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乡村“画”青春

作者: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年09月06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胡春艳

一个上午的时间,天津市宝坻区新开口镇洛水坨村灰白色的墙面就换了新颜。一幅幅图画从大学生的笔尖跃入乡间,平静的小村顿时添了生机。该村党支部书记邓忠伟感慨。

不远处的方家庄镇小杜庄村,一群手拿颜料画笔的年轻人在随意堆砌的废弃轮胎上“点石成金”,昔日旧物变身艺术品,装点了村里少年的童年。

这些年轻人从天津市各个艺术院校而来,在2022年这个暑期,他们走出课堂、投身乡野,来到天津市宝坻区的各个乡村,绘制墙画、设计文创、科普宣讲……用自己的小特长去回答乡村振兴的大课题。

盘活资源,打造互助共赢新项目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高校是人才培养高地,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如何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国家战略规划,运用自身知识技能扎根基层、助力乡村建设,是高校和乡村共同面临的课题。

主题实践活动是唤醒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可如何做好人才供需双方的有效衔接,则需要优质项目的支撑。

“宝坻农业资源丰富,农业历史悠久,可以为同学们了解知晓乡村新情况、探索创新振兴新模式提供广泛资源。”团宝坻区委书记李津说,团组织致力于搭建一个“按需设项、互助共赢”的社会实践平台,力争成为高校大学生知农、爱农、助农的桥梁纽带。

为此,团宝坻区委从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出发,选择与项目匹配的高校学生群体,充分整合现有乡村资源,采用多方协同的联动机制,将大学生的专业方向和乡村事业发展的实际走向相结合,搭建起“高校+乡镇+产业”的扶农助农平台,让大学生实践活动踩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足印上。

今年暑假,团宝坻区委为天津农学院大学生设计了暑期实践项目时,针对艺术学院学生特点,团干部主动对接了新开口镇的农产业资源和红色资源,让实践活动不仅具有实用性,也有年轻人发挥自身价值的创新性。

“这对青年大学生了解社情民意,从实践中印证、诠释理论有很大帮助。”天津农学院辅导员耿瞰认为,这次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在项目设置上更有针对性,学生收获很大,“大家发挥各自智慧建设乡村的热情也高涨起来。”

打破“次元壁” 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宝坻区地处北京、天津、唐山三大城市中心腹地,是天津市传统农业大区。

不久前召开的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加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该区正在致力于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何在推动“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发展的奋斗路上注入青年新活力,是团宝坻区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课题之一。

黄庄镇的稻香米业公司是宝坻区黄庄镇的一家本土企业,以谷物种植、农产品销售为主要经营范围。为助力农产品营销发展,团宝坻区委对接了天津商业大学暑期实践团队,共同为大学生设计实践活动方案。

实践团师生调研了黄庄生态旅游发展情况,深入了解了当地的传统文化技艺,在走访和调研过程中,大学生走近当地老百姓,与当地的乡土文化产生共鸣,随后为企业设计出充满青春活力的品牌LOGO。年轻人将乡村生活体验转化为文艺创新作品,为推动农产品转型升级注入了青春动能。

来自天津科技大学和天津体育学院社会实践团的师生们则围绕乡村振兴,以“青山绿水、家禽嬉戏、五谷丰登”为主题,将对美丽乡村的无尽畅想搬上了墙面,让牛家牌翟家庄村的村民感受到满满的青春活力。

李津说,团组织做的,就是打破大学生和乡村、农业之间的“次元壁”,无论是以文化再造乡村,还是用艺术赋能企业,都是用年轻人的创新和热情将乡村的发展资源转化为生命力。他期待乡村和高校的合作更紧密起来,搭建广阔平台,为激发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展现新变化,提供学子返乡新机遇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的广阔天地给青年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创业机会。然而一个现实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对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情况以及家乡的具体发展变化了解甚少,这也成为阻碍人才返乡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

“以前不懂得自己的专业到底能为乡村振兴做点什么,”天津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学生李佳雯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暑期实践,在方家庄镇的“三下乡”之旅,让她看到了自己所学的艺术美学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关联。

她和同学们将传统文化注入到包装设计,可以让传统农副产品更加具有“吸引力”;她们帮助乡村制造企业更好地挖掘市场发展新潜力,为乡村生态游畅通了宣传渠道,进一步扩大美丽乡村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而李佳雯和同学们也在为小乡村出谋划策的过程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逐渐清晰。

“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对接平台,正是一个向大学生展示当代乡村新变化、就业新平台的窗口,我们愿意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家乡实实在在的变化发展,鼓励大学生群体将小我融入大我,扎根基层,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实现自我价值。”李津说。


【责任编辑:陈凤莉】

古籍藏古曲,千年历史可听可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5 20:48:05

微电影作品展播:给恩施高中的一封信

中青盛世2022-09-01 13:30:48

“守护乡村儿童美育梦想”公益活动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5 22:08:55

北京十月文学月,从行走中轴线出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5 22:22:25

MV | 把三千年历史的城市唱给你听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5 23:04:52

MV《阔步征途》,致敬老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9-01 19:20:21

原创MV《站立有我》致敬最可爱的人

人民武警2022-08-31 2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