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教育 >正文

教育改革的中国探索

作者:周洪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年04月06日

【学界新著】

为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到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的时代需要,各国政府和各主要国际组织都非常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培养,将之视为2l世纪学生培养的关键。什么是2l世纪的教育?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全球教育创新倡议(Global Education Innovation Initiative,简称GEI) 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待2l世纪的教育:l.个人领域的能力,包括知识开放、职业道德和责任心;2.人际关系领域的能力,包括团队合作和领导力;3.认知领域的能力,包括主意、知识和创造力;4.价值观和态度;5.积极、参与和授权的教学法。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博士指出,2050年的教育与现在教育的不同应特别体现在,不是向学生灌输信息,而是教他们判断信息;不应过分看重工作技能,而要强调通用的生活技能;“不连续性”时代,需要不断“重塑”自己;认识你自己,不要被算法控制。可以说,全球主流教育方向已经发生改变,体现在:第一,学习方式基本转向成功。在世界各地,尤其是教育发达地区,几平无一例外地进行着项目式学习、团队合作学习、多学科融合学习、问题导向式学习、人工智能辅助学习、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第二,教育在关注人的意义。教育的一大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也是人存在的意义之一。这意味着学生是活生生的人。第三,落实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当今主流的学习形式之一, 成熟的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被证明是全球更好的学习方式。(张克运:《全球主流教育方向已变,我们还在纠缠起跑线》,《华人时刊(校长)》20l9年第2期)

不管是主张何为2l世纪的教育,还是提出何为2l世纪技能,都是全球主流教育方向的体现,那就是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是近来国际教育改革的风向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欧洲联盟(“欧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及美国等国家,都在研究2l世纪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核心素养。经合组织的DeSeCo(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欧盟的终身学习之核心素养的欧洲参考框架项目、美国的2l世纪技能等,都聚焦发展个体核心素养,深化2l世纪的教育改革。

我国近代以来,不少先进教育家就培养什么样的人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严复、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杨贤江等,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先锋,锐意改革,寻找出路。严复、梁启超开了国民性改造的先河,主张体育、智育、德育三育并重。 王国维将智育、德育、美育、体育统合协调,为近代教育宗旨奠基。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杨贤江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新教育思想,主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青少年要实行“全人生指导”,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个性特征贯彻实施到整个“五育”融合过程中。陈鹤琴的活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以及世界的眼光的现代中国人和世界人。对于培养什么样的“现代人”,从理论到实践,陶行知的回应更加掷地有声。基于其独创的生活教育思想,他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力、自动力、创造力(简称“三力论”)以及“初级常能”与“高级常能”(简称“常能论”),无疑是明确聚焦于那个时代“核心素养”的有益尝试。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先进教育家对于当时“核心素养”培养的先驱性探索,具有世界意义。

在当代,面对全球化浪潮、世界教育改革的大势,为了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清楚了解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我国也在不断持续推动教育改革。自上至下,从政府推动到学界研究,聚焦发展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素质教育体系探索,将成为世界教育改革浪潮中的一份中国方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是新时期政府主导的聚焦于学生能力发展的素质教育探索。从“双基”目标到“三维”目标,再到现在的“核心素养”,政府始终在推动基于学生能力发展的素质教育改革。继承与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而来的“生活·实践”教育,则是由专家学者与一线教育工作者在自发探索过程中形成的聚焦发展核心素养的民间方案。“生活·实践”教育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对生活教育学说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毛泽东曾称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董必武也誉之为“当今一圣人”,宋庆龄更赞之为“万世师表”。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更是在教师节以及全国教育大会上多次提到陶行知,引用其教育名言。202l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医疗卫生界、教育界的政协委员座谈时,强调老师们要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当好人民教师。

教育改革探索聚焦在发展核心素养、关键能力这一维度,基于此,在本书中的中国教育部分,重点介绍了政府主导的新课程改革和民间推动的“生活·实践”教育实验。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的众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专家,就在积极探索教育改革并取得丰硕成果。尤其是进入新时期后,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更是风生水起,蔚为可观。许多教育改革实验比本书论述的“生活·实践”教育开展得更早,成效更显,影响更大,更为成熟,如叶澜的“生命·实践”教育、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等,都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和典范,只是由于本书主旨在于聚焦发展核心素养的素质教育探索,特别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关于学习、研究、宣传、实践陶行知思想、人格精神的指示精神,重点梳理和总结近现代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特别是其培养学生生活力、自动力、创造力和“初级常能”与“高级常能”的宝贵经验,以及这一经验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因此,未将以上重要基础教育改革探索纳入本书论述范围。上述基础教育改革探索的宝贵经验,笔者将在其他著作里作专题论述。(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二级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许革,张彦武】

今天,请听我们的回答

青春深圳2022-04-05 18:45:25

在家上一堂电影课?《知识大师课·电影篇》上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4-01 20:14:18

2022年《传承的力量》清明篇4月5日倾情播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4-01 20:33:11

“大熊猫与自然”雅安摄影展启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3-31 23:03:02

喀什古城民宿让游客感受“闲适烟火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3-31 23:16:48

产学研结合发展 云南农大茶香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3-31 12:28:48