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教育 >正文

名校博士小县就业,只是一种“双向奔赴”

作者:魏敏 来源:南方都市报2022年05月12日

据媒体报道,浙江丽水遂昌县近日公告,该县今年24个基层工作岗位吸引了24名来自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其中博士4人,硕士19人,本科1人。大学生就业“卷”到这个程度,无疑加深了人们的焦虑。

大学生就业形势固然很严峻,但也需要理性看待和分析,首先是不能人云亦云。遂昌虽然只是个常住人口不到20万的小县,但提供的待遇非常有诚意。对于这些毕业生,一是列入事业编制管理,享受事业单位薪酬待遇。二是1年试用期满后可直接获聘为单位中层正职或中层副职。最后是硕士享受45万元(一次性房票补贴30万元;生活津贴3万元/年,可享受5年),博士研究生可享受75万元(一次性房票补贴50万元;生活津贴5万元/年,可享受5年)。这三条,无论哪一条摆出来,不要说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于有多年工作经验的高学历人才来说,也是不易拒绝的。何况签约也并不代表需要扎根遂昌一辈子,与其说是“卷”,不如说是人才与就业单位之间的双向奔赴更为准确。

实事求是地说,即便没有这几年反复的疫情,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早就不容乐观。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毛入学率超过50%,问题是,大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不少大学生与家长在专业选择与就业去向上,理念与格局却仍停留在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之前。专业选择与择业观念上的固化,导致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对于其中一部分大学生和家长来说,所谓就业难,其实一方面是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一方面是难以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

对于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来说,疫情反复导致线下招聘取消、跨区域实习面试受阻、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延期等问题,可能才是更为实际的困难。尤其对于去年下半年的秋招没有上心的同学来说,求职节奏完全被打乱。春招本身就比秋招要难很多,所提供的岗位也比秋招要少,加上很多考研失利的学生会参与进来。所幸大部分高校也都关注到了这一困境,结合本地人才需求、政策,积极争取当地人社等职能部门支持,动员有关单位与企业创新面试方式,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

但如同当初人工智能带来的“失业论”观点的乐观与悲观之争,疫情影响下的就业同样也需要乐观主义视角。毕竟技术变革除了给我们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由其衍生出的新经济形态也正在创造着多元的工作方式,对劳动力市场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业观念与形态的多样化,应当成为今年与今后高校毕业生及家长就业观的组成部分,如此,就业难方能“年年难过年年过”。

□魏敏(上海健康医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黄帅】

岁月如歌,听陈粒《彩虹衬衫》祝福天下母亲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5-07 16:03:57

一路《逐光》不停歇,我们踏梦前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5-04 13:33:53

【青年范儿·名家说】神秘的古埃及,这本书为你揭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5-07 15:29:18

《百年青春·当燃有我》:青年对时代的燃情告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5-06 15:37:27

传承的青春永不熄灭,音乐MV《我以青春敬华年》上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5-06 11:54:57

歌曲《立夏时年青》上线 和翟潇闻一起唱响夏日好时光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5-05 21:34:16

历史回顾|叶剑英为华南团校题词“学习与劳动结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5-06 09:52:04

历史回顾| 寻档团一大文物 “唤醒”珍贵历史记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5-06 10: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