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教师节前夕,听听他们的追“光”故事!

来源:南京邮电大学2022年09月13日


我校有这样一个教师团队:实验室里,他们在“冷板凳”上钻研着“热课题”,为攻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领域“卡脖子”难题,潜心研究、日以继夜;课堂内外,他们把“红课”磨成思政“金课”,践行“红蓝融通”育人理念,厚德育人、创新铸魂。

今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赵强教授领衔的“电子科学与技术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0余年来,这一团队培养博士生、硕士生百余人,先后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各类项目百余项,默默攻克着一个个“不可能”。


追寻科技之“光”


“当看到自己合成的材料在紫外灯照射下发出各种颜色的亮光时,我便决定在这个领域坚持下去。”在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赵强开始步入有机光电子学领域。2008年10月,赵强回国加盟南京邮电大学。

回国伊始,正如做基础研究一样,“从0到1,从无到有”,赵强为南邮吸引了多名留学于美国、新加坡和香港的学者,组建团队、创建平台、建设学科、申请项目。这个过程虽然很辛苦,但他感受更多的是收获,是“啃硬骨头、打硬仗”的乐趣。

“攻克科研难题,突破核心瓶颈问题”是赵强从事科研工作的最大源动力。在外界光源激发下,有机半导体材料可以发射出各种颜色的亮光,但如何有效调控发光颜色和提高发光效率非常困难。通过发挥每个成员的专业特色,实现优势互补,团队制备出高效率的磷光材料,不仅可以应用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光电器件,还可以拓展到信息存储、信息防伪、生物成像等领域。

“我常常对团队成员们说,一个真正的科研工作者,一定要有甘坐‘冷板凳’的定力和精神。”怀着对科研的这份初心和坚守,在赵强的带领下,团队聚焦“有机光电子学”这一多学科交叉的国际前沿领域,围绕“有机半导体激发态的有效调控和利用”的核心瓶颈问题,见证了有机发光显示器件从实验室研究到市场应用的过程,其金属有机半导体方面的研究成果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赵强带领团队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团队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江苏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等多项科技奖励。团队依托的研究基地成功获批省部共建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射频集成与微组装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等平台,为国家和江苏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持。


红课磨成思政“金课”


南邮的前身是1942年创办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战时邮务总局干部训练班,为我党、我军早期系统培养出了一大批通信兵、交通员。“我给学生们讲前辈们的革命故事,让他们知道,我们现在做研究、做学问,就是在传承前辈们的理想信念。”赵强带头为学生讲授思政课,将学校独特的红色校史文化与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有机融合。

“秦华礼老书记就是一名光荣的红军通信战士,更是我们专业的老前辈。”在“电磁场与传输理论B”课堂上,团队成员刘蕾蕾老师动情地讲述着原南京邮电学院首任党委书记兼院长、老红军秦华礼在长征中坚守通信保障任务的故事。

“听了刘老师的课后,我才知道秦老先生原来是我们的‘同行’,这更加坚定了我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明年即将毕业的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2019级本科生孔文龙,选择在南邮继续深造。

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南邮故事,讲好科技故事,讲好“动人”的故事,“这个‘好’一方面是要讲与课程相关的有价值的故事,另一方面是如何让故事中的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刘蕾蕾说。今年,南京邮电大学入选江苏省首批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入选江苏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蓝色是梦想,红色是基因。团队成员潜心教学一线,构建“红蓝融通”团队文化,注重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相关成果获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和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模拟电子线路A”获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获评江苏省首批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传承科创的“精神密码”


大一军训后,电子与科学技术专业2020级本科生孙淳加入了赵强教授的科研团队,成为“本科生导师制”的受惠者,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大二的孙淳就已发表学术论文。

早进团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的“三早制”是赵强团队在本科生培养中施行的 “定盘星”,是帮助大一学生进入专业角色的“快车道”,从而形成“大团队—小团队—兴趣小组”的创新育人团队链,以科研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无论赵老师多忙多累,但一和我们讨论课题进展,他都充满激情,每一次和老师交谈都让我深受启发。”2021级博士研究生解玲彬被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团队协同精神深深地感染着,除每周定时开展的组会外,赵强还经常通过邮件、微信消息等方式和学生相互推送最新科研动态,互相督促追踪学术前沿。在赵强老师的指导下,解玲彬带动师弟师妹们一起进行科研攻关,以核心技术骨干身份参与完成多项科研项目。

“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专注严谨的治学态度、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赵强老师对我言传身教,是我的‘精神引力’。”在提到自己的科研引路人时,去年获评南邮青年专聘教授的马云,首先想到的是硕士研究生导师赵强教授。2016年博士毕业后,马云选择回到南邮,和导师一起并肩科研,同团队紧密合作,带领学生深耕 “金属有机半导体”领域,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5项,“我会将赵老师的情怀与担当传承给学生们。”马云说。

赵强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他会争取一切空闲时间与学生交流、与青年教师谈心,并告诫他们:“从事研究不仅要戒骄戒躁,不忘科研初心,牢记创新使命,同时还要攻坚克难,突破核心瓶颈问题。”

团队注重科教融合,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实践,指导的学生相继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一等奖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瑞萨杯”。

【责任编辑:曹竞】

听檀健次唱起《粉笔》,向老师们道声“辛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9 13:33:57

打腰鼓、做彩陶、编戏曲操……有请多才多艺的老师们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9 12:30:22

当传统文化的月光照进校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9 12:30:25

祝勇:从故宫出发,探索中华文明源头之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8 22:49:30

展现岭南风情 民族舞剧《醒·狮》佛山上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8 22:48:58

马丽魏翔再度搭档,喜剧《哥,你好》中秋档上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8 22:12:39

第十届海峡两岸(昆台)文化交流月启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8 22:49:19

葡萄酒+文化+旅游,“酿造”宁夏紫色梦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8 13: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