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皓史成双”火了之后,王皓终于能拿到完整的剧本了|腾讯新闻贵圈

作者:何可以 来源:贵圈·腾讯新闻立春工作室2022年08月20日

趁着《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热度,去年年底,王皓接受了很多采访。他半开玩笑地说过,“估计过不久,我们就凉了。”那个时候,他与史策组成的“皓史成双”组合,获得季军,也让他们成为这个综艺最热门的搭档之一。

半年后,我们再次见到了王皓——想看看这个借助综艺略略被观众和行业看到的演员,在热度过去之后的娱乐圈进阶之路。

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之前,王皓的经历和行业里任何一个无名演员没有大差别。本科学表演,但不是名校。有不少才艺,学过武术、组过乐队、跳过街舞,但一门心思把表演当事业。成为北漂之后,他频繁地给各种影视剧、话剧项目投简历,日常刷着“坐三小时车聊五分钟就走”的面试。直到他进入繁星戏剧村,开始参演《说走就走的旅行》《我想我疯了》《奋不顾身的爱情》等话剧。这些作品对绝大多数观众来说都很陌生。但对他,能演话剧“已经是很幸运的一个事了”。

直到2021年10月《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综艺开播,观众才看到了他。这档节目被形容为:让“一群脆弱的人互相鼓励”,并从创作实验场走出。这群脆弱的人现实境况很类似——几乎得不到影视剧的表演机会,就连生活,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同样身兼演员和编剧的蒋龙,曾在节目中对黄渤说,几个朋友在参加节目前都已经在考虑转行了。

在节目里,他们被推到了观众的眼前。演员在台上,编剧就在观众席,他们随时可以被叫起来发表意见。《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一个特点,或者初衷,是它将共创者——演员、编剧、制作方都推到观众眼前,并在竞演赛制里,将他们创作的过程也一同呈现出来。

身兼演员和编剧的王晧站在了台前。他有导师李诞口中“难得一见的正常人”的表演,长相是生活里可见的帅——不是高度抛光的“鲜肉帅”,以及被逼急了,动手写出了“爱情六部曲”。

 “皓史成双”

皓史成双”在节目里收获的热度很突出。节目还没结束,他们合体拍摄了时尚杂志封面,接到了广告代言,在收官现场收到了电视剧《二十不惑2》的客串邀请。至于拍戏,那时候两个人的判断,依然还是那句话——“能有些工作就已经很好了,没得挑”,“ 要是一下子参加完比赛,我们都能挑上剧本演了,那也不太可能。”

但这终究成为他们一次足够宝贵的原始积累。尽管不是大起步,但和那些继续在昏暗舞台里演戏的人比起来,他们拥有了进入大众影视剧的入场券。王晧节目后的第一部电影,导演是忻钰坤。电视剧也在无缝进组。他说现在能拍上戏,非常感恩与知足。自己的名字能和其他演员一起出现在电影海报上,还能占据一点边边角角的地方了。

他不用只能抓住“逗人笑”这个生存技能了,也不用再“逼上梁山”去经历创作之苦——那种熬人的,即便带来过片刻成就感,也不愿意轻易开启下一次的辛苦。当然,他做过创作者,也就会一直拥有一些习惯和自觉:习惯性多想,会对其他创作者的苦衷多一些体谅,懂得判断一个剧本与生活的距离,以及理解电影是一个塑造人的艺术。

以下是王皓的口述:

1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之后,我工作机会算是多了不少。之前没什么机会看到剧本,就算面试通过了,也就给试戏的片断,试戏完就回去等通知。演员都这样,正常。

现在我可以看到一些完整的好的故事。找到我的剧本里,喜剧更多一点。但我很清楚,首先我是演员,然后再是演喜剧的演员。我不是只会搞笑。我在学校里学的是专业表演,只不过市面上没有什么“欢乐正剧人”。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让我们这些学表演的人,有了能被看到的机会。

前段时间我拍了忻钰坤导演的电影《热搜》。在剧组里过的春节。

忻导没和我说为什么选我。我猜可能是他看了节目。试戏那天,我都没来得及化妆,皮肤特别不好——但是你知道忻导以前拍《暴裂无声》《心迷宫》那种质感的,我感觉他应该是喜欢我没化妆(的状态)。大家聊了一会儿天。他可能在观察我,观察我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拍影视剧和在舞台上演戏,是不一样的两种爽。话剧一气呵成,人物抒发情绪比较爽,两个小时沉浸在这个环境,跟着人物走。等大幕降下,光全部打开,这个人物已经完整地立在台上,这时候我再跳出来,跟观众介绍我是谁,我饰演的角色是什么。那时候是最爽的。

在舞台上我设计一些小动作,比如紧张时眨眼,没有任何意义——观众看不见嘛。但影视剧,它通过机器把你的微表情放大。这个眨眼放到屏幕上就是有用的,就能更体现人物的心理。有时候可能演员大概也就演了十几秒,但等真正拍出来的时候,通过升格,慢放、配乐之类的,通过导演的一些手法,它能把你想表达的东西完全放大出来。

这次是我第一次拍电影。一开始我特别紧张,不知道看哪儿,演得也特别——我们叫“大”。以前在舞台上,如果演得不够“大”,台下的人会觉得你不使劲儿,特别懈,甚至如果不“大”,后排的观众是看不到的。但是在镜头里,稍微有一点“大”都会觉得,怎么这么演呢?怎么这么假呢?特别像样板戏,一板一眼的。在特别使劲儿和特别懈中间,有一个度 。这得一遍一遍地磨。 

有一场戏,拍第一条时,我在那儿跑,“噔噔噔”的,表情也是一挑眉一瞪眼——很做作。这时候导演就喊:“停。你来看一下。”等看到镜头里我的表演,我脸“腾”就红了。以前觉得自己演挺好的,怎么在戏里是这样?

有时候和对手戏演员演戏,感觉对方很轻松 而我在旁边就张牙舞爪的。结果在镜头里一看,人家的表演是刚刚好的,我就像个猴儿似的。我自己就能感觉不对劲,赶紧说:“对不起,再来,再来”。

舞台上讲究演员的掌控力。大幕拉开了以后,在台上发生所有的事都是演员去控制。没人会喊“卡”,你也没机会说“导演对不起,我们再来一遍”。但影视是所有东西结合在一起。所有演员、剧情和无数技术工种构成一个圆,我要做的就是画好我那一段弧线。 

就这样慢慢地,每一场戏都去适应。导演平时会很仔细地和我讲。如果他觉得不行,不会大声地说,而是跑来单独和我说:刚才那个很好,你可以再加一下?这个地方要怎么怎么样,要不要再试一下?他像个老师,非常保护演员。我很庆幸我碰到了很好的导演,很好的对手戏演员,很好的组织,大家都很照顾我。

2

在剧组,我会在有限的空间里跟导演聊一下。

你以为我很爱创作?因为我是个演员啊。只是当你马上要演出,但是又没有东西的时候,不可能坐等别人把完整的剧本拿过来,那就只能是大家在一块儿攒、一块儿想。喜剧创作非常痛苦,是一个费心费力的过程,很熬人,要反复地跳进跳出,站在观众和演员自己的角度看剧本,还要从整体看……如果演完以后,大家觉得你这个东西还不错,会有成就感。但是当下也不希望再有下一次了。

我喜欢喜剧,是因为开心。喜剧的排练、演出、片场、角色人物,包括观众看完,都很开心。一开始演喜剧,就因为它是最快跟观众互动的方式——这个包袱响没响,我马上就知道,如果好笑,台下就是有反应。可能是为了想拥有更大的自信,我慢慢偏向了喜剧。 

也会有一些时候我会想到剧场。我会主动想一想与过去演话剧时的区别在哪儿,会去对比、会复盘这个事。比如,如果还在演舞台剧,这个时间点我应该已经演完了,我已经坐地铁回家了。一般我在剧场演完是九点半,地铁上都没座儿。我回家得换好几条线。一换线,我就知道哪一个闸门它是有可能有座的,哪一条路是换乘最快。现在我拍戏,都在很远的剧组,没办法坐地铁了。其实生活没什么特别大的变化,就是工作机会多了,生活肯定比以前要好了。但同时来的也是压力也会变大了。

我现在还想演话剧,时间窜一窜也总是会有的。我自己选的这行,好的坏的都要接受。其实目标,说白了不就是想被更多人看到吗?

3

我没想要太多。要太多,会消耗对表演的热情。我不想自己把表演当成活儿干了。

以前演话剧,场次特别多,一轮可能30多场,两个月里连演个两三轮。我在每天晚上的这个时刻,都要把手伸出去,说同一句话。即便对这个戏再怎么有感情,演了几百场以后,都会变成肌肉记忆,一种条件反射。虽然观众不一定能感受到,但对演员来说,如果我每次都是用惯性去伸手,用一样的节奏去表达,我觉得可能慢慢演着演着就不会演了。

之前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我就想,我演戏到底是给谁看呢?要不要去讨好观众呢?比如演话剧的时候,某个地方要不要加个包袱,加个彩儿。加了包袱,会破坏这个人物——明明这个人不应该说这句话,但当我说出这句话,现场的反应又会特别热烈。所以到底是要人物的完整性,还是要观众的反馈呢?

我是演给自己看,还是演给观众看?还有一些前辈,或者一些同行的哥们,觉得你这个地方不应该这么处理,应该如何。我那时候又会想,我是演给同行看还是给观众看?

至少目前我的答案是观众。没有观众的话,表演是不是还有意义?如果没有人看你表演,表演还成立吗?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现在拍的都是现代戏。平时在剧组,我拿个充电宝,拿瓶水就可以自理了。我特别害怕因为我的事儿刮着别人,给别人添麻烦。我在广州随便吃饭,没事儿啊。现在如果跟一堆演员出现在海报上,我们出现在边边角角是最正常的事。

我能做的就是继续提高业务。有人和我说,今天夸你的人,明天有可能是骂你的。好好做人,好好演戏,不要浮躁。我也觉得,没什么好浮躁的。

我想尝试不同的角色,跨度大一点儿,去体验一下不同角色的生活状态。表演这个事,你要热爱它才会有呈现。你真把它当成个活儿的时候,就没什么意思了。

我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会尽力去选择一些离生活不那么远的剧本。但这个距离,不是演员能够改变的。选择剧本的时候,我会把它全都读完,我也不会站在审视者的角度去看剧本。作为演员,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我要演人,不是演符号。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李丹萍】

央视少儿频道量身打造暑期“功能性”片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8-19 20:21:33

中青报发布MV《生命的光亮》 医师节致敬白衣天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8-19 15:48:26

《冰雨火》导演傅东育:每个演员都是一块拼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8-18 15:11:35

画变乐 千里江山就是我的祖国

中国青年报2022-08-18 07:34:56

吕嘉率艺术家打造社区音乐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8-18 09:35:28

以食会友!中韩厨师美味对对碰

中国青年报2022-08-17 06:38:58

00后大学生:爱上跑步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8-17 11:12:34

呈现“夹缝中”的25岁 ,《二十不惑2》8月17日开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8-17 16:15:08

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在济南举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8-17 21:4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