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听!TA们的育人故事(四)

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2022年09月13日

在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们回信一周年和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9月5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教师节系列活动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讲述我(我们)的育人故事展示交流活动,集中展现北外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德立教、教书育人的生动故事。本次展示交流活动通过案例征集和专家评议,在全校范围内遴选出8个优秀育人故事案例。


今天,官微继续带你聆听TA们的育人故事。


育人先育己 修才先修心


育人先育己,修才先修心。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也是人生路途永不遗忘的信仰。

——日语学院(日本学研究中心) 周异夫


   28年前,初为人师,资历清浅却正意气风发。当我踏上三尺讲台,看到课堂上那一双双充满憧憬和希望的亮晶晶的眼睛,一个信念从此深藏于心:未来,我要做一个有温度的师长,以青年之我,育萌芽之他们。此生要与学生一起,共同踏上学海千里之途,和他们寻找生命的理想。


   2021年,我来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变化正在给欣欣向荣的校园带来巨大的考验。曾经经历过2003年非典疫情那场大考的我,彼时和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所有师生一道,筑起抗击非典疫情的防线。过往经验告诉我,这个时候,一位好的教师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教书育人,带领学生徜徉书海,更重要的是育心,陪伴学生勇敢面对疫情带来的惶恐;还要做好一盏明灯,指引学生看到学习和生活前进的方向。


    但将育人的目标内化成育心,又何尝不是一件说起容易做起难的事情。果不其然,在疫情期间,学生们内心的苦楚逐渐化为对未来的茫然失措,一些困惑接踵而至。一位文学方向的研究生,曾经这样吐露了心声:“疫情让我彷徨,我不能继续在国图的书海中徜徉。和父母的无力沟通更让我感到绝望,在他们眼中,喜欢文学的我,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说是百无一用的文艺女青年。我开始怀疑文学,我不清楚文本分析除了自以为是地与另一个世界的作者共情还有什么意义,我不清楚不能依靠学到的知识养家糊口的自己,和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


    作为一名学习和研究文学,并终身热爱文学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肩上担子之重。当今时代的青年不仅需要克服疫情带来的生活上的不便和对个体的局限,更要忍受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功利主义思想引发的文科无用论的冲击。平心而论,我自身也曾经克服过内心对于文学作用的怀疑,如果不能让学生认识到人文精神意义之重,又何以唤起学生在抗疫中的爱国之情?


    在文学课上,我努力引导学生实现潜心文学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生们对日本近现代文坛上的很多作家都非常熟悉,对于他们的作品也都有认真的研读。有的文学作品,让他们体会到三秋叶已落的悲凉,感受到人生如白露的渺茫,让他们体察到日本文学作品中常有的物哀与侘寂。但是,我国新时代的外语人,喜爱文学的正能量青年,不能仅仅停留在这种虚幻的感官美之中。鉴于此,我在课上也相应地制订了三个原则:首先,引导学生体味作品深处蕴含的二月花将开的希望;其次,引导学生剖析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日本社会状况;第三,引导学生洞悉那些具有正能量的作家的精神追求和笔耕不辍的人格力量。


    短短几次课之后,那位情绪低落的研究生同学的精神面貌已经有了明显改观,变得更自信、更开朗、更不把眼前的困难当作难以逾越的险峰了。她对我的同事说:

“周老师在课上为我们解读了宫泽贤治的《古斯克・布德里传》,他从几个非常不起眼的细节进行剖析,逐渐带入战前的时代特征以及与日本社会的关联性,让我茅塞顿开。我觉得文学研究一点都不空洞,文学研究是可以脚踏实地的,并且通过文学的学习,从前对历史不感兴趣的我竟然对历史产生了兴趣。我甚至想抽时间好好调查一下当时日本的养蚕业了!”


    我的工作,或许不能直接为抗击疫情带来什么直观的喜讯。但我清楚,一位真正的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作为普普通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我希望自己的文学课具有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我愿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为真善美的种子送上亲手松开的土壤,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后浪洒下一缕暖阳。而这,也会锻炼我们,让我们努力成为能够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做出示范的“大先生”。


    身处一线教学近三十载,转眼汗青头白。从吉林大学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变迁的是视线中的四季,永恒的是自己师者的身份;更替的是学生们长大的岁月,不变的是每次走上讲台的初心。我们永远会牢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而北外校园贤才济济,与我怀抱相同信念的师者又何其多,我只是其中百千之一。无数的我们深深坚信:育人先育己,修才先修心。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也是人生路途永不遗忘的信仰。

 

周异夫,日语学院(日本学研究中心)院长(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会长,教育部高校外指委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1994年任教,曾任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获吉林省教学名师等称号。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用爱心陪伴大学生成长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事业追求不曾停止,“严爱相济、润己泽人”的方式也始终不变,我的育人故事,很普通,也很幸福。

——西班牙葡萄牙语学院 孙眉


    今年是我入职二十年。做了二十年学生思政、就业工作,到今天仍然动力满满,乐此不疲,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爱吧。因为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工作,我会习惯性地站在学生发展需要的视角去思考,怎样做工作是有利于他们成长的?该怎样交流才能让学生信任我们,打开心扉?面对焦虑和迷茫,我该给予他们什么样的帮助?宿舍有矛盾了,各有各的理,家长还参与其中,所有人都需要被理解、被看到,我们做工作的合适位置在哪里?在学院学生工作第一线,每天的日程满满,但我对学生说:“只要你们需要,你们随时可以推开我办公室的门!”服务于学生发展,我带领团队建设了学生发展辅导室,一对一以及团体的两间,为师生深度交流、开展辅导活动、就业面试提供了舒适的空间;我牵头的予玫工作室,邀请校友、专家和专业教师加入,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接待学生,答疑解惑,学业困惑、不良情绪、生涯规划,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凡人群聚集之处,必有孤独。“z世代”的大学生们常常这样说。他们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忙碌、焦虑、抉择,时刻衡量需要克服的困难,但却在必然的迷茫和偶然的厌倦中仍保持特立独行的活力、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特点,是他们保持“人间清醒”的倔强。曾有一位大二的学生让我印象深刻,她到访予玫工作室时,给人感觉聪明机警、内向单纯,但从她飘忽的目光中可以感受到她的紧张,而且不善表达,不怎么自信,谈话时常常出现“时差”,她常常需要把信息全部接收完毕、思考之后才能羞涩地回答问题。在与她的对话中我得知,她是孤独的,是渴望爱和表达的,是期待关注和回应的。她对朋友的依赖深深大过对父母的依赖,以至于朋友的一丝忽视、一句漫不经心的话、一点点小事上的拒绝都会使她难以接受,浮想联翩,产生消极心理。对于她,我深感忧心,因为她已经展现了抑郁症的些许症状,甚至需要一些危机干预的处理。我们谈了很久,从大学生活谈到原生家庭,从享受孤独到寻找自我,渐渐地,她开始展露笑颜,舒展眉宇。之后又见过她几次,每次都能感受她的变化,她逐渐变得开朗,爱表达,主动为自己的未来做规划,到大四时考上了名校研究生。毕业前我俩谈话,她居然还记得问候我患癌母亲的身体健康的事情,那一刻我内心充满了被学生关爱的感动。


    毕业季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就业是学生学以致用,实现家国情怀勇担国际使命的人生大事,但大学生常常存在就业方向不明确、就业行业认知不准确、职业发展规划不清晰等问题,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可以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在予玫工作室接待的学生中,覆盖本科到研究生不同年龄不同群体,有的学生学业第一名却对未来充满疑惑,有的学生社会工作能力非常强却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岗位,还有的学生想参加外交部遴选又担心自己太早就定了终身,更有的学生因为就业选择和父母吵得不可开交。大一的一位同学因为大学适应不良来找我,竟然谈到了高中的抑郁休学,家里患病的母亲,她太希望自己能够足够优秀可以回报家庭了,但别的同学更优秀,她痛苦极了……大二已经被部委遴选的同学过来咨询,他希望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专业发展,以便入部更好地适应和发展。我和工作室的老师们、校友们一起,竭尽所能,提供专业发展建议,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服务社会保驾护航。咨询里的故事不胜枚举,不变的是积极的倾听,心与心的交流,无条件的关注。


    依托学院“予玫工作室”,我与西葡语学院的学生共同探讨压力解决、同伴关系、亲密关系、成长困惑等重要的成长议题,全面参与到学生发展成长、心理帮扶以及生涯规划工作中,把立德树人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融汇在育人的细节、片段当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事业追求不曾停止,“严爱相济、润己泽人”的方式也始终不变,这就是我的育人故事,很普通,也很幸福。

 

孙眉,2002年参加工作,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政、大学生就业、党务工作,多次获得北京地区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北京市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等;“予玫工作室”获评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职业生涯特色工作室;为《大学生涯咨询与辅导》一书的主要作者。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一言一行,书写责任担当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向所有默默耕耘奉献的老师们

致敬!

【责任编辑:曹竞】

听檀健次唱起《粉笔》,向老师们道声“辛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9 13:33:57

打腰鼓、做彩陶、编戏曲操……有请多才多艺的老师们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9 12:30:22

当传统文化的月光照进校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9 12:30:25

祝勇:从故宫出发,探索中华文明源头之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8 22:49:30

展现岭南风情 民族舞剧《醒·狮》佛山上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8 22:48:58

马丽魏翔再度搭档,喜剧《哥,你好》中秋档上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8 22:12:39

第十届海峡两岸(昆台)文化交流月启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8 22:49:19

葡萄酒+文化+旅游,“酿造”宁夏紫色梦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8 13: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