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的基本过程,实际上和自然界的进化过程是相反的。不管是植物、动物,生物进化过程的基本追求目标,是使这个物种能够保存下来,而对于育种来说,育种的目标是使作物的某一个器官产量变高,或者品质变好。”在《院士开课啦!》第六期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种康开讲植物学,从育种技术、粮食安全、作物培育等方面进行知识科普,带领大家走进植物科学的世界。
粮食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近年来,粮食安全问题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关于粮食安全的谣言也层出不穷。对此,种康院士表示:“我们绝对能保证粮食的供应安全。”他还介绍了“大食物观”这一概念。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树立大食物观,为人民群众吃得更好、更健康提供了保障。“就是说,不仅仅是主粮,还有油、糖、蔬菜、水果、肉蛋奶、茶等,都是大食物安全中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基本要求。”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到如今吃得好,未来我们还要吃得健康。
种业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源头。种康院士介绍,总体来说,我国的育种水平位于世界前列,而“对于水稻的育种,我们应该是‘领头羊’。”高产的杂交稻解决了粮食产量的问题,常规稻的育种也处于前列,种康院士表示:“这些育种之所以能够走到前面,是由学科发展来支撑的,水稻生物学在国际上我们是处于领先位置的。”
什么是“小麦的春化机制”?植物是如何感知温度的?牧草是否可以替代玉米和大豆的饲料作用?青贮饲料如何成为牧民的新选择?在植物的基因里,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秘密,带着这些问题点击视频,一起来看。
《院士开课啦!》栏目由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抖音共同推出,在中国青年报全媒体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抖音播出,通过院士访谈的形式,与不同领域的院士对话,提供优质的科普内容,讲述知名科学家的科研故事,展现科学家们的精神财富,带领大家走进科学和科学家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