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现实题材网文|网络文学书写“脱贫攻坚”群英谱

作者:胡艳秋 来源:澎湃新闻2022年06月30日

每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有新的主题。面对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以艺术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是时代赋予文学的使命。而网络文学,因其作者数量的庞大、地域分布的广泛,以及作者身份的多元,在反映时代重大主题、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网络文学的作者来自于各行各业,他们拼搏在一线前沿,所以,他们写下的不只是故事,而是真实生活的记录和表达。作为局中人,作为在场者,他们体验并创造着真实的历史,与时代同步伐,与民众同呼吸。越是与基层生活有密切关联的主题,网络文学作家越能发挥他们的优势,因为他们中很多人本身即工作、生活在祖国的天南海北,分布于我们广袤国土每一个细微的末端,他们怀着真诚和热情,用心地记录下周围的人和事,这些涓涓细流的写作汇聚一处,即成为大时代的新史诗。

在这其中,关于“脱贫攻坚”这一重大主题的书写,似乎显得格外亮眼。这不仅是因为这些优秀的网络作家倾情投入、用心创作,还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本身即是驻村的扶贫干部,他们是把诗写在大地上的真正践行者,他们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贫困户从物质生活到精神面貌的逐步变化,乡村从闭塞落后到紧跟时代欣欣向荣的巨大改观,这些是扶贫干部真实的工作成果,也是新时代重大历史时刻的精彩瞬间,网络作家们置身最火热的扶贫一线,在最生动、丰富、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观察、体验、研究,之后提炼、萃取、展现,书写脱贫攻坚群英谱,记录边远山区的美丽蝶变。

2021年9月8日,云南省景洪市勐海县,村民正在坚果基地采摘坚果。 视觉中国 资料图

如第五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二等奖作品《致富北纬23度半》(作者花潘),该作是关于“澳洲坚果”落户中国西南边陲贫瘠山村的传奇,故事跨越几十年,从上世纪80年代到当今,从作为知青支援边疆的父亲一代到毅然回归故土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当代大学毕业生,延续两代人。数十年的坚守,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主人公终于与伙伴们一起,借助互联网经济的翅膀,带领乡亲们成功脱贫。获得同年度大赛优胜奖的《华年时代》(作者衣山尽)讲述的是关于精准扶贫的故事,年轻的男主人公在贫困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绞尽脑汁,精诚团结,一个一个地找突破口,一个贫困户的问题解决了再去进行下一个,平凡人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不平凡,最终终于成功带领整个村子走上幸福的大道。

作者李慕江的《茶滘往事》,从自身经历和观察为素材,讲述了粤北山村的采茶人为了改变命运,组团离开家乡到广州百年茶城街区茶滘街做茶叶生意的故事,这个脱贫致富主题的统一性,从她在第五届现实征文大赛获奖作品《南海一家人》中也能窥见一斑,如何从在地的观察,通过更细致、更现实的视角,取关注人民从贫困走向小康,将个人奋斗与时代发展交织前行。

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围绕乡村产业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发展、生态保护等,书写发生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真实故事,为消除绝对贫困的时代创举留下印迹。不管是扶贫干部的坚韧不拔,还是个体经营者的努力奋发、乡村面貌的逐步改观,作为脱贫攻坚伟大斗争的真实记录,这些充沛的细节和饱满的人物形象充实了这段彪炳史册的历史,同时也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拓展了文学表现的空间,拉近了文学与时代的距离,为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现实题材网文系列评论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指导,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责任编辑:李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