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闪光,我们逆风而行 | 校园里最可爱的青年人⑨
白色战袍回旋着匆忙,年轻的身躯迸发着耀眼的光与热。随着疫情防控升级,青年志愿者突击队从“蓝”朋友摇身一变,成为了可爱的小“白”。当然,变的是称呼与服装,不变的是那一颗赤诚的心,是那一双坚毅的眼神。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除了小“白”的身份外,他们有的还是志愿奉献的上财研支团成员、是冲锋在前的学生党员、是心怀家国的退伍大学生、是为同学服务的团学骨干、是具有丰富志愿服务经历的学生榜样……
石孟涵
校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
尽管不是第一次参与志愿活动,但这一次尤为特殊:离开熟悉的宿舍环境,投入一场尚未知晓终点的战斗,每个人都带着忐忑不安,仓促间,我们就这样开启了自己的抗疫“第一次”:第一次拿起扫码枪,看一个个熟悉或陌生的姓名在屏幕上闪过;第一次穿上防护服,疲劳与闷热伴随我一同“站岗”;第一次协助大白战至深夜,亲眼见证白衣天使化身钢铁战士…
在岗服务十多天后,我已然发现,疫情带来的焦虑感正在逐渐平复,校园环境与后勤保障也愈加改善进步,我们好像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抓住了一丝个人所能掌控的确定,而这足以带来莫大的慰藉。
我们始终相信,涓滴小流足以汇成伟大的胜利,这是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力量。
代奇阜
校研究生会团学骨干
还记得当我第一次穿上“大白”防护服时,那是一个阳光正好的下午,时而微风吹过,但是被防护服包裹的我却丝毫感受不到它的和煦。闷热,透不过气,阳光照射在我后背,不一会儿就汗湿了我的衣裳。这样的体验并不舒服,但是我却必须坚持着。选择当志愿者,那就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这点小小的挫折都克服不了那又算什么呢?看着和我一样穿着防护服的医生坐在那儿一动不动地要做上千人的采样,那岂不是更辛苦?他们为了早日结束这场战斗,保护同学们的健康,日复一日的进行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我又有什么资格说苦呢?
作为一名学生骨干,当同学们需要我的时候,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我毅然决然地加入到志愿者大军中。为的就是能够服务同学,协助老师,在全校师生共同抗疫的战斗中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我会更加勇敢,更加努力,不怕辛苦,不惧艰难,在这个灿烂的春天留下我独一无二的足迹和身影。我要更加践行学生骨干的宗旨和职责,不负青春,不负韶华。正直春夏之交,我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会迎来一个五彩斑斓且充满活力的夏天。
王菁一
校研究生会团学骨干
从4月7日接到通知要组建防疫青年志愿者突击队,到第一次上岗,在短短的一周内,我逐渐习惯了和队友们一起生活,逐渐习惯了在体育馆居住。不知不觉,防疫已经成为每日生活的一部分。
第一天上岗是周末,那时队伍人数还不多,每个人每天都要上岗,要站一下午,第一天核酸完成后回体育馆吃的晚饭特别香。结果工作刚刚进行了一天就接到通知第二天的核酸要使用新设备和新系统,但是新设备深夜时分才送到,一直到凌晨2点才会使用新设备,第二天上午还要对大家进行培训,紧接着就是上岗。在第二天使用新设备的过程中因为第一次使用新设备所以出现了很多情况,晚上21点才真正结束所有的核酸检测。但是好在那天晚上回去看到了很多新伙伴,我们的队伍在不断壮大,真好,上财人在积极行动。
随着人数的增加,上岗时间也会根据每个同学的上课时间进行安排,这样的大家的学习生活也逐渐有了保障。就在我以为国定校区的零病例能保持下去的时候,在上岗期间突然接到通知19号楼有核酸检测异常的人员,这个时候突然想到组建突击队的理由是正确的,在有病例的情况下,需要有一支队伍来保障全校的核酸检测正常进行,且不会影响到各个楼宇的安全。因为19号楼有确诊病例,所以大白每天的工作量需要增加,我们每天的上岗时间也稍晚了一些。屋漏偏逢连夜雨,4月13那天雨下得特别大,那天轮岗了三次,最晚的队友凌晨12点多才回来,看着群里隔一段时间发出的确认楼宇人员核酸检测全部完成的信息,每个人都庆幸今天虽然累点、辛苦点,但是终于圆满完成了所有的核酸检测任务。之后某次上岗又遇到了那天的大白姐姐,大白姐姐说那天她凌晨四点才完成所有的核酸检测工作,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暂停是为了逆境重生,未来依旧值得期待。
王非凡
2021级硕士研究生
回忆起我的抗疫志愿工作,最初的战场是在我的家乡吉林。疫情暴发之初,我立即报名参与了家乡的抗疫工作,主要负责在小区内排查、登记,测量体温等。
如今,我再次回到了抗疫一线,这一次的战场,在我挚爱的校园里。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研会成员、班级班长,我有幸被选入校园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突击队,连夜赶赴综合体育馆统一居住。记得当晚,校党委书记许涛老师、校党委副书记朱鸣雄老师等特地来体育馆慰问我们,给予我们殷殷嘱托,让我们感受到校领导的真切关怀与关爱,也备受鼓舞。
在这里,我认识了一群温暖的人,更是一群勇敢的人。一周以来,我们从互不熟悉的同学变成了密切配合、共同进退的战友,我们曾在高温下坚守,曾在风雨里逆行,并肩完成了多次志愿任务。记忆最深刻的是4月13日的晚班工作,那些感动人心的场景依旧清晰可见、历历在目。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接到工作安排之后,大家快速地穿戴好防护服和雨衣,准备上岗。推开体育馆的大门,从温暖的室内跨到风雨交加的室外,大家没有丝毫犹豫和退缩,坚定地奔赴各自的岗位。大雨打湿了面屏和眼镜,氤氲了视线,寒风更是迎面而来,无情地吹掉雨衣的帽子。而为了快点交接上一班志愿者的工作,让他们得以休息,所有人都顾不上绕开积水路段,而是低头匆忙赶路。
到岗之后,我们各司其职,有的同学负责贴条码、组织维护秩序,有的同学负责扫核酸码,我负责扫同学们的随身码。每项工作看似简单,但都考验着我们的耐心和细心,要确保扫码均成功,两次扫码不能漏掉一位同学,保证十人一封管,同时还要提醒测核酸的同学保持安全间隔,提前准备好随身码及核酸码等,我们每个人都不敢马虎大意。
由于楼宇人数较多,我们组内三个人决定轮番休息来保存体力,结果却是大家都争着抢着干活,都想让其他人多休息一会儿。
从8号楼开始,到9号楼,再到10号楼,我们奔波于不同的楼宇。不知不觉间已至深夜,三个人已然是筋疲力尽,趁11号楼的同学还未赶到,赶快并排蹲在门口休息。
一直穿着湿漉漉的鞋,让夜晚的天气更添几分寒意,但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是滚烫的。在我们缺少试管条码时,会有未排班的同学顶着风雨送来条码;在我们扫码的手机锁屏,密码却被雨打湿看不清时,会有老师和负责人来帮助我们;在我们因疲惫而弯腰休息时,会有测核酸的同学送上暖心的问候;在我们在外执勤时,会有老师同学们为我们备好热腾腾的姜汤,会有宿舍里的兄弟姐妹们等我们归来。
志愿服务当中虽然会有辛苦的过程,但我们互相鼓励,并肩奋战,从未停下过脚步。我们深知,在每个人不畏险阻、冲锋在前,为校园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时,我们的背后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惦念,有战友们的相互鼓励和陪伴。当我们心手相牵,就没有跨不过的坎;当我们万众一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
生逢其时、肩负重任,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我坚信当我们竭尽所能,全力以赴,就一定能够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迎来胜利的曙光。疫情终会结束,未来明媚可期!
凌嘉馨
2021级硕士研究生
疫情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为学生,我们真的是被爱护的。
我们被社会爱着——一箱一箱送进来的物资,一直在努力改善的伙食,有一张防护网保护着我们尽量不受当下的危机干扰。
我们被老师爱着——每次上课,老师们问的第一句都是,还好吗,吃饭了吗,有什么困难吗。我的辅导员姐姐特意大老远跑来给大家送草莓,还有无数教师志愿者在为大家送饭。
我们被长辈们爱着——不管是送来物资的家长团还是寝室阿姨,都给予了我们最大的关怀。印象很深的是住在新体的时候,阿姨来做消杀的时候总是叮嘱我们好好吃饭,还想给我们分享学校发给她自己的食物。
我想延续这种关爱,所以我来做了志愿者。
志愿者上岗一周,比起疲惫,更多的是自豪,尤其是穿上防护服成为小白的时候,在防护服后面写自己名字真的很酷。核酸扫码比我想象中的要麻烦,我很感谢每一位配合核酸扫码的同学,谢谢大家在暴雨中、在阳光下配合我们的工作。
这是个苦涩的春天,但是有爱有希望。
刘虹岑
2021级硕士研究生
从加入校园防疫志愿者突击队到现在,不知不觉两周过去了。然而我现在还能回想起4月10日那天,研会的学姐问我要不要去当志愿者,我因为兴奋而心怦怦跳的感觉。
五点半接到通知,七点半就拿着行李住进了体育馆。可是直到手里握着印上了自己名字的工作证,我才真正感觉这的的确确是一份光荣,更是一份责任。
如果不是加入志愿者,我不会明白送到同学们手上的一份物资背后需要多少人的协调配合;我不会明白原来一个看似简单的决策可能需要上上下下各方各面的判断考量。
现在我在听到大白要自己“单采”一栋楼宇后会知道,他们今天可能要凌晨三四点才能回家;看到雨天里排着长长的食堂阿姨叔叔们的队伍,我会想到今晚的食堂为了赶出晚饭会多么忙碌;而我直到现在也在惊讶为什么成千上万份饭送到我们手里还会是热的,大家真的很棒。
很多年之后,再回想起这段日子,住在瑜伽房的我们,穿着大白跑来跑去的我们,在乒乓球馆里赶明天新媒体的推送到深夜的我们,在开水房里因为一根好吃的鸡腿开心的我们,都会在我的记忆里。而我们终将更懂得感恩,更懂得什么是责任,我们会更加独立而又合一,我们会变成更好的大人。
张弘毅
第34届校学联学生骨干
做为一名大三学生,我所经历的大学生活几乎一直与疫情为伴,尤其是本次上海疫情的爆发与校内志愿者工作让我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还记得20年新冠爆发时的网课时期,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人人严防死守,虽然待在家中,但是通过教室、辅导员、公众号中一条条的提示信息,透过文字便可以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辛劳和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这次上海疫情,学生都在校内,随之而来管理难度直线上升,在4月初进入校内志愿者队伍之后,每天都目睹着同伴们穿上厚厚的防护服,风雨无阻的帮助大白检查核酸。
记忆非常深刻的是4月13日,因为整日暴雨,导致大白核酸检测进度被严重拖慢,我作为第三班岗位的志愿者,在晚上6点多接过上一班的任务后,跟随大白不停歇地从8号楼测到9号楼,10号楼,11号楼,当测到11号楼时,已经是深夜11点半,虽然长时间的站立让腿脚有些酸疼,但看着大白一刻不停歇地工作,不由得心升敬佩与感动。在半夜12点终于结束后,连晚饭都没吃的大白又被派去检查一个封控楼宇同学的核酸,为同学们的安全付出了太多太多,在此十分感激大白的辛勤付出!
张馨俪
校团委创新创业中心负责人
4月7日我们收到通知,“收拾一下东西,我们要住进新体育馆了。”
交接过层长的工作,我整理了大包小包,带着疑惑、激动、不安来到体育馆。休整一天后,我们接手了校内全员核酸的志愿工作:第一次穿上全套“小蓝”、第一次手持扫码PDA机器、第一次穿上“大白”、熟悉了校内园区分布。所有事情做过才知道其中的不简单,一班志愿者大概要负责一千多人的核酸检测工作:扫码、贴管、队列引导,但在同学们的配合与楼内志愿者们的协助下,每天的志愿工作变得越来越规范、高效。令我印象深刻的是,4月13日,受大雨影响,我们的核酸进度较慢,紧急安排了第三班志愿者换岗,那天我们协助的大白没有来得及吃完饭,从下午三点一直做到半夜十二点,而后又接着奔赴19号楼进行单采、没有一丝抱怨,在岗位连续服务6个多小时后,收工回到新体时已经00:34。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志愿活动,我突然理解了“志者乐善,愿为爱行”。封校中,我们见到了逆行回校的教工、随时待命的后勤保障人员、一直陪伴我们的宿管阿姨和各处挺身而出的志愿者们,这其中或许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但借用朋友圈的一句话“希望我们多一分理解,多一分信任”。相信我们相向而行,定能相遇在初夏。
黄国昱
校团委社团总会负责人
四月初,我们响应团委号召,组成青年志愿者突击队,并做好随时上岗的准备:等学校哪天召唤了,我们就得开始行动了。
生活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学校突然因为疫情被迫按下暂停键,很多活动戛然而止,生活节奏突然被打乱;但生活也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即使在辛苦抗疫过程中,也总能发现惊喜,每天都在被不同的人和事治愈着。
还记得上岗第一天,对检测流程并不熟练,但又怕耽误同学和大白的时间,工作起来忙手忙脚,好在有同伴们的支持和配合;还记得有几天艳阳高照,裹全套的防护服很闷,视线也总是会被呼出的热气遮挡,但任务完成时脱下防护服时吹来的清风总能治愈一切;还记得某天大雨,衣鞋湿透,不过惊喜收到了同学专门跑下楼送的伞,返岗时还在体育馆喝到后勤阿姨准备的暖胃姜茶。
会努力记住这些温暖的人:可爱的大白,贴心的哥哥姐姐,把我们照顾得很好的体育馆后勤叔叔阿姨,以及无微不至无私付出的老师……
与此同时,在为他人服务和近距离接触一线抗疫工作人员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基层工作者的不易。总有人在负重前行,总有人在为我们保驾护航。
从小蓝变成大白,从全员核酸到部分采样,事情似乎开始朝好的方向发展了。
熊池羽
校团委社团总会负责人
出发的那天,我和我的小熊泪别,带上所有家当,和同事们出发新体育馆——新家。
我们整理好行李,也整理好心情,准备踏上这场终期未知的旅程。说是旅程,更像是战场。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正式成为抗疫战士,成为校园守护者的一员。
第二天的第一次会议,我印象深刻。校团委副书记贺巍巍老师对我们说:“我们这支突击队的构建,是为了防范未来‘足不出楼’的不确定性,国定武东校区是我们的最后一片净土(当时是),如果不能再面向校区招募志愿者,那么我们,将成为这片园区最后的守护者和中坚力量。”那一刻,我更加坚定了来到这里的初心——勇于担当,守护校园。
紧接着是上岗工作,“扫码登记,准备核酸”这八个字精炼地概括了我的生活。刚开始核酸检测量较大,每天有四五小时的工作量,印象最深的是暴雨那天,望着楼宇里不断出来的同学们,在雨棚难以完全挡住的风雨里扫码、贴标签、分发试管的同学们,当时甚至有种没有尽头的崩溃感。但当我又望向大白小姐姐,她比我们更早上岗,穿着比我们更闷的连体防护服,从不喊累、没有怨言;我的搭档,同时也是一路相伴的好友,与我共同分担、互相打气;负责机动组的大哥,冒雨骑着电驴到我们点位,告诉我们回去会有暖胃的姜茶,也给下一班志愿者准备了防水的鞋套时,我抹去面罩上的雨水,笑了笑,抬起头对眼前的同学说:“是随申码不是健康云。”
随着形势逐渐好起来,以及新志愿者的加入,我们的工作变得轻松起来。逐渐习惯这里的生活,享受每天去科研大楼做核酸时的放风时刻。虽然这段旅程还未结束,但我一直相信会有尽头,相信我们所做的一切都终将会有一个圆满的答案。初心不改,笃笃前行。期待“疫去”,收获结果之时~
洪玥
校团委青年融媒体中心负责人
一开始从封闭的宿舍出来,也许我们都带着不解和困惑,会有着各种各样的担心,但是当我穿上防护服、游走在各个网格之间进行核酸检测的时候,我好像明白了我们这支队伍的意义。危难关头总有人需要挺身而出,我的老师、伙伴们都在“逆行”,身为团学骨干,我认为我也应该站出来为大家献出一份力量。
因为身份转变,我有了更多的理解。原来在被核酸检测的时候,我不理解为什么有时候会效率低下、排队时间长,不理解为什么每天都要做核酸。但现在核酸检测时,我需要扫码、贴管,需要和楼层长、同学们沟通,高重复、高频率的工作,因为穿着防护服更加炎热的工作环境,看到我身旁日复一日高强度工作的“大白”,这些都让我理解了疫情之下大家都不容易,所有人都希望能够早日战胜疫情,多一份包容和配合,许多工作也许就能更高效和顺利。
在没有核酸检测工作时,我作为突击队宣传组的一员,需要为抗疫期间的大小事进行记录和报道。我了解了各个校区志愿者们的点滴故事,看到了空荡校园里运送物资的车辆来来往往,看到了老师们、后勤工作人员不断地清点、运输和分发各类物资,从许书记和我们的谈话中了解到学校、社会各界为我们做出的努力……我想,也许一切都不够好,但是我们可以尝试相信一切都在慢慢变好。
我也曾抱怨过许多。但很庆幸我能够走出来,为这场“战疫”贡献出我个人微薄的力量,能够看到每个网格之外的点滴故事,能够记录和宣传这场“战疫”背后的感动和温暖,让更多人看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在疫情笼罩的黑暗之中
他们已然是那最炽热的炬火
将阴霾与不安焚烧殆尽
将光明与温暖还予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