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山东潍坊:乡土里长出版权故事

作者:邢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年08月30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一件泥塑,一颗西瓜……在山东省潍坊市,这些特色农产品如今变得不再普通,而是被纳入版权保护范围,越来越多的当地农民享受到版权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福利”。

大山里也可以有版权么?

事实上,对当地广大村民而言,“版权”二字一度离他们极为遥远。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扑灰年画和泥塑的发源地,潍坊高密姜庄镇有69人从事泥塑、扑灰年华、木版年画等传统文化工作,多年来泥塑加工一直呈现小、散、乱的局面,甚至不少原创作品被外地同行据为己有。

8月26日,潍坊市首届版权博览会上展出的当地特色泥塑作品(图片由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

如何有效保护底蕴丰厚的非遗文化,同时保护乡村手工艺人的创作热情?

“版权”成为解决问题的着力点。

近年来,姜庄镇将文化振兴与版权工作相结合,以保护、传承、利用为主线,全力推动版权工作与民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步提升,共享“传承人得保护+群众得实惠+村集体经济得壮大”的版权工作成果,走出了一条以版权赋能乡村文化发展的“姜庄路径”。

“前些年不懂得咱的手艺还能登记版权,让其他地区占了先机抢了头名,现如今,文化站教给了咱版权知识,新作品问世前必须先申请版权登记,这心里头也踏实多了。”该镇聂家庄泥塑传承人聂来忱说。

和聂来忱一样,潜移默化中,版权意识渐渐进入当地群众生活,有效带动120多名泥塑艺人参与加工,每年可加工“泥叫虎”系列产品40多万个,远销全国一线城市,村集体增收20万元以上。

昔日“家庭小作坊”摇身变成“家门口赚钱的工厂”,版权工作的有力推进,进一步打通了村民的增收致富渠道。

伴随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模式”(即“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的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潍坊市在全国、全省率先开展为期三年的“版权进乡村”行动,被国家版权局誉为全国版权领域的“创举”。

除了将版权与民间文艺相融合,潍坊市还将版权与特色农业相融合,实施版权+瓜果产业+蔬菜产业+花卉产业,构建起瓜果、蔬菜、花卉等特色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全产业链”版权保护体系。

颇具特色的“郭”牌西瓜外包装。(图片由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

以寒亭“郭”牌西瓜为例,从西瓜的种子研发、种植模式到产品包装、LOGO设计、防伪标识等全链条进行保护,1个西瓜能卖到100元以上,企业年产值达2亿元以上;寿光市在蔬菜种子培育、技术研发、产品包装等方面创新保护,将蔬菜与文化、艺术相融合,打造了独具菜乡特色的创意农业,为菜都的蔬菜种植再添强劲动力。

与此同时,潍坊市还充分发挥典型引领在乡村版权工作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选树了100名乡村版权带头人、100个乡村版权示范村镇、100个乡村版权示范村镇示范园区,形成“三个一百”乡村版权典型集群。

“我们通过挖掘发展特色乡村版权产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顺利实现了农民增收。”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党组书记权文松表示。

如今,“打造版权高质量发展潍坊模式”已成为山东省这座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共识。

自2020年9月起,潍坊市按照“全市域参与、全方位服务、全链条保护、全产业推动”总体思路,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相关内容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首次写入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相比创建前的2019年,2020年全市登记版权作品24796件,增长200%以上;2021年登记版权作品64413件,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2022年版权作品登记数量又创新高,仅上半年就达6万件;全市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率达到100%。

据了解,接下来,潍坊市将着力完善版权工作体制机制,提高版权创作数量质量,并进一步提振版权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郭韶明】

河道古街迎亲忙 古风婚礼正回潮

中国青年报2024-05-10 08:51:45

母亲节:长大后,你想成为妈妈一样的人吗

中国青年报2024-05-10 08:22:17

博物馆里的真心话大冒险

中国青年报2024-05-10 09:32:30

相信文学的人,会找到梦想的“阿勒泰”

中国青年报2024-05-09 20:23:25

青年范儿·文化场|你拥有怎样的母女关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08 22:23:40

旅行中,当严谨的J人遇上随性的P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08 22: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