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影视创作的灵魂:创新与人民性相统一

作者:峻冰 来源:光明网2022年06月30日

8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阐述了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旗帜鲜明地提出文艺工作必须坚守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奠基之作、纲领性文献。8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阐明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为新时代中国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虽然基于不同的时代语境,两代领导人在讲话中均指出人民性乃文艺创作的灵魂。党在领导文艺工作中,始终坚持文艺来自人民,文艺表现人民,文艺为了人民,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人民观。

​影视创作既非生活原态的照搬,亦非无本之源的空穴来风,更不能靠胡编乱造,而是要切实深入群众,体验生活,深挖题材背后的微言大义,或家国情怀,或情感关怀,或童真情趣,或生存哲学……提炼出彰显关爱、礼赞英雄、高扬真善美等合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意旨。并于此基础上,分析、把握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和典型细节,将独特的生命内涵和人生体验贯穿于叙事链条,进而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过程的理性与感性之碰撞、交融,形成有效的视听表达。

新时代的影视创作应把创新精神贯穿全过程,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推动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辉映,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同时,坚持立足本民族又放眼全世界,努力开掘题材的深广度,在结构故事、展开情节、塑造形象、揭示主题的过程中,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抒写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

影视艺术是大众艺术,须经受人民的评价、实践的检验。故而,影视创作者要切实关注受众的思想脉搏、文化修养、审美趣味和心理指向,将个人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与现时代的大众文化心态相融合,借助声光效果和叙事手段趋近大众心理需求,表达其愉悦、烦恼或梦想,拍出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相统一,具有浪漫现实主义风格,更广泛地服务于人民大众的精品力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影视业持续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精耕细作、形式多元、视角多样,制作出了如电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流浪地球》《悬崖之上》《你好,李焕英》《我和我的家乡》,电视剧《大江大河》《山海情》《隐秘而伟大》《觉醒年代》《乔家的儿女》《人世间》等作品,使主流价值观更加直观有效地抵达观众心田,对社会文化进行价值引领的时代命题作出了有益尝试,为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精品创作的关键是作品要有令人振奋的主题,要有体现人道关爱意识的生存哲学,要有惊奇脱俗的艺术手法,要能够达至更广泛的文化审美和娱乐欣赏。因此,艺术工作者应不遗余力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精神,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实现影视文艺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作者系四川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

【责任编辑:李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