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大器“老”成的演员吴彦姝:我从来不考虑年龄的事
八月闭幕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84岁的吴彦姝凭借电影《妈妈!》拿下她人生的第一个国内奖项的最佳女主角。给她颁奖的刘晓庆激动得落下眼泪,评审秦海璐在后台接受采访时说,看吴彦姝老师的表演时,时常充满学习和反思。
2022年8月19日,吴彦姝(左)凭借《妈妈!》获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视觉中国 图
《妈妈!》延续了导演杨荔钠一贯的剧情片双女主设置,85岁母亲照顾65岁患病女儿的设定,注定要为中国电影贡献一对史无前例的母女形象。
影片中吴彦姝的表演深情而克制。女儿因为特殊的病情一步步释放曾被压抑的人性和过往,母亲则是一个清醒的明眼人,眼看着生活在崩塌却要用她的爱和胸怀笼络起一地碎片和鸡毛,安抚所有不安与伤痛。
一辈子在山西省话剧院演舞台剧的吴彦姝,曾在出演话剧《刘胡兰》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退休后很长时间在家照顾生病的亲人。演了一辈子戏,真正通过影视剧进入观众视野是在75岁之后。这些年,活跃在大小银幕上的吴彦姝,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国民奶奶”,《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相爱相亲》《流金岁月》《又见奈良》《穿过寒冬拥抱你》……她用她的优雅从容,为中国银幕贡献了一个个鲜活的老年女性形象。
今年拿下北影节的最佳女主角后,吴彦姝回到酒店高兴得像个孩子般蹦跶起来,随即又叮嘱工作人员,“不能播,不成样子啦。”
作为北影节历史上最年长的“影后”,吴彦姝调侃自己“胸无大志”,有戏演就好好演戏,没戏的时候就用心生活,无论是被工作需要、被家人需要,还是如今被导演们和观众需要,只是做好自己当下能做的事情。“要说有什么大器晚成的话,那我应该是‘大器老成’。”她乐呵着调侃道。
9月10日,由吴彦姝、奚美娟主演的电影《妈妈!》正式在全国院线公映。
《妈妈!》海报
一个知识分子对待不幸和死亡的认知
电影里最初登场的吴彦姝,是个顽皮老太,在精干女儿的照料下,她更像一个任性的孩子,时而顽劣,时而少女,时而通透。生活上,她依赖女儿,新鲜的事物和繁琐的家务,自然而然交给晚辈就好,像极了许多家庭里“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样子。
可当意识到女儿得病的时刻,为母则刚的一面毅然决然地本能般浮现。
《妈妈!》剧照
耄耋之年的老妈妈,开始锻炼身体,平板支撑,举哑铃,练瑜伽;她开始重拾做饭等生活技能,学习对抗病灶的知识;她用行动告诉女儿不要害怕,即使女儿因病从一个优雅的大学教授变成暴躁的小女孩,即使女儿将再也不记得她和这个世界的一切,妈妈依然会像母狼一样,保护自己的幼崽,这是母亲的天性和本能。
“一般的作品写阿尔茨海默病,都会是老年人得,但是这一次颠倒过来,是女儿先得了,我觉得这很有挑战性,而且写得很好,这个妈妈的大爱,非常打动我。”吴彦姝这样谈起最初接到剧本时的惊喜。
在导演杨荔钠看来,影片中母亲蒋玉芝这个角色几乎是非吴彦姝莫属的。蒋玉芝是大学教授,退休之后的生活自持、优雅、体面。吴彦姝也是书香门第出身的大家闺秀。
《妈妈!》剧照
吴彦姝父亲早年留学早稻田学金融,回国后在中山大学当过教授,后在山西医学院工作;妈妈大学学的是中国文学和家政——那时的家政就是将女孩培养成知书达理又有气质,对女孩子的教诲是吃饭不能发出声音,不能有剩饭;出门要随身携带一块手绢,打喷嚏用手绢捂住口鼻;喝茶的时候,不能露出牙齿……吴彦姝没有那么刻板地在生活,但优雅和修养已经成了印在骨子里的气质,随时能够调动。
《妈妈!》剧照
影片中有一个桥段,时好时坏的女儿对妈妈说,“我觉得我离你越来越远了。”晚年和病痛的残酷,放到这样一对母女身上,更添一份“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凉。而吴彦姝谈到其中情境时,认为电影也给出了独特而豁达的人文视角,同时这也符合她的人生观。“她是一个大学教授,所以她对待认知死亡和一般人是有不同的,就像我自己一家人,对死亡的看法也是这样,这是一个规律,人必须死亡,不可能有例外。具体到这个老太太身上,她展现的就是一个知识分子对死亡的认知。但不同的一点是女儿得的是阿尔茨海默病,这个病让记忆的消亡是渐进的,而这种渐进的忘却会比突然的死亡来得更残忍,更让人不舍和心疼。”
吴彦姝的人生里也有很长一段时间在照顾病人,从爱人到双亲,她的人生都在为所爱之人的人生最后一程奔忙。“我这个人胸无大志,退了休以后,我在家里照顾两个病人的时候,我也觉得这是对我的需要,我觉得把他们照顾好就是我的义务,就是我应该做的,那时候不去想艺术什么的,我也觉得没有白活,也觉得陪伴他们很有意义。后来他们都相继去世了。我在家里没有事干,每天做做家务,弄弄花草,也觉得很平静充实,让我出来演戏,我也就出来演戏了。”
《妈妈!》剧照
各式各样的“国民奶奶”,都不是吴彦姝
虽然一直在山西演话剧,不过吴彦姝和电影早就结下冥冥之中的缘分。
七十年代末,因为团里缺导演,吴彦姝成了团里发展培养的对象。她被选送去跟着大导演谢晋在《啊!摇篮》中担任副导演。但再续上与电影的缘分,竟然是退休十多年后了。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导演薛晓璐第一眼看到吴彦姝,我就觉得她要找的那个奶奶是她。“她是一个有质感的老太太,我喜欢她的皱纹,她的皱纹特别慈祥。”吴彦姝在片中的角色并不重,和林爷爷办婚礼时那句“谢谢你哦”却令不少观众破防。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剧照
张艾嘉的《相爱相亲》里,吴彦姝饰演的姥姥最后放下了守了一辈子的孤坟,双眼含泪摸着丈夫的棺材说:“我不要你了。”微微佝偻的瘦小身躯里是坚守一生后的不舍、豁达与坦荡。
《穿过寒冬拥抱你》中,她是临危受命坚守前线的医生,在出租车上通过手机答应男友的求婚,跟剧组里香港服装师现学的那句粤语台词“呆曲C,我应承你”,成为整部戏最催泪又温暖的时刻之一。
《又见奈良》里她只身前往日本寻找失去音信的战后遗孤养女,言语不通在异国他乡凭借着自己笨拙的肢体和表情传达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善意。
《流金岁月》里80多岁的南孙奶奶面对已经破产落败的一家子,依然腰板挺直,即使一顿简单的家常饭菜,也要确保装盘得体。“如果一家人,今天不做饭了,明天不梳头了,衣服也不熨了,那才是没了家,没了生活呢。”坚定自持中让人看到真正的优雅。
《流金岁月》剧照
有人夸赞吴彦姝的可塑性很强,既能够演名媛,又能演农村老太太。她刚被女儿接到北京生活的时候,偶尔客串一些戏份,觉得这个年纪能演的角色已经不多,只要有需要,戏多戏少她都乐意。因为话剧演员出身,台词功力了得,越来越多戏份吃重的重要角色都找上了她。
吴彦姝告诉记者,演员始终被动,能够遇上什么样的戏并没法预设,“我没想过我一定要接什么样的戏,不接什么样戏,但还是会看这个剧本里的人物‘有没有戏’,最主要的是有性格,这样的话你在创造角色的时候就能跟上一个角色区别开。我一直要求我自己创造角色,要和其他角色区别开,要使自己忘我,所谓的忘我就绝对不能是吴彦姝,应该是角色那个人。如果总要演自己,那还叫演员吗?”
《妈妈!》剧照
生活随性,但这三件小事每天都要坚持做
今年上半年,吴彦姝在片场一组健身视频上了微博热搜。视频里,吴彦姝向导演展示她的一字马、小燕飞、平板支撑等高难度动作,年轻人做起来都不轻松的姿势,她完成得标准又轻盈。这些动作也被导演保留到电影里,成为极具说服力的来自母体的无限潜能。
说起这段秀技能的机缘,是有一天导演杨荔钠问她,姥姥你会哪些运动?当时现场正好铺了一个瑜伽垫,吴彦姝就走过去趴在上头,做了她日常锻炼会做的动作,导演惊喜地大呼“都用上都用上!”
她的状态太好了,以至于这些年几乎逢人必被问的问题,就是如何保养或是日常生活里是什么样的状态。吴彦姝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日常的生活其实很随性,“我跟大家一样起了床以后遇到什么事做什么事儿,也没有必须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必须讲究吃什么。还是会看心情,看当下那一天具体遇到什么事需要我去做。但是有一点我坚持的就是锻炼身体,平板撑一分钟,‘燕儿飞’一分钟,还有每天要走6000步左右,这三样我是坚持每天都要做的。没有时间规定,得空了就做了。”
《妈妈!》剧照
这些年吴彦姝的戏越接越多,作为“高龄劳模”,每次进组前,她还会去做个体检,好让合作的伙伴放心。这次挑梁戏份如此吃重的大女主,她也没觉得体力上有什么辛苦,“不管是主角配角,只要开机,就在这个角色里生活,并不是次要角色就比主要角色省力,只不过主要角色拍摄的时间长,次要角色时间短一些,但每一天里投入的精力是一样的。”
电影里的妈妈,在女儿得病之前,是一个依赖晚辈安享晚年的状态,吴彦姝也观察到生活中有一些老年人上了年纪后会变得越发像小孩,但她说自己完全不是这样,“我要求我自己是非常独立的。”无论是拍《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还是《又见奈良》都在国外取景,她是不懂英文一个人拿着护照,把关键词写下来注好拼音就能在异国他乡自己去玩得自得其乐的老太太。孩子们也知道她独立,支持她继续做想做的事, “只要我精力可以,会一直拍下去。女儿外孙不反对,我不限制他们,他们也就不会限制我,而且他们对我很放心,因为我完全可以自理,每次拍戏都是一个人坐飞机去片场。”
《又见奈良》剧照
角色越接越多,她反而越发起劲,“年轻的时候选择演员的时候,我就知道做演员是辛苦的,我们那个时候坐着卡车去给农民或者是部队演出,到工厂、农村和部队去,辛苦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你就应该是这样,要不你就不要选择做演员。”吴彦姝说,“我是挺喜欢累的,我觉得累点才能够付出的多,才能够创造的更多。”
随着这些年被越来越多的观众认识,许多人评价吴彦姝是能够看到老去后“最好的样子”,问她怎样看待自己当下的年龄和状态,吴彦姝说,“我就不去考虑,岁月就是要流逝的,忧虑今天又长了一根皱纹了,明天脸肌肉又塌了,再怎么补充过一阵子还得老,反而弄得自己心情不好。我就高高兴兴地过每一天,做好自己的事情,让自己强大起来,别人也就对你另眼看待。”
至于被评价最多的“优雅”,吴彦姝说,“好多人都爱说我优雅,我自己从来没这么觉得,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