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热点 >正文

“动态清零”相当于为14亿人民购买了一份应对疫情的保险

那些“躺平”国家付出的代价,如在我国将是无法承受之重

作者:刘昶荣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年05月01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

“我国‘一老一小’疫苗接种率总体上还不够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冲击,如果采取与病毒共存的所谓‘躺平’的策略,医疗卫生资源将会面临严重挤兑风险,大量有基础病的患者,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人群的身体健康将会受到威胁。同时,对经济社会发展也会产生严重冲击。”4月2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曾多次去现场指导防控工作的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指出了我国如果“躺平”会面临的风险。

北京市封控区内,防控工作人员给隔离在家的小学生送去打印材料。刘昶荣/摄

梁万年的预测并不是空穴来风。2月份,英国政府宣布实施“与新冠共存”计划,在法律意义上解除所有新冠限制措施,包括检测结果阳性者无须自我隔离,政府不再追踪密切接触者等。“与新冠共存”计划导致英国疫情3月份以来持续恶化,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估测数据显示,截至4月2日,英国已连续两周单周新增新冠病例近500万例,持续处于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英国政府4月13日凌晨的数据显示,该国累计确诊病例已超2167万例。

英国的疫情导致了当地医护人员高病假率,医疗体系处于艰难运转的状态。英国国民保健制度官员表示,不少医院目前床位紧张,员工因病大量缺勤。英国知名免疫学家丹尼·奥尔特曼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医院、学校和企业发现,有十分之一的人在生病,很难正常运转。

新冠让美国约20万儿童失去了父母或主要看护者

美国媒体近日报道,由于新冠大流行的影响,美国约20万儿童失去了父母或主要看护者,成为“新冠孤儿”,美国政府在帮助这些孤儿等方面作为不力。美国《大西洋月刊》近日刊文说,受新冠疫情影响,美国许多儿童失去了双亲,还有许多儿童失去了作为主要看护者的祖父或祖母。

文章指出,少数族裔等弱势群体中的“新冠孤儿”问题更为严重。这些孤儿不成比例地来自低收入和非白人家庭,他们在生活中已经面临许多困难,失去看护者更是雪上加霜。

美国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另一方面继续“躺平”。美国疾控中心当地时间3月10日表示,美国约98%的人口生活在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水平足够低的地区,居住在这些地区的人们不需要在室内戴口罩。

“躺平”的政策让美国继续付出惨痛的代价。美国疾控中心主任萝谢尔·沃伦斯基在4月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近来美国的新冠疫情出现反弹,过去一周的日均感染病例为4.4万例,日均住院病例为1600例,均较前一周有所增加。由于疫情趋紧,费城于4月11日宣布恢复室内口罩令,成为近期首个恢复室内口罩令的美国大城市。

“‘躺平’实际上是其他国家无奈的选择,在经过多种尝试以后,寻找不到一种理想的控制新冠的策略,于是干脆就‘躺平’。”4月12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所谓的“躺平”,就是除了加强疫苗接种以外,其他的防控措施就不再强调或者干脆不做了。有些国家“躺平”以后,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大幅度上升,这时这些国家又往回缩了缩,又收紧了防控策略,把其他防控措施又加进去了。

据法新社华盛顿消息,当地时间2021年12月22日最终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人均寿命减少1.8年,达75年来最大降幅,这主要是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报道称,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岁,比2019年的78.8岁有所下降。其中,男性人均寿命为74.2岁,女性则为79.9岁。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表明,新冠肺炎已经成为继心脏病和癌症之后美国民众的第三大死因。

我国“一老一小”疫苗接种率不够高,不可以“躺平”

梁万年分析说,从国际上看,选择了所谓“躺平” 的国家有两种免疫状况并存:一种通过自然免疫,也就是群体免疫,这些国家让民众自然地感染新冠病毒,已经有比较多的民众因此感染;另外一种是通过主动接种疫苗来获得主动免疫。我国主要是通过主动的疫苗免疫来增加抵抗力,建立免疫屏障。

目前,我国已接种了33亿多剂次新冠病毒疫苗(以下简称“疫苗”),90%的人口已完成疫苗接种。梁万年强调:“但还是不平衡,尤其是在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区域,还存在着接种率不平衡的问题。‘一老一小’疫苗接种率总体上还不够高。”

截至3月17日,我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一剂次疫苗的比例是58.8%,完成全程基础免疫的比例是50.7%,完成加强免疫的比例是19.7%。70~79岁的老年人上述三项接种比例分别是86.1%、81.7%和48.4%;60~69岁的老年人分别是88.8%、86.6%和56.4%。这意味着,还有5200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没有完成全程接种,其中占的比例最大的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

上海近期出现的死亡病例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绝大多数。截至4月25日,上海本轮疫情共有死亡病例190例,平均年龄82.52岁。190例病例中,31~40岁2例,41~50岁2例,51~60岁6例,61~70岁16例、71~80岁38例、81~90岁79例、91~100岁46例、101岁及以上1例。据统计,60岁以上死亡病例占总数的94.7%。除1例心源性猝死之外,其余死亡原因均为基础性疾病。死亡病例中,只有12例曾接种过疫苗,其余均未接种。

因此,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必须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4月29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说,面对这场百年不遇的传染病疫情,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人类对于新冠病毒和疾病的认识仍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疫情带来的风险和威胁仍然存在。

“我国是人口大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如果放松疫情防控,放任病毒传播,势必会在短期内造成大量人群被感染,进而出现大量重症和死亡病例,医疗卫生资源将面临严重挤兑风险,大量有基础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儿童和孕妇等脆弱人群的身体健康将首当其冲受到严重威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李斌说。

实践证明我国有能力坚持“动态清零”

今年2月底以来,面对传播性和隐匿性显著增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我国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防控工作经历了武汉保卫战之后最为严峻的考验。4月29日,李斌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对此,我国始终坚持“动态清零”不犹豫、不动摇,第一时间统筹调配检测、流调、转运、隔离、收治等力量,最大限度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目前,吉林及其他多地聚集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上海清零攻坚战初见成效,全国疫情呈波动下降趋势。

在5月1日召开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顾洪辉说,4月27日起,该市单日新增感染者数量已连续4天在1万例以下;本轮疫情的有效传播指数(实时再生数)Rt值,由此前的2.27下降到现在的0.67,已连续15天维持在1以下;核酸筛查和抗原检测的阳性检出率逐步下降。经专家综合研判,该市疫情社区传播风险已得到有效遏制。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实现经济正增长。稳定的疫情防控形势为我国保持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全球领先地位,提供了最有利的环境。

李斌解释说,“动态清零”不是绝对的“零感染”,面对奥密克戎等变异株的挑战,还没有能力保证不出现一例本土病例,但是我国已经在丰富的防控实践中积累了一套卓有成效的防控措施,并根据病毒的新变化、疫情的新情况,因时因势对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升级。“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在发现本土疫情时,快速反应、精准防控、以快制快,采取全方位综合措施,在最短时间内扑灭疫情,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李斌说。

评估“动态清零”效果要算大账

4月29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在提问中说我国的“动态清零”政策拖累了经济发展。对于这样的质疑,梁万年说,首先要理清楚一个关系,就是“动态清零”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要最大限度保护社会经济发展和正常的生产生活。“动态清零”和经济发展、正常的生产生活之间是相互协同的,不是对立的。

在谈到“动态清零”政策的成本和收益时,梁万年解释道,抗疫的成本和收益不仅仅只是经济或者是货币的成本和收益,因为生命是无价的,生命也是无法用货币来衡量的,“所以,在做分析的时候,应该是一个系统的观点,要算大账、总体账、动态算账,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民生账。”

梁万年说,理论上来说,抗疫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肯定要付出成本,这种成本包括直接成本,比如疫苗接种、方舱建设、核酸检测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也会引发一些间接成本,比如抗疫会限制局部地区部分人的流动性,由于这种流动性限制,可能会造成经济上的影响。此外,还有无形的成本,比如隔离的人员,特别是在封控区或者管控区的人员,在家隔离会产生焦虑不安等心理上的问题。

“反过来算抗疫策略和措施收益时,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多层次的,包括直接收益、间接收益,甚至是无形收益。”梁万年表示,我国抗疫以来所采取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有效避免了疫情大规模的流行和暴发,保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期望寿命的折损方面,中国有效避免了人均期望寿命折损,维护了最广大地区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这些都是抗疫直接收益的具体体现。

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一年增长了8.1%,两年平均增长5.1%,整个经济增速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2022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这种态势已经证明,‘动态清零’符合中国国情,较好地平衡了疫情的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梁万年说。

“动态清零”还促进了数字经济发展,比如远程医疗、大数据技术等促进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力保障了民生,更保护了脆弱人群。同时,通过联防联控和社区治理能力提升,也促进了公共服务部门间、政府和社会间、上级政府到基层社区治理部门间的有效衔接和联动,梁万年说:“我想这些也都可称之为是我们实施‘动态清零’所产生的间接乃至无形收益。”

“当然,也要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这也是一个时间窗口。”梁万年说,“如果我们加强疫苗接种,加快药物、疫苗等研发,我想我们就有可能抓住这个时机。当我们具备了一些相关条件,比如疫苗接种覆盖率较高,尤其是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接种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各地都做好了医疗资源、隔离床位、有效药物、物资供应、应急机制等方面的准备,同时有效药物可以广泛使用,病毒不出现更坏的、新的变异,而是更加温和,死亡风险是我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利用‘动态清零’给我们留出的时间窗口,做好这些相关的准备,我们一定能够战胜新冠肺炎疫情。”

最后,梁万年举例说,由于疫情不确定性等方面的原因,中国所采取的“动态清零”总方针和一系列抗疫举措,相当于为中国14亿人民购买了一份应对疫情变化、病毒变异传播等不确定因素的保险,购买保险的成本是牺牲一小部分人的消费,目的是为了整体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责任编辑:姜蕾】

“青春元宇宙之家”什么样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4-29 10:55:47

青春小店

中青在线2022-04-28 11:12:35

快登上“青春号”飞船,探索青春元宇宙基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4-28 16:47:43

探索青年文化大数据 解锁青春元宇宙密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4-28 22:33:52

从文字到数字,和青小豹开启“青春元宇宙”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4-28 17: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