴赫的《第二小提琴组曲》中的《恰空》一曲本已名声显赫,而孙榆桐当晚的表现力几乎让我忘记这一点,因为他展现了钢琴独有的音响色彩,称该曲是交响性的钢琴变奏曲也许更能体现它的实质。

普罗科菲耶夫的三部“战争奏鸣曲”描写了苏联卫国战争的场景,也反映出作曲家深沉的思考,《第七钢琴奏鸣曲》居于三首的中间位置,是火药味最浓的一首,直写刺刀见红的白热化场面。孙榆桐在演奏这首技术要求超高的奏鸣曲时,表现出沉稳、克制的一面,他通过强大的腕力和灵活的手指,揭示战争的无情和人性的有情,作品的结构感和动能是被各种技巧所带出,而不是屈从于技巧本身的。慢速乐章的平静表面下方,孕育着中部的雄奇绝丽,他把中声部弹成持续敲响的丧钟,又在复调性的段落中展现出良好的声部平衡感。奏鸣曲拥有一个托卡塔式的终曲,钢琴家在充满反讽的音色中,以不规则的节奏重音形成用之不竭的推动力,难怪俄国钢琴巨匠李赫特首演该曲时称其为“二十世纪的强劲脉搏”。

两场音乐会的压台大作当属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这部皇皇巨著是孙榆桐此次所有演出曲目中的单曲时间长度之最。许多人都知道,这部作品实际上有两个通行的版本,一个是作曲家的钢琴原作,另一个是法国作曲家拉威尔配器的管弦乐版。虽然二者同样出名,但听了孙榆桐的演奏后,我还是认为钢琴版的气势或许不如交响乐队那般宏大,却能给人留下更多关于色彩的想象空间。当钢琴家以“漫步”主题的数次变奏带领我们在画廊里来回踱步时,当作曲家生前好友的十幅画作以音画的方式惟妙惟肖地跃然眼前时,当基辅大门外震耳欲聋的钟声响彻碧霄时,我相信没有人会在意孙榆桐偶尔显露出的一丝古拙的触键音色——毕竟在这样的作品中,璞玉未琢,方显其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青年艺术家在上海大剧院的系列演出带着一个简明达意又饶有玩味余地的标题——一个人的古典。不错,九月的两个夜晚,从室外的霏霏雨点,步入厅内孙榆桐开启的想象力世界,任凭音符给直觉上色,任由耳朵带着思绪去幻想,舞台上一个人的古典不也是现场每一个人的古典吗?

【责任编辑:李丹萍】

听檀健次唱起《粉笔》,向老师们道声“辛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9 13:33:57

打腰鼓、做彩陶、编戏曲操……有请多才多艺的老师们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9 12:30:22

当传统文化的月光照进校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9 12:30:25

祝勇:从故宫出发,探索中华文明源头之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8 22:49:30

展现岭南风情 民族舞剧《醒·狮》佛山上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8 22:48:58

马丽魏翔再度搭档,喜剧《哥,你好》中秋档上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8 22:12:39

第十届海峡两岸(昆台)文化交流月启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8 22:49:19

葡萄酒+文化+旅游,“酿造”宁夏紫色梦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8 13: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