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这个暑假,上大研究生们在忙什么?这本手账来揭秘!

来源:上海大学2022年08月23日

SHUer们的暑假生活


SUMMER COME


立秋已过,酷暑却未停歇

暑假已经过去大半

想必各位SHUer们

在这个炙热而又绚烂的盛夏里

都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精彩时刻

让我们一起打开这本手账本

看看SHUer们的青春酷夏吧



科研:骐骥千里

非一日之功

DAY 1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光音队”团队

这个暑假,我们团队针对高速公路异常事件无法实时监测的问题,在学校实验室完成了基于光纤传感的高速公路异常事件检测系统并积极参与了“正泰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通过本次科研实践,团队队员们更加感到合作的重要性,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研究生 潘晓樊

暑假留校期间,我将疫情封控期间积累的理论基础付诸科研实践中,继续开展关于“不同铁矿物固定有机物和重金属性能”的研究。每天在实验室就是不断配试试剂,去观察铁矿物质在不同溶剂浓度中的反应,基本上每天实验时间是8个小时,忙碌的时候可以达到12个小时。在这过程中,我体会到了科研人的辛苦,同时也体会到了科研的乐趣。当我亲手开展的实验发生了非常有趣的现象,我感觉到无比的开心和幸福,这是一种珍贵的成就感。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 彭振春

暑假期间在校准备毕业论文和秋招,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科研人的不易,科研需要沉淀,需要真正意义上实现理论和操作相结合。

在这期间我反思了之前编程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我复盘了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理论知识,比如DQN算法和DDPG算法的具体区别,我发现了两种算法在设计网络时的差别,发现问题后,我尝试去更改其中actor和critc网络的环境,最终解决了我的一些问题。研究过程是一段不断尝试,不断试错,不断否定、不断进步的过程。我相信未来会更好!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 徐子硕

作为一名SHU准研二研究生,由于上半年疫情的突发,我的科研进展受到影响,今年暑假便决定留校开展科研项目。所幸疫情缓解后,实验室得以开放,感谢学校提供的科研平台,做实验虽很累,但看到记录的一组组有效的数据,再累也值得。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

厚积薄发,方为上策

即便是在假期里

也不要忘了放松之余

保持学习的习惯

努力是不会背叛你的!


实践:绝知此事

要躬行

DAY 2

理学院“忆红旗渠精神”实践团队

在本次暑期实践项目中,我们选择寻访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的红旗渠红色景区,学习红旗渠革命精神,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查询相关历史资料及文献后,分别寻访了红旗渠纪念馆、分水闸以及青年洞。

作为新时代青年,通过此次“学党史溯百年初心”实践活动,我们更应无愧今时今日的使命担当,将红旗渠精神传承下去;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文学院研究生 钟雨淅

这个假期我组建地方茶产业考察小队,并担任组长,带领组员们调研黔茶(贵州茶叶)如何经由上海市进行茶叶外贸出口。在此过程中,我们也深刻理解了乡村振兴的理论、政策与实践研究,帮助思考其外销策略。同时联合同学策划概念片拍摄、讨论分镜,研究IP打造。由此,我明确了自身的研究课题,并相信目光越是望向远方,脚就一定要踩着实地。这样学术的产出才会具备人文关怀,成果也才能具有现实意义。



上海美术学院“艺术乡建”实践团队

在暑假实践中,我们与当地村委、村民、策展人、现场搭建工人反复沟通,将自身所学融入艺术乡建中,通过跨专业合作,将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江海村蔬菜大棚打造成摩登的展览空间,建立乡村新形象,助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评级,让乡村百姓为自己的家园而自豪。同时,我们从乡村田野中汲取营养,浇灌出文艺的百花园为人民绽放,对乡村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摩登田野”活动中,艺术不仅介入了乡村,也介入了每一个参与者的心灵,呼唤我们回归自然,回到本心,更多地关注村民真实的需求。




马克思主义学院“寻大钊印记”实践团队

这个假期,我们深入挖掘了李大钊先生与上海大学的渊源,以“梳、宣、研、思”形式开展社会实践,并在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特邀副会长徐光寿教授的专业指导下,从李大钊与上海大学的直接与间接联系入手,完成了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色的实践梳理报告,并在校内外开展主题宣讲22场,广泛宣传上海大学的红色校史。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李大钊先生对于革命事业的热忱、对于青年学子的关心,赓续红色基因、讲好上大故事,我们责无旁贷。






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西西

这个暑假我参加了政府开展的暑期大学生实践活动,在街道办事处党建办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在党建办,我主要负责党员信息采集、整理和统计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整理等工作,以及撰写一些汇报材料和新闻简报等。工作十分忙碌,但是工作氛围和周围的前辈都很棒,不仅在工作上帮助我们,还很关心我们的餐食问题。在这短短一个月时间里,我了解了党建办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深切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和学习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深知自己还有许多需要努力的地方,也将会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继续改进,不断成长!



无论是前往社区支援的工作者

前往乡村寻觅文化种子的践行者

还是探索传播红色记忆的宣讲者

每一寸天地,每一个岗位

都代表着一个责任,一种坚持

都在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彩

谱写出专属自己的精彩篇章


志愿:我是一块砖

哪里需要往哪搬

DAY 3

上海美术学院研究生 耿雨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平静的暑期生活,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作为一名党员,我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第一时间报名加入了“疫情防控党员志愿先锋队”。在家乡主城区封控期间,我每天早上4、5点钟就起床前往核酸检测点,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以便核酸检测可以正常、按时进行。尽管每次志愿工作结束,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打湿,但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想我们应该主动肩负起抗疫的责任,把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让青春在抗疫一线闪闪发光! 




国际教育学院研究生 宋冰艳(右一)

一场战“疫”悄无声息,有那么一群人,无声坚守学校。为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守护师生健康,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着暖心力量,他们就是疫情防控志愿者。我很荣幸能加入为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的行列。物资输送、教育超市义工、核酸检测服务,志愿者们一直在行动,正是心头有牵挂,一起组成防疫的城池营垒,守护校园岁月静好。



马克思学院研究生 王笑颖

八月,我的家乡义乌突然出现新冠疫情,身为青年共产党员,我在看到小区的志愿者招募启事,第一时间与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联系,报名了核酸扫码的志愿者。

凌晨四点多的时候,我就咬着一块面包到达志愿地点,换上防护服,看着天空由暗转明,在炎热的酷暑下一个个地录入信息,虽然内容不难,但也不能松懈半刻。每天都会有人对着我们说谢谢,你们辛苦了!这时候感觉所有的闷热都会一扫而空,幸福极了!志愿者就是如此,在奉献自己的过程中感受到无比的快乐,也真心希望疫情早日驱散,生活回归正常。





烈日的炎热胜不过心的滚烫

就算微小

也想要贡献一点点力量

望这微光终究能

汇聚成照亮这尘世的明亮


实习:今天也收获了新体验!

DAY 4

理学院研究生 秦为路

在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挂职的暑假里,我在周家渡恒大居民区委员会参与完成了居民核酸检测、浦东联防联控平台流调排查、老年人疫苗接种、退伍军人优待证网上办理、文明城区创建、浦东新区区情考察等工作。在经历了基层工作的纷繁之后,才真正地体会到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句话所展现出的基层干部工作内涵,各个条线的具体政策解读、任务部署、工作要求,都要靠基层工作者“承上启下、穿针引线”,把“国家大事”落实成群众身边的“具体小事”。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青年学子,我们要有朝气、有干劲,适应新时代下的基层工作,了解人民群众所想所愿,尽心尽力地为群众服务。



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研究生 李欣骁

在携程实习的日子里,我的工作主要是数据分析、创意脑暴以及新闻稿件撰写。在公共关系与政府事务部的实习工作,让我更深入地从各数据维度去研究旅游市场,在日复一日整理文旅热点的过程中也使我对媒介传播与广告营销有了更敏锐的捕捉力,让我能够更加熟练地捕捉用户需求。互联网企业快节奏的工作也让即将走出校园走入社会的我得到了历练。



理学院研究生 岳新爽

在农商银行支行实习的日子, 接触各色各样的客户, 处理联翩而至的问题, 便是我日复一日的工作。 除了银行的相关业务的日益熟练, 那种勇挑重任、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 已然成为我人生中的一笔重要财富。






炎热夏日里

去往憧憬过的地方

坐在梦寐已久的工位上

是历练也是考验

每一位坚持在实习中的SHUer们

都辛苦啦~


旅游:用脚丈量

祖国的大好河山~

DAY 5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 吕明睿 

2022年的夏天似是格外的热,去北方避暑,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零下10度的室内滑雪场里,单板滑雪真的是一件很酷的事。数十次的跌倒,并没有磨灭我的热情,完整地滑下去,是我数个小时努力的成果。

在这个时刻,夏天仿佛已经成为过去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 何忠书

距上一次踏入云南大地,已有近三年的光景。那时冰雪犹在,寒风未改,日照金山,便是那惊鸿一瞥。

这个暑假,再入云南,腊月的寒风也化作盛夏的热浪。时光荏苒,当年的队伍现已散落天涯,难再相逢。

人生并非一路坦途,未来也许会经历艰难险阻,也希望未来的日子,能继续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研究生 陆博阳

趁着假期,和朋友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坐上五十多个小时火车前往西藏。从祖国的东海岸出发穿山越岭,感慨华夏大地幅员辽阔的同时,又惊叹和自豪于祖国“基建狂魔”的能力和高效。原来布达拉宫的恢弘瑰丽,哪怕是远观也足够震撼;坐在羊卓雍措的湖畔,碧波涟漪,白云低垂,人间仙境大抵如此;站在卡若拉冰川的山脚,短袖到羽绒服的切换,让我真真感受到了什么叫“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虽然,我走过的仅仅是西藏的冰山一角,但那些我旅途结识的伙伴和不期而遇的美好,却让回忆填满色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也即是在此吧。




两个月的悠长暑假

这短短的回忆录仅仅是一个个小片段

一些快乐 一些感动 一些收获 一些成长

都藏在回忆的角落里

汇聚成了一份属于2022年夏日的精彩纷呈

趁假期还未划上句号

各位SHUer们

一起燃动盛夏吧!

【责任编辑:曹竞】

央视少儿频道量身打造暑期“功能性”片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8-19 20:21:33

中青报发布MV《生命的光亮》 医师节致敬白衣天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8-19 15:48:26

《冰雨火》导演傅东育:每个演员都是一块拼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8-18 15:11:35

画变乐 千里江山就是我的祖国

中国青年报2022-08-18 07:34:56

吕嘉率艺术家打造社区音乐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8-18 09:35:28

以食会友!中韩厨师美味对对碰

中国青年报2022-08-17 06:38:58

00后大学生:爱上跑步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8-17 11:12:34

呈现“夹缝中”的25岁 ,《二十不惑2》8月17日开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8-17 16:15:08

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在济南举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8-17 21:4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