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平凡种子酝酿不凡力量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年09月02日

    《开学第一课》录制现场。节目组供图

http://vod.cyol.com/vod/data/video/202209/02/5bc174f8-55f4-4738-bb2f-f4dfd6a31ec4/transcode_e2225d12-660c-adc2-6eb0-6fd73cce.mp4/av-g.m3u8

    成长总绕不开三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这也是9月1日《开学第一课》作为“国家级大思政课”,今年要努力回答的问题。

    种子是土地的“孩子”,孩子是土地的“种子”

    “我是谁?”82岁的谢华安院士做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比喻:种子。

    他是一位植物遗传育种学家,五十年如一日不断培育优质稻种,种子就是他的“孩子”。这次,他把自己的“孩子”放大数倍,介绍给全国中小学生:有的胖乎乎,有的细长,有的呈红色,有的是黄色……身形、颜色各异,身怀不同“超能力”。他对录制现场和屏幕前的孩子们说:“你们面前的那些种子跟你们是很相同的。”

    种子是土地的“孩子”,孩子们何尝不是这片土地的“种子”?

    我们从哪里来?节目中的一粒“万年稻米”再次将人点醒。从一粒米,到一个部落,再到一个国、一种文明,可以说,我们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的果,亦是它绵延不息的“种子”,DNA里刻着中华民族的青松气质、红梅品格,血脉里奔涌着长江、黄河,被播撒、孕育在三级阶梯上的壮阔土地。

    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答案之一,便是植物的种子。

    小身躯里藏着惊人力量,只要有阳光和水充盈脉管,总会凭生之意志本能向上。《开学第一课》带观众上天入地下海,给我们展示了一粒粒“种子”破土而出的模样:拼搏在冬奥会赛场上的奥运会冠军、在荒原上创造“绿色奇迹”的三代塞罕坝务林人、探源青藏高原地理气候变迁的科研工作者、首批舰载机英雄飞行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青少年时期的立志,有时比获取知识、技能更重要

    如今的中国义务教育,“双减”减的是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学生及其家长所面临的校外培训负担。减了之后,要增什么呢?

    一颗颗可爱的,萌萌哒的种子都在渴望长大,虽然资质不同。有的将来会开出最绚烂的花朵,有的将来要长成最笔直的栋梁,有的会成为抗旱的作物,也有的能长出肥厚的冠叶为人遮阳……

    今天的《开学第一课》就想回答这个增的问题:一颗颗种子长大“将要到哪里去”——这一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干什么样的一番事业。

    一身气力若不能用对地方,也枉费这“天生神力”。古人早已看得明白,写下警世名言:“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

    为何说“立”志?志向,可让人的精气神立起来,一如种子的“根”,立得住,才能长得高、看得远。正所谓“参天之木,必有其根”,青少年正值“拔节孕穗期”,某种意义上说,立志,比知识、技能教育更重要。

    但这志向并非凭空想来的,它是真真切切从脚下这片土地中长出来的。

    1941年出生的谢华安院士是饿着长大的,外婆曾想喝一碗稀饭都不能如愿。由己及人,他立志让“人人有一碗饭吃”。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50年来,他在海南岛不断培育优质稻种,斗天斗地还要斗老鼠,为了赶走老鼠守护种子,半夜要打着手电,拿着竹棍,沿着田埂四周走,直到天明。

    多年前,曾有人发出惊世之问: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

    在很多如谢华安一样的农业科学家的努力下,中国人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如今的我们可以挺直腰杆儿说,中国人可以自己养活中国人!

    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周建平在小学时见证了“两弹一星”的惊人发展,“三钱”的名字如雷贯耳,努力“使我的同胞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的钱学森更成为他的“偶像”。

    后来他考入国防科技大学,加入国家发展航天队伍,立志让中国人自己的航天器飞向更高更远的太空。如今,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正努力让中国的航天器把人类的文明拖向星辰大海。

    他们的志向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不挨饿、不挨打、不挨骂,为这片土地上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为这片土地上的几千年文明延续荣光,他们扎根于此,昂起头颅,破土而出。

    立志难,不在胜人,在自胜——战胜精致利己的“小我”,方成胸怀家国的“大我”;战胜眼前的风雪弥漫,去搏一个不确定会成功或失败的未来。

    这样的“苦修”吓退了不少年轻人。立志难,实现志向更难,有人干脆便得过且过,标榜所谓的“活在当下”,躲进声光电营造的虚拟世界中求快活、“充”英雄。

    抽象的人物、虚拟的世界如此诱人,附着在他们身上的爱和欲望只需动动手指、眼球和神经便可能实现,一切凭空想象,收放自如。而具体的世界又如此麻烦,压力、贫困、愤怒、冲突、困惑、丑陋、竞争、困难无处可躲,想要爱它,甚至改变它,需要大胸怀、大志向、大“心脏”。

    但在虚拟世界中轻易获得的感官享乐,亦会轻而易举地消失,刻骨铭心的精神愉悦必是不懈奋斗后的悠长回响。

    立志,对峙平凡追寻不凡

    每一种植物在它的种子阶段,都是如此弱小,容易被自然淘汰。

    平凡的种子和英雄梦之间,差距似在天与渊之间。

    确实,实现志向的路绝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所谓“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现实生活中那些真正的英雄不畏难,更不怕挫败。

    徐梦桃,在站上北京冬奥会赛场前,已三战冬奥会却次次与金牌失之交臂,并历经两次重伤、4次手术。看着她在平昌冬奥会赛场上从高空落地后,头朝下翻转着摔倒,一帧帧图像扎进了肉里,一种强烈的疼痛感穿透屏幕而来。所以,当看她在北京夜空中翻转、稳稳落地,当她展开国旗大声问道,“我是第一吗?我是第一吗?”更加忍不住和她一起热泪盈眶——这是一种不服输、不怕输的信念。

    已经成为英雄的那个时刻,徐梦桃居然自己还不相信。可见对峙平凡要走一段多么漫长的道路。

    真正的英雄亦不惧艰险,甚至牺牲。于是,便有这样一群科学家,他们克服低温缺氧,穿越艰难险阻,在青藏高原上摸索前行,在世界屋脊探寻人与自然、生命与环境气候的密码;也便有这样一名飞行员,在驾驶歼-15进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时突遇电传故障,危急关头,他的战友们大喊“快跳伞,快跳伞”,但他选择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也因此错过最佳跳伞时机,重重摔在地上,牺牲时仅29岁。

    《开学第一课》拍摄现场的孩子听到了他的名字:张超。一张张稚嫩的脸,又悲伤又崇拜。

    他的战友说,在被送往医院的路上,他恢复了意识,还清晰地问团长,“我还能不能飞?”他虽“停在了距离成功只有几步的路上”,但他这种向死而生的意志却跟随他的队友一次次起飞、翱翔。如今他的队友已成为中国海军第一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如今的中国已正式跨入“三航母时代”,一批批无惧无畏的海空勇士已航入“深蓝”。

    孩子们在深深的共鸣中开始理解“英雄”两个字的分量。每一颗种子都在仰望英雄,也在编织自己的英雄梦。

    新中国正是在一代代英雄豪杰的奋力拼杀、保驾护航中突破重围,迈向强国之列。不过,没有天生的英雄,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一如一粒粒不起眼的“种子”。何以成为英雄?在于立志,把根向下扎得更深,更在于不懈奋斗,拼尽全力让生命向善向上,去托举起那些或大或小的梦想。

    我们需要这样的英雄,《开学第一课》给我们看到了何为真英雄。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必将涌现出更多的少年英雄。童声合唱适时响起——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一粒种子 背着行囊

    被风吹落在世界闯荡

    筚路蓝缕 孤身而往

    破土于蛮荒放肆倔强

    春虫在呢喃 夏天的雨

    秋果在摇晃 冬天收起秘密

    平凡会酝酿 不凡的力量

    带我们走向 下一个远方

    本报北京9月1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安徽百名“民乐少年”游徽州 奏民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8-24 18:53:51

山东:讲好新时代“鲁菜故事”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8-24 18:53:40

漫画家蔡志忠谈弟子贺鹏飞:他的泼墨是我教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8-24 18:46:56

央视少儿频道量身打造暑期“功能性”片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8-19 20:21:33

中青报发布MV《生命的光亮》 医师节致敬白衣天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8-19 15:48:26

《冰雨火》导演傅东育:每个演员都是一块拼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8-18 15:11:35

画变乐 千里江山就是我的祖国

中国青年报2022-08-18 07:34:56

吕嘉率艺术家打造社区音乐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8-18 09:35:28

以食会友!中韩厨师美味对对碰

中国青年报2022-08-17 06:3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